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記憶之所繫:重建臺灣原住民藝術史購藏計畫

南島文化專欄

  堆石地的記憶:都蘭阿美人年齡組織與命名原則

回想‧迴響

  2020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教育活動小實習生日誌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37期 2021.2.15

2020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教育活動小實習生日誌

文‧圖/楊智茹

  我來到南科考古館實習前,對博物館教育就有很強烈的興趣,也對博物館、教育活動、公眾服務充滿了想像,不論是對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實施,或是博物館面向公眾傳遞知識訊息都很感興趣。而自己對博物館教育的策劃,過去僅有紙上談兵的學習,南科考古館教育活動及和觀眾互動的展陳設置相當吸引我,因此我對於參與南科考古館公共服務實習工作抱持很大的期望,希望藉由實際經驗教育活動的前期準備與活動進行中的參與,來瞭解各式博物館如何將看似專業的考古信息轉化為科普知識傳遞給公眾。

南科考古館特展入口意象

  雖然參與不到暑期教育活動的前期企劃,但對於活動企劃前期工作有疑問時,指導我們實習生的姊姊們會很詳細提供資訊,向我們說明活動企劃的流程與設計。在教育活動前期準備過程中,姊姊們給實習生許多發揮空間,會和我們討論我們的想法,並一起研究、腦力激盪出更好的流程,向觀眾呈現更好的教育活動體驗內容。在整個參與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並非單方面的知識傳遞,是結合了雙向溝通,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使自己更進一步了解教育活動。

  公眾服務與觀眾互動方面,在公服部門一個月的實習中有不少和觀眾接觸的機會,例如下課花鹿米、小小考古員、片片俱到─文物修復營等教育活動的參與,以及考古工具人特展展廳服務輪班。在教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從帶領我們的館員姊姊們身上學到了如何辦理博物館教育活動,和觀眾互動的應對進退,以及對不同年齡層觀眾提供分眾化的服務。

  在特展部分比較重要是引導觀眾參與互動體驗,尤其測量是最吸引觀眾的單元,也是最令觀眾疑惑的部分。通常我會先請觀眾動手試試考古測量工具的使用,如有使用上的困難或錯誤方法再適度的給予引導;當觀眾正確地完成測量活動流露出充滿成就感的表情時,也讓我得到了成就感。遇到觀眾因為體驗活動對測量工具更進一步表達興趣時,也加深我對博物館教育的熱忱。

暑假在博物館參與教育活動,從實際互動中也有很多學習心得。

  經過一次次參與教育活動,累積不同經驗也令我反思,在一場兒童教育活動之中,博物館工作人員、孩童以及家長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過去我可能強調博物館工作人員和參與兒童之間的互動,而在多次的下課花鹿米桌遊活動中,我發現家長在活動之中的重要性。活動期間看過各式各樣的親子組合,可以觀察到家長或陪同者在博物館兒童活動的介入程度高低影響了兒童的投入程度。進行博物館兒童教育活動時,博物館方工作人員除了對參與孩童的引導外,也要適度對陪同之成人進行引導。

  同時,也讓我思考如何透過教育活動強化寓教於樂中教育的成分,舉一個令我相當難忘的案例。在小小考古員活動的雨天備案中,我們設計了將文物磁鐵牆教具分散在不同的體驗車裡,目的是讓兒童透過簡易挖掘考古體驗活動將零碎的磁鐵挖掘出來,再行分類,以及最後合作將文物磁鐵拼湊成完整的圖形,以傳遞田野挖掘後續初步的整理工作,如文物初步分類與修復概念。活動進行過程中,有一名孩童在挖出一片磁鐵教具時和我說了:「這是垃圾!」當下我是有點震驚且有些慍怒的,事後有更多的是疑惑,明明在活動前期有完整介紹考古發掘,在活動過程中也不斷引導參與兒童對於挖掘文物的概念,又勾起了自己對於博物館教育活動的理解與思考。

  經過一個月的實踐參與,我認知到學理的應用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直接套用於博物館教育活動之中。在與博物館策展人的談話中,進一步了解博物館展覽策畫工作的實踐;在和指導我們的館員大哥大姊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學習到博物館教育應注意的細節;和博物館觀眾接觸的過程中,更了解觀眾對於博物館中教育活動的需求。不同於課堂中的學術理論,而是更貼近博物館真實的樣貌,理想的博物館教育應是因應博物館不同之處,擷取適用的理論方案,設計出可以供給民眾最大利益的教育活動。

  除此之外,透過博物館實習工作對實習前的期許及疑惑找到了一個解答,在對於博物館工作方面更為清晰,也是這次實習過程中的收穫之一。雖然自己現階段為博物館學的學生,但對於博物館實際之組織架構與工作分配相當困惑,透過這次在南科考古館的實習,對博物館工作的認知有了許多實質性的突破,解開了過去對博物館工作的疑惑。最大的收穫像是找到了對自己理想中未來的輪廓。

很開心這個夏天與大家一起在南科考古館學習

  很感謝各位在實習中給予我各種協助與指引的館員哥哥姐姐,以及實習生夥伴們,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讓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路與想法,其中的收穫與感激盡在不言中。

(本文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研究所學生,2020年南科考古館實習生)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