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澎湖原人」的遐想

南島文化專欄

  記2013年「長角苗」服飾及背兒帶文化考察

話題‧話語

  守護臺東美好家鄉:懷念我所認識的曾前副館長聖元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92期 2015.2.1

「澎湖原人」的遐想

文‧圖/楊小青

  近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張鈞翔博士,將澎湖海溝發現的一件「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圖1),對於到底誰是最早來到臺灣的「人」? 普遍引起國人好奇。

圖1.澎湖海溝發現的「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取自nature網站)。

  1970年代,業餘考古學者在臺南的左鎮地區發現2件年代久遠的人類頭蓋骨,經日本學者以氟和錳計量測年後,推論其生存年代應該是2~3萬年前,由於當地缺乏可對比的文化層,而氟-錳定年法又存在許多限制,因此學界對於2萬年前是否真有所謂的「左鎮人」在臺灣?仍然有相當的爭論。不過這樣的疑義在「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執行2年後,得到釋疑(八仙洞遺址,圖2)。八仙洞文化層的絕對定年年代可推及2萬7千多年前,雖然只有出土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打製石器,但已證實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在八仙洞存在的時間並非短暫的停留,而是長期在這裡活動,主持人臧振華院士從石器遺留的數量與頻率推論,當時的人數應該相當稀少,可惜因為保存條件的限制,在八仙洞遺址並未發現任何有機物的遺留,當然更無人骨的發現,對於到底是哪一種人在末次冰期最盛行的時候來到臺灣的東海岸生活,仍然是個謎!現在這個問題是否可以藉著「澎湖原人」的發現得到進一步的釐清?

圖2.本館102年辦理之「臺灣最早獵人-八仙洞舊石器考古特展」製作之八仙洞遺址模型,除了已命名的17處洞穴外,又有13處新洞穴的發現。


圖3.末次冰期最盛時(約2萬年前),全球海水面平均下降約120公尺,臺灣海峽大部分地區露出水面形成大草原,地表生物死亡後被河水帶到澎湖海溝沉積。

  澎湖海溝位於澎湖東吉嶼與嘉義-臺南外海之間,地形上屬於臺灣海峽大陸棚過渡到南海盆地的海底峽谷,在冰河盛行的時期,全球海水面下降,平均只有60-80公尺深的臺灣海峽時常露出水面形成一片大草原(圖3),當時福建地區的九龍江以及臺灣濁水溪可能在澎湖一帶匯集,再從澎湖海溝流入南海。因此漁民可以從海溝撈取許多在冰河時期曾活動於臺灣海峽大草原的哺乳類化石,這個哺乳動物群包含了古菱齒象、達氏四不像鹿、德氏水牛、最後鬣狗、野豬、棕熊、普氏野馬以及虎化石等(圖4、5),即所謂的「澎湖海溝動物群」,其中以古菱齒象、德氏水牛和四不像鹿的數量最多。早在2001年,從打撈上來的動物遺骨中,已發現少量人類肢骨和具有明顯人工砍痕的四不像鹿鹿角,暗示當時的臺灣可能已有人類的活動,只是肢骨實在很難提供人種鑑別的進一步訊息。而這次「澎湖原人」的發現,不僅加強了舊石器時代人類已經來到臺灣的認知,最有趣的是澎湖原人具有比典型現代人(Homo sapiens)更為粗大的牙齒和下顎骨,在形態學上更類似於中國安徽省和縣境內發現的直立人種(Homo erectus)。這個發現之所以引起國際學界的重視,也在於直立人的化石原來只出土在中亞、印尼、中國等地,這是第一次在距離非洲更遠的亞洲東部沿海地區出現,將直立人活動的版圖更往東擴展。

圖4.本館自然史展廳展示冰河期生活在臺灣海峽大草原生物群的復原模型。 圖5.本館自然史展廳展示之澎湖海溝生物群化石。

  當然這個研究仍屬於初步階段,因為是打撈上岸的化石群,缺乏明確的地層資料可以獲得確實的地層年代,化石本身也因為長時間浸泡於海水之中,骨骼中膠原蛋白都已分解而無法直接利用放射性碳進行年代測定,目前對於「澎湖原人」的生存年代應該晚於45萬年前,最可能的時間點落在1萬~7萬或是13萬~19萬年前的推論,缺乏直接的定年資料確認,是間接地靠古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變化資料以及共同出土的最後鬣狗(Crocuta ultima)化石在北中國出現的時間(25~50萬年前)來推定。不過,「澎湖原人」的出土,仍然給了史前文化研究者無限的想像空間!2003年在印尼發現的佛洛瑞斯人(Homo floresiensis),最晚的生存年代可延續到1萬2前年前,然而在體質上,佛洛瑞斯人與生存於數百萬年前的南猿(Australopithecus)類似而不同於現代人(Homo Sapiens)。顯然佛洛瑞斯人與現代人這兩種不同人種,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共同生存於印尼的佛洛瑞斯島(Flores Island, Indonesia)。那麼數萬年前,臺灣島上是否也曾經出現過「現代人」與「直立人」共存的年代?有賴於日後更多的研究發現來解答!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