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162小時,考古的震撼教育
文‧圖/黃思綺
2020年在史前館的實習過程,可說是我人生中經歷過最多第一次的經驗。之所以會選擇進入博物館實習,是因為大二時因應課程參觀了史前館的典藏庫,而那次參觀使我對考古學領域產生好奇,想深入了解研究典藏的實務作業內容,因此憑著這份簡單的憧憬,選擇到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實習。
這次實習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博物館的文物收藏,並不是如我想像中簡單,反而是需要繁瑣的過程,並且經由人力及機器一一細緻管理。而這次的經驗不只是接觸館內的文物而已,我在這次實習接觸了遺址發掘、高程測量、文物整飭、清洗、量測、編碼、無酸紙盒製作、典藏庫巡視等各種工作。
富山II遺址發掘、高程測量
實習中有三天待在富山遺址學習,由於發掘時常會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例如原先規劃好的行程可能會因為當日的天氣、人力影響發掘進度。我和實習夥伴們在李能大哥帶領下學習考古發掘的技能,從指北針定坑,用水平儀測量出坑為基準面的高層記錄下,再由人工拉線拉出垂直水平2X2的坑口,後續則開始用鐵鍬、鐵鏟、小平鏟等工具進行發掘。
過程中,每層要視發掘出土的文物狀況拍攝坑底照,記錄下每個坑位挖掘出土的土質、文物出土狀況等。這些繁瑣且重複性高的作業過程,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最主要是因為我們不熟悉工具的使用訣竅,因此剛開始發掘進度非常緩慢,後來就漸漸熟能生巧。
從富山II遺址至富山國小進行高程的轉點測量。我和實習夥伴跟著陳金成大哥扛著測量儀器以及箱尺,徒步沿路記錄每個點位的高程,後續再進行計算,驗算出準確的海拔高程數據,用以紀錄坑位發掘的深度。
第一次經歷遺址發掘的學習。 |
文物整飭
文物整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清洗陶片時要以軟刷刷洗陶片上的附著物,這個過程動作需要非常輕柔,以免刷壞陶片上原有的色料。
此外也要小心避免破壞陶片上的原有紋路,在執行這項作業時必須具備細心、耐心及專注力來對待脆弱的文物。
第一次經歷清洗陶片的學習。 |
典藏庫巡視
原先每個禮拜二必須進行溫濕度的監控以及庫房巡視,但因為博物館正在整修展場,為避免影響庫房保存的安全性,因此需要每日定時進出庫房,記錄溫溼度以及建築物壁體是否有破洞或是漏水的情形發生。
一項文物不只是發掘出土,更會被作為展示、研究等用途,使我們能夠深刻了解未知的歷史軌跡。
進行溫濕度的監控以及庫房巡視。 |
謝謝研究典藏組的帶導人姚書宇及王仲群兩位研究助理,安排了一系列完善精緻的學習課程,讓我們能夠真實接觸考古現場,了解每項文物進入博物館前後需執行的各種繁瑣細緻程序,並且從不同角度在實務中深刻認識博物館內部的運作。很感謝這段時間大家的照顧!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20年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實習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