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庫房的規劃、使用及維護
文‧圖/王勁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是國內唯一的國立考古學專業博物館,本文將以史前館的考古學典藏庫房為例,簡介其規劃、使用及維護。
考古遺址出土遺物的入藏及整飭
在史前館的規範中,標本文物均需先經過審議會議評鑑並同意後始可入藏。在初步的評估階段時,若發現文物表面有昆蟲排遺或蛀孔等蛀蝕痕跡,便會先施以燻蒸處理,以祛除文物害蟲。
在整飭階段的工作中,典藏人員會檢視及記錄標本文物的資訊及狀況,以作為後續評估及判斷的依據,同時也進行編目及適時地攝影記錄。接著在清潔修復的階段,主要以物理性方法適當地進行清潔並移除污物,以避免在入藏後持續發生劣化傷害。
完成清潔修復及編目記錄之後,會施以典藏式包裝。史前館所採用的方式,大多是運用已抽離有害化學物質所製成的緩衝及保護材料,針對個別文物的特性製作加固與外箱包裝,可有效地防護傷害並減緩環境中有害因子的侵蝕。
典藏庫房的規劃及相關設施機能
完成入庫前的整飭及記錄工作之後,典藏人員就會將標本文物送至典藏庫房永久存放。典藏空間應依據標本文物的性質,例如材質、尺寸及管理等各種需求,而進行適當地規劃。史前館目前擁有九間典藏庫房,分別收藏考古學、人類學、地質學、古生物學之標本與文物。
典藏區空調系統採儲冰式中央空調恆溫恆濕系統控制典藏庫內之溫溼度,採24小時運轉,獨立於展場及辦公區域之外。全區室內溫度維持在22℃±1℃,相對溼度維持在50%RH±5%RH,區域照明採標準色溫低紫外線日光燈管,以降低各式環境因子與災害所造成的劣化傷害。
在用電安全及消防措施上,需檢視電線配置圖並計算用電量,維持電壓的穩定性,避免因負載過大而造成火災之起源。消防系統以不可燃氣體為主,避免使用水及乾粉,以避免運作時造成污染。
與典藏高度相關的工作區域,亦應規劃設置於典藏庫的周圍,以減少搬運過程中的震動及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在史前館的典藏庫房周邊,即設有標本檢疫/冷凍處理室、攝影室、考古學工作室以及展示準備區等工作區域。
典藏櫃的設計與使用
在典藏庫房中,設置了各式的典藏櫃體。典藏櫃的設計需依藏品的需求,選擇使用固定或移動式櫃體。固定式典藏櫃之設計必須與建築物緊密固定,例如靠牆或與柱子固定,典藏櫃底部亦需與地面固定。若櫃體高度過高,則需要有頂部加強的設計,確保地震時不虞倒塌。可移動式典藏櫃的放置位置,要預估地震所可能造成之移動範圍,並盡量降低櫃子的重心。
圖1.氣密式金屬典藏櫃。 |
圖2.史前館的小型文物標本採用抽屜式收存。 |
圖3.中型文物標本使用無酸材質保存盒收存。 |
典藏櫃必須加強其氣密性,以達到器物恆溫、恆濕、防蟲與防塵的要求。典藏櫃的材質以金屬製為佳,不但稍有防火的功能,也可避免木製典藏櫃所可能造成的蟲害與釋放酸性物質的疑慮(圖1)。櫃體內外建議以粉體靜電烤漆,以確保不含有機溶劑。新訂製的典藏櫃至少應先置放一個月,待可能殘留的工業溶劑揮發之後,才進行入庫上架工作。
在典藏儲位的規劃上,則應注意拿取與防震的需求。典藏櫃內部所存放的標本文物,應保持適當距離,以防展櫃移動時互相碰撞,造成損害。較輕的物品以放置上層儲位為原則。開架式儲位必須加上前檔板、大型標本或長形標本必須以棉繩加固,以防止跌落損傷。典藏櫃的內外,都應製作標示牌,以利於典藏人員提取、存放與尋找。
設計良好的典藏存放規劃,具有便利提取、保存等功能。史前館的小型文物標本採用抽屜式收存(圖2)。其優點為整齊美觀,且收納量高。中型文物標本則先放置於無酸材質保存盒後,再置入典藏櫃收存(圖3)。典藏用保存盒是採用不含木質素且經過碳酸鈣緩衝處理的無酸性瓦楞紙板所製成,內部則以具有化學穩定性質的人造高分子聚合緩衝材料進行局部加固,提高支撐性並防止摩擦及碰撞。
大型的文物標本因體積及重量的限制,採取開放式櫃架或獨立放置的方式存放。獨立放置時,可運用懸臂架及無酸塑料棧板,讓文物標本不直接碰觸地板,以避免濕氣及昆蟲的侵害。
典藏環境的維護
典藏環境必須持續進行維護,才能確保其機能正常運作。隨著建築物的老化以及地震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典藏環境也會發生變化。地震所造成的地板或牆壁裂縫可能會成為昆蟲侵入的管道,大雨之後亦可能發生漏水的情況。若發現建築物的裂縫,就必須迅速尋找原因,並進行修補。此外,典藏環境控制機件的故障,也是造成典藏環境失控惡化的主要禍因。
若典藏環境已發生變化,但卻無法及時發現,便可能讓重要的典藏品置身於不利於保存的環境當中。因此博物館的典藏人員必須定期巡視典藏空間,並解讀文物保存環境參數的變化,針對問題進行改善,以達成文物永久妥善保存的實質意義。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