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4期 2018.2.1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文‧圖/陳亮穎

  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之前,我一直很好奇博物館的實習工作到底是怎麼樣,也覺得很酷、很特別。剛好系上提供史前館實習的機會,我便決定要來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來到展示教育組實習。

  我的第一項工作在教育資源中心,這裡的工作主要是幫使用者登記借電腦、看DVD,還有教小朋友玩VR實境體驗。有時候幫忙整理用品跟準備活動要用到的材料,看到堆滿整間儲藏室的用品時,真的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經過大家一天努力之後,終於把所有用具、商品分類排好,也讓我感到不少成就感。


整理文創商品。 小朋友體驗VR。 教小朋友鑽玉體驗。

  幾天過後,我輪值DIY手作區,這裡的工作是教遊客鑽玉體驗DIY跟彩繪DIY,所以要準備彩繪用的壓克力顏料,還有幫忙整理DIY區。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能夠利用人少的時候創作自己的彩繪作品,鑽玉體驗使用的工具也讓我感到很驚艷。

  因為好奇的關係,我上網找到模擬史前工具製作方式的影片。影片中以最原始的方式製作工具,用一根中間挖圓洞的木棒,兩端綁上用植物纖維做成的繩子,再拿一根長型圓木棍穿過挖洞的木棒,並將繩子綁在圓木棍的一端,然後圓木棍穿過一個中間挖洞的圓形木板,目的是鑽孔旋轉的時候可以依靠慣性更輕鬆鑽洞;而圓木棍的另一端則綁上磨得尖銳的石器,透過像鑽木取火的動作在玉上鑽出細緻的孔洞。就算以現代的角度來看,製作起來還是相當不簡單,也讓我對史前人感到很佩服。


佈展工作。 鑽玉工具。 遊客詢問博物館地圖。

  在DIY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準備要收拾下班的時候,一對夫妻匆匆忙忙前來問我可不可以讓他們體驗鑽玉。我看看時間反正不急著收拾,就再把工具拿出來教他們,邊教他們也開始跟我聊起來,後來才知道他們從外縣市跑來參觀史前館,想要一起做一份紀念品帶回家,完成時他們不斷對我說謝謝,謝到我都覺得不好意思了。當下覺得跟人接觸的行業最感動的地方應該就是在這裡,其實只是一個對我來說沒什麼的小動作,客人卻給了我十倍的回饋。

  再來被分配到展廳內,這裡真正要面對比較多遊客,工作內容也比較多樣,例如要幫遊客登記定時導覽、改學習單然後發闖關活動小禮物、測試語音導覽APP跟檢查展場設備是否有正常運作,還有簡單的展場布置等等。剛開始遊客問的問題我都只能吱吱唔唔回答,像是「廁所在哪裡?導覽幾點開始?餐廳在哪裡?水舞表演在哪裡?」這些簡單的問題,對於剛來史前館還不熟悉環境的我來說真的就跟考試一樣,好險還有旁邊的替代役大哥會幫我解圍。等幾天後熟悉展場了,我也漸漸知道怎麼回答遊客問題,有時候還要面對遊客提出的為難要求,像是有一組客人只寫一份學習單卻想要凹好幾份禮物。


創作的彩繪玩偶。 語音導覽APP測試。

  而我最喜歡展廳巡視的部分,就是可以跟著定時導覽一起聽解說員解說!有一次在史前史展聽,解說員提到史前人的圓形玉耳飾通常是戴一對,而方形玉耳飾則是戴單邊,我這才發現展廳的圓形耳飾都是兩個,而方形耳飾都是一個,也讓我發現考古其實真的要注意到很多細節,還要結合各種不同領域。像是人獸形玉玦上面的生物,因為拱起背部、翹起尾巴,所以被專家推測是貓科動物,很有可能是臺灣特有種臺灣雲豹。如果沒有聽解說,我可能都不會注意到,所以我也都會推薦遊客可以參加定時導覽。

  其實剛開始想說史前館的實習工作,應該不外乎站在第一線服務遊客吧。當然我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DIY區支援、幫遊客改學習單、告訴遊客廁所在哪裡,還有利用展廳巡視的時間,跟著聽定時導覽複習一下還給老師的知識。

  不過在展示教育組不只要面對遊客,佈置跟整理展場、準備活動材料也是工作之一,這也讓我更有一種參與感。能夠為展場跟活動有一點點貢獻,也讓我親身了解要集合各種不同專長的人員,才有辦法讓一間博物館順利運作,例如有人必須站在遊客面前接受各種問題轟炸,有時還要被客訴;有人則要佈置展場、處理故障的機器,甚至整天聚精會神面對文物等等。我相信未來在職場上也是一樣,這次實習讓我學到的是實務與應對的經驗,也貫徹了實習的目的。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7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