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自然史展示廳「霧林」畫作的故事
文.圖/張至善
「新世代」展示室中的「霧林」畫作展示臺灣中海拔的自然環境。 |
在史前館自然史常設展的第三個展示室,主題是「新世代」。其中有一幅「霧林」畫作,長約10m、寬約3m,是令觀眾印象十分深刻的展示之一。畫中所描繪的是臺灣中海拔的霧林自然環境。霧林是臺灣十分壯觀的森林生態,以紅檜、扁柏為主,也被稱為「檜木林」。臺灣霧林分布的海拔高度大約在1800m至2500m之間,是降雨量豐沛的地帶,這區塊容易在午後形成雲霧,所以被稱為「霧林」,霧林氣候終年溫潤,水氣充足,所以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這幅畫作的作者是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專事於野生物繪畫的陳一銘先生。陳一銘先生從小就是個生物迷,自小便著迷於研究各種生物。由他接受電台採訪資料得知,他從三歲開始就展現了繪畫的天分,小時候的他無意間畫了一隻兔子,令人驚艷萬分,從此在街坊鄰居間有了「繪畫神童」的名號。
陳一銘先生的繪畫天賦在成長中不斷受到肯定,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他應該成為畫家或是藝術家。但是他天生喜歡動物,後來大學時,他選擇了森林系而非美術系。這個決定讓他得以進入生物科學專業領域,之後進入林業試驗所工作,這個工作讓他有了許多第一線的田野經驗,包含與獵人的請益及訪談,這些知識和經驗,對他從事的調查工作助益良多。
他也是臺灣保育思維發軔期先驅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多年來在臺灣各個山林間的調查研究,紮實的生態知識和田野經驗,反映在他一幅幅的畫作裡。他的繪畫技巧完全是靠著自學而來,因為他的天賦、興趣和工作經驗,使得他特別熟悉野生動、植物的肌理、結構、動態,並擅長現場速寫,繪畫風格寫實細膩,雖然沒有走上學院的畫家之路,卻成為一位非常有特色的生態畫家,作品生命力躍然紙上,藝術內涵也隨年歲增長益趨成熟。
據陳一銘先生所言,這一幅「霧林」畫的是「加羅湖古森林」復原圖,他說:「去過加羅湖高地的人都知道那裡是溼地散布的大草原景觀,但其實根據原住民的口傳歷史,那裡曾經是古木參天的大森林,只是早在4百年前的大火中焚毀,如今全然無跡可循了!」加羅湖高地在什麼地方呢?位置是在宜蘭縣大同鄉,在南湖大山和太平山之間的中央山脈稜線上海拔2260m處,附近還有20餘處高山湖泊。
如今去造訪加羅湖,看到的會是箭竹、檜木、鐵杉交錯的高山草原景象,但是展示廳這幅生態復原圖中,呈現的卻是霧林的生態圖像。臺灣霧林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四面環海,島上遍布陡峻的高山,白天時從海面上吹來蘊含水氣的海風,這些風隨著海拔上升導致氣溫逐漸下降,大約在1000m至2000m之間的高度,海風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霧。因此,這海拔區間的山上,常常形成許多霧林,這就是所謂的霧林帶。
全世界大約只有1%的森林可以稱之為霧林,而臺灣位處亞熱帶、熱帶交界,面積雖小卻擁有極為豐富的山地霧林,特別是在中海拔的檜木森林,這是世界難得的生態瑰寶。而在這張生態復原圖中,各種繽紛的臺灣動、植物巧妙的安排在畫面之中,呈現一個已經消失的生態系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供認識臺灣中海拔繽紛生命的最佳素材。
本館將在今年度(2016年)將此一畫作改以動態呈現,並適時安排與觀眾互動的效果,將會是自然史展示廳更新後的重要亮點。除了原展示廳位置的「動畫」提供遊客體驗中海拔森林的情境、氛圍以外,為了維持畫作中豐富的生物資訊及生物多樣性、藝術欣賞等教育目的,我們還另外在展示廳中安排了畫作獨立展示的空間,讓民眾得以目睹畫作,可預見今年年底的展示更新將精彩可期!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自然史展廳負責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