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話題‧話語

  「106年博物館文化平權向前行─友善平權國際研討會」紀要(下):美國無障礙文化政策與華府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執行實例分享

回想‧迴響

  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透過實習,面對未來職場的形色挑戰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64期 2018.2.1

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考古戶外展示

文‧圖/黃郁倫

  一年半前,我轉任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最大任務,就是延續館員前輩們早年一項提案計畫:在卑南遺址公園內打造一比一尺寸的「史前聚落家屋區」,簡稱「史前家屋」。經歷半年的計畫重整、再半年的規劃設計,以及又半年的施作之後,史前館即將在2018年2月8日,於卑南遺址公園舉行「史前家屋」戶外展示開幕記者會並慶祝落成。

  卑南遺址是臺灣規模最大、最具完整史前聚落型態與資料的遺址。卑南文化人留下整齊排列的住屋遺跡,過去不乏有人嘗試繪製模擬想像圖或製作縮小模型,成為這次計畫的重要討論基礎。

  過去學者依據鄰近部落口傳故事以及大量出土的陶質標本,推測距今3500至2300年前的史前卑南文化若以現今原住民族群的分類,應是較接近現今的阿美族文化,因此認為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卑南文化人其住屋形制應與阿美族住屋相似。然而由於卑南文化人大量使用石板,再加上卑南遺址在距今2300至1900年前出現以紋飾陶器為特色的三和文化,使得學者不排除參考排灣族住屋的形制。臺東太麻里的排灣族部落,因呈現獨特的區域特性,特別具參考價值;其近代民族誌資料,尤其是日籍建築家千千岩助太郎(Chijiwa Suketarou)於1935至1944年間留下的踏查測繪,成為本次計畫執行團隊的重要參考。

  其實這項提案計畫早在十二年前就在史前館內被提出,然而十多年來並不 被看好,原因是考古學的老問題——沒有人敢肯定史前人的房子到底長甚麼樣子。即便有較普遍被呈現、被採納的版本,但是諸如「為甚麼不用成本較低的縮小模型或圖畫就好呢?」「遺址公園 已經有一座『考古現場』了,為甚麼還要另外再打造一個場景?」等等來自許多人的提問,包括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都讓這個實際打造的提案停留在空中樓閣。

  為了說服同事、也為了說服自己關於這項工作計畫的合理性,因此接到要承辦此案的頭兩個月時間,我翻閱了卑南遺址公園十多年來相關的檔案文件,以便理解這個提案想法的最 先初衷。

  事實上這個提案有一個上位計畫「卑南文化公園第二期計畫」,簡稱「卑南二期」,大約在2006年左右提出,是基於2002年開園以來的總檢討而提出的整體規劃提升。這個二期計畫包括動線、設施、配置、空間等。在2006年規劃報告書裡頭我讀到了一項重點,二期計畫的規劃提升概念,預設了完整的園區規模應該包含現地展示、室內展示以及戶外展示。分別對應至卑南遺址公園長期以來的參觀學習重點「考古現場」、「展示廳」,以及這個計畫希望增加的成果就是「史前家屋」。

  室內展示所指即是最傳統的展示途徑,經策展人消化過的文物排列組合,由策展人決定敘事以及標題,主要目標產物是知識。然而所謂現地展示,是強調原址(on-site)以及真實,主要的目標產物是真實性(authenticity),也是博物館呈現真實性最強而有力的一種途徑。那麼該怎麼理解戶外展示呢?只是像字面所表示的,在戶外的展示嗎?當然不是。

  博物館界在2007、2008年時首次為一種存在已多時的博物館類型提出定義,由EXARC這個組織所定義(註1):「考古戶外博物館為非營利的長期機構,主要依據考古資料,於戶外重建等比例的建築。收藏非物質遺產之資源,提供有關人類過去如何生活與行為的一套詮釋。依照健全的科學方法,達到教育、研究,以及使觀眾感受到樂趣之目的。」

  考古戶外博物館在博物館學領域中逐漸被區辨出來的獨特本質,包括 原尺寸再現的概念、實驗考古學的特性等,呼應了史前館館員前輩們於2006年當時提出的「戶外展示」提案內容。藉由閱讀博物館學在類似案例上的討論,我才得以掌握戶外展示的本質,進一步區隔史前家屋與展示廳、考古現場的不同定位,以避免三者之間的冗贅或重複。

卑南文化人的居住空間除了住屋,推測還有前庭、步道、駁坎、儲物用砌石圈。本計畫 重建了四個居住單位,並推理住屋形式,將其中兩間住屋按原比例建造起來(黃郁倫攝)。

考量卑南遺址平緩的地形與多颱的氣候,史前住屋應為兩坡對稱屋頂,山牆以格狀結構搭建,且住屋間彼此緊鄰(蕭雅菁繪)。

  歷經一年半的計畫、設計與施作,現在已經可以在卑南遺址公園史前家屋戶外展示區裡看到3000年前卑南文化人的居住空間,除了住屋之外,推測還有前庭、步道、駁坎、儲物用砌石圈等,構成史前人日常生活的場景。這項戶外展示計畫是由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校友與史前館研究人員共同合作,以考古發掘資料為基礎,結合地形、氣候、房屋結構、地方材料、生活功能及邏輯等進行推理與辯論,以一比一尺寸打造史前卑南文化人的家屋,展現實驗考古與公眾考古的成果。

  搭配史前家屋戶外展示,史前館另外與壹同樂動畫工作室合作,推出應用程式app「好家在卑南」(Life@Peinan),以解題為概念邀請使用者參與考古學者推理過程,深入學習史前家屋戶外展示內容,並設計尋寶遊戲,引導探索偌大的卑南遺址公園。

  為歡慶史前家屋於今年2月8日辦理落成慶祝,自2月8日起至春節假期結束(2月20日)止,下載「好家在卑南」app並完成尋寶遊戲者,可憑行動裝置畫面至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服務台,兌換全新設計的史前國寶文創小禮物。歡迎大家新春期間 來這裡走走,感受史前家屋的魅力。

註1:EXARC此組織名稱是由「實驗的 experimental」及「考古學 archaeology」兩字合併而成,是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的附屬組織。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研究助理,「史前家屋」計畫專案管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