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誰說博物館只能看展覽,這次我們一起來吃一場」

  Abay(小米粽)、Ledre(血腸)、Wakam(燻烤肉),中午的史前館餐廳一時之間湧進人潮,喧鬧了一屋的熱鬧。研究菜單的、品嘗美食的,重新在史前館開幕的南島咖啡走廊,工作人員忙著端出一道道來自部落的滋味。是的,這些都是來自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的絕佳滋味!

  點一份豬血腸套餐,選了最靠近陽光的位置,四樣配餐襯托著一道主菜的驚艷,不自覺讓人在慵懶的午後多了一份自在的愜意。熙熙攘攘的人潮搭配原住民歌謠,好好欣賞史前館後方花園的草地,就在觀望出神的片刻,餐點悄悄上桌囉。

  豬血腸的味道從鼻尖擾動著胃裡的飢餓,夾起一口血腸,品嚐豬血與韭菜美妙合體的滋味,在嘴裡談了一場年輕人的愛情。配菜則有時令川燙野菜、蒸南瓜與刺蔥煎蛋,不自覺米飯已從盤子裡移動了位置。

  在低頭已經見底的圓盤,只好讓人再度起身:「Lily姊,我要再單點一份豬血腸!」

文/邱健維
圖/林頌恩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4期 2018.2.1
 

  最近到過卑南遺址公園的朋友,一定會對一間新蓋的茅草屋感到好奇。原來這是模擬當地史前人類生活環境蓋成的史前家屋。來了解這棟家屋作為考古戶外展示的由來。

  接續上一期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的會議內容紀實,本期透過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的無障礙計畫實施與場館的實務實踐,作為落實友善平權之路的借鏡思考。

  學生透過實習,直接接觸職場上的各種事務,隨之而來也是促使自己練習如何去面對未來職場上各種可能的情況與挑戰。從惶恐陌生到應對自如,我們都在挫折中逐步成長。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文‧圖/黃郁倫


卑南文化人的居住空間除了住屋,推測還有前庭、步道、駁坎、儲物用砌石圈。本計畫 重建了四個居住單位,並推理住屋形式,將其中兩間住屋按原比例建造起來(黃郁倫攝)。

  一年半前,我轉任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最大任務,就是延續館員前輩們早年一項提案計畫:在卑南遺址公園內打造一比一尺寸的「史前聚落家屋區」,簡稱「史前家屋」。經歷半年的計畫重整、再半年的規劃設計,以及又半年的施作之後,史前館即將在2018年2月8日,於卑南遺址公園舉行「史前家屋」戶外展示開幕記者會並慶祝落成。

  卑南遺址是臺灣規模最大、最具完整史前聚落型態與資料的遺址。卑南文化人留下整齊排列的住屋遺跡,過去不乏有人嘗試繪製模擬想像圖或製作縮小模型,成為這次計畫的重要討論基礎。

  過去學者依據鄰近部落口傳故事以及大量出土的陶質標本,推測距今3500至2300年前的史前卑南文化若以現今原住民族群的分類,應是較接近現今的阿美族文化,因此認為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卑南文化人其住屋形制應與阿美族住屋相似。然而由於卑南文化人大量使用石板,再加上卑南遺址在距今2300至1900年前出現以紋飾陶器為特色的三和文化,使得學者不排除參考排灣族住屋的形制。臺東太麻里的排灣族部落,因呈現獨特的區域特性,特別具參考價值;其近代民族誌資料,尤其是日籍建築家千千岩助太郎(Chijiwa Suketarou)於1935至1944年間留下的踏查測繪,成為本次計畫執行團隊的重要參考。

詳全▲TOP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文/邱瓊儀.圖/研討會手冊Betty Siegel簡報資料


各項無障礙設置與服務

  由文化部、新北市政府、十三行博物館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於2017年10月17-18日合作辦理的「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其中一名講師是華盛頓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無障礙處長及身心障礙藝術教育發展企劃(VSA)處長貝蒂.西格(Betty Siegel)。貝蒂是擁有20多年無障礙藝文服務經驗的資深工作者,專長包含藝文場館的無障礙規劃,與美國身心障礙權利法案在藝文場館的實踐。本次研討會貝蒂以「無障礙文化政策邁步前進」為題,從法令及政策面來分享美國無障礙環境的進程及落實狀況。再以「文化平權抽象嗎?美國博物館領域實例分享」,介紹美國博物館如何改善與建置無障礙環境、規劃相關展示與活動來吸引民眾參與。

  美國聯邦政府很早就設立民權與障礙者的相關法令,從1964年的民權法案、1968年無障礙建築法、1973年復健法、1975年身心障礙特殊教育法案、1990年美國身心障礙者權益法案等,以往多數人傾向以「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來看待障礙者,作法是改善障礙者的各項個人不便,來適應融入社會。

詳全文▲TOP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文‧圖/陳亮穎


創作的彩繪玩偶

  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之前,我一直很好奇博物館的實習工作到底是怎麼樣,也覺得很酷、很特別。剛好系上提供史前館實習的機會,我便決定要來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來到展示教育組實習。

  我的第一項工作在教育資源中心,這裡的工作主要是幫使用者登記借電腦、看DVD,還有教小朋友玩VR實境體驗。有時候幫忙整理用品跟準備活動要用到的材料,看到堆滿整間儲藏室的用品時,真的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經過大家一天努力之後,終於把所有用具、商品分類排好,也讓我感到不少成就感。

  幾天過後,我輪值DIY手作區,這裡的工作是教遊客鑽玉體驗DIY跟彩繪DIY,所以要準備彩繪用的壓克力顏料,還有幫忙整理DIY區。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能夠利用人少的時候創作自己的彩繪作品,鑽玉體驗使用的工具也讓我感到很驚艷。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時間:2018/2/9( 五) ~ 2019/3/8( 五)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時間:106年9月15日至107年9月15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Pasibutbut:海端鄉部落的聲音
    時間:106年9月21日至107年9月15日
    地點: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活動:

  • FUN手作DIY專區
    活動時間:2018/1/1~12/31(每週三、六、日及寒假期間開館日)9:30-16:30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彩繪史前豬、大象、創意杯墊、獨一無二身份勳章、療癒系多肉植物盆栽等等多元手作活動,讓參觀民眾好逛、好玩、好藝術。
    活動費用│依各項材料計價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7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7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