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4期 2018.2.1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文/邱瓊儀.圖/研討會手冊Betty Siegel簡報資料

  由文化部、新北市政府、十三行博物館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於2017年10月17-18日合作辦理的「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其中一名講師是華盛頓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無障礙處長及身心障礙藝術教育發展企劃(VSA)處長貝蒂.西格(Betty Siegel)。貝蒂是擁有20多年無障礙藝文服務經驗的資深工作者,專長包含藝文場館的無障礙規劃,與美國身心障礙權利法案在藝文場館的實踐。本次研討會貝蒂以「無障礙文化政策邁步前進」為題,從法令及政策面來分享美國無障礙環境的進程及落實狀況。再以「文化平權抽象嗎?美國博物館領域實例分享」,介紹美國博物館如何改善與建置無障礙環境、規劃相關展示與活動來吸引民眾參與。

  美國聯邦政府很早就設立民權與障礙者的相關法令,從1964年的民權法案、1968年無障礙建築法、1973年復健法、1975年身心障礙特殊教育法案、1990年美國身心障礙者權益法案等,以往多數人傾向以「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來看待障礙者,作法是改善障礙者的各項個人不便,來適應融入社會。

  但近年來身心障礙者的權利運動,則是以「公民權利模式(rights model)」為取向,主張應該修正社會的制度、創造機會來滿足障礙者的需求,以符合個體原應獲得參與社會的權利。聯合國國際身心障礙權利公約第30條即明訂締約國應承認身心障礙者有權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文化生活、康樂、休閒與體育活動,即明確承認身心障礙者有均等的文化參與權利。


圖1. 身心障礙權利運動以「公民權利模式」取向為核心,是現代的新穎作法(大會手冊27頁,Betty Siegel簡報)。

  因此貝蒂指出,無障礙是要創造公營性、可及性與共融的環境,但為什麼要做?誰來做?做什麼?怎麼做?這些才是大家應該討論的重點。

  WHY?為什麼要做?除了法律明文規定要實踐之外,無障礙的推動順勢帶出不小商機因而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在落實文化平權已成主流的現在,各組織與博物館的宗旨朝向達成此一目的,所以為什麼要做?就是因為「無障礙其實就是在做對的事」。

  WHO?為了誰而做?依照統計,全美約1/5人口為身心障礙者,全世界身心障礙者的比例則佔約15%,身心障礙又普遍與高齡化有極大關聯性。由此可知,身心障礙者其實並不是他者,而是我們自己或周遭的親朋好友,所以「推動無障礙也就是為了我們自己」。

  WHAT?無障礙要做什麼?無障礙的推動應該是組織架構中的核心,除了提供軟、硬體的設施服務,內部的共識與外部社群的聯結更為重要。一個組織應該在其宗旨確立無障礙推動的目標,也要明確分配既有資源,尤其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要以實際行動來實踐。博物館是公眾的博物館,應該是一個讓障礙者容易到達、可以自主行動、自我學習與獲得自尊的場域。只是同一套方法一定不可能適用於每個個體,所以怎麼做就變得很重要。

  HOW?無障礙的行動計畫是無限的循環:當組織決心、承諾要推動無障礙計畫,對外就應該先建立與社群的合作互動關係;對內需先進行組織的評估與評量,確立組織政策目標、決定實施步驟並且要求人員徹底落實執行。對於組織內的人員,應全面進行相關業務的培力訓練,經過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再賦權給大家實地依照SOP執行。

  執行過程中必須不斷進行審視與改善,並經由無限次循環修正,真正達成無障礙的目標。步驟如下:1.制訂政策:由上而下設立組織目標;2.規劃實行步驟:經由跨部門的合作,規劃系統性的活動與工作項目;3.現場實踐:採行由下而上的做法且須每日固定實行,尤其無障礙SOP要建立,才得以徹底實踐政策。綜上,無障礙計畫必須成為組織的核心工作,而且是一項有始有終、用行動落實的例行性行動。

圖2.第一線服務人員絕對是各館所執行無障礙最重要的環節(來源:大會手冊157頁,Betty Siegel簡報)。

  貝蒂指出,特別是第一線服務人員更是執行無障礙最重要的環節,因此他們每個月會對第一線的保全、票務、志工、服務人員等進行五次不同面向的教育訓練。讓一線人員面對來館參與活動的民眾時,可以從容應對並提供全面且完善的服務。

  接著貝蒂也說明美國博物館領域執行的實例,場館內軟、硬體服務改善是落實無障礙很重要的部分。諸如1.更新與維護燈光及音響設備,並改善無障礙座位空間;2.改善老舊設施,如廁所、階梯、電梯等,提供無障礙使用環境;3.聽覺輔具建置,以全罩雙邊可聽設備為主,同時要能消除雜音及調整音量;4.提供聽障人士字幕機(可以是即時聽打呈現或已知內容的既定露出);5.提供手語翻譯申請;6.提供口述影像導覽服務;7.設置觸覺地圖;8.提供點字手冊;9.設置全館通暢的WIFI,讓資通訊設備可以廣泛且流暢被使用;10.建構數位媒體APP,提供並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11.設計建置無障礙網頁、建置無障礙票務系統(美國與臺灣不同,身心障礙人士並沒有特別的優惠,因為他們認為提供優惠即表示沒有做好無障礙);12.導入新科技如Beacon、機器人導覽等服務;13.建立無障礙緊急救難應變措施;14.辦理友善的感官活動(如失智者專案、親子專案等);15.提供客製化的手持輔具服務;16.規劃通用設計(以人為主的設計),設置可觸摸的展品、斜面解說牌如36-40吋以符合輪椅高度的視野等。


圖3.各項無障礙設置與服務(來源:大會手冊158~173頁,Betty Siegel簡報)。

  貝蒂表示,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聽障者使用手語、視障者擅長點字等,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因而各館所推動友善平權的無障礙服務,其實就是提供多元的選項與機會,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其中,提供各種基礎的無障礙服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

  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以致力並自許成為能為所有不論年齡的障礙者提供藝文經驗的文化場館,歡迎所有身心障礙者到訪,且提供對方能自在參與表演、參觀展覽與進出的場館空間,尤其每個館員都認知無障礙是不斷實踐的過程,大家都持續保有熱情來移除各項障礙,並找出解決的方法面對各種挑戰。

  依據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臺身心障礙人口約計有117萬人,新住民與移工約有118萬人,各縣市中老年人口也節節高昇,甚至有6成8縣市的老年人口數超過小孩總數,面對臺灣即將迅速成為「超高齡社會」的現象,推動文化(友善)平權的作為實已刻不容緩。

  當前國內各館所都各自以不同對象,在有限資源下一點一滴慢慢建立與累積成果,也為共同建構成為有愛無礙的博物館、為落實達成文化平權的目標而努力。史前館也在逐年執行下,慢慢累積為不同群體提供服務的經驗,也不斷思考在侷限空間及有限預算下,如何發展各種創造性與可能性,更期望落實讓史前館成為大家的博物館。就如同呂理政主任委員所說:「友善平權是對的事,不是為誰是為我們自己。所以,做對的事,做就對了。」

參考資料

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