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讓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日的意義真正發生!

博物館頻道

  與世界接軌的文化遺產管理工作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參與第三屆「聽‧說‧我們的故事──在地小小解說員培訓營隊」側記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28期 2016.8.1

讓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日的意義真正發生!

文.林頌恩/圖.「為土地唱歌音樂祭」粉專

「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系列活動,音樂會是其中一項主軸。邀請更多人從音樂與藝術當中分享、感知原住民的心聲與文化。

  如果隨意問臺灣人8月1日是甚麼日子,無論是原住民或者是非原住民,能答得出這天是「臺灣原住民日」的人恐怕不多。原因無他,這是2005年以來被行政院創造出來的紀念日,主要源於1994年8月1日國民大會表決通過,將憲法所稱「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人自1984年以來歷經十年原運終於被還回土地原主人的稱呼。

  然而社會上普遍對這天是「臺灣原住民日」無感的更大原因,源頭實為對臺灣原住民的無知與無視。造成這個問題最大的原因之一,在於長久以來臺灣的教育與社會往中國看,而不是往更寬廣的太平洋看。

  當臺灣原住民在臺灣的存在,不是出現在歷史課本史前時代後面那一頁,就是出現在報章媒體需受扶助的低收入戶家庭,不然就是以模型或文物跟著其他物種標本,以凍結在過去、而非動態展望於當代的形象出現在少數博物館的櫥窗裡,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個社會很難全面而深刻的意識到,原住民的議題就是轉型正義的議題。

  多數人對於認識原住民以及與部落相處的機會,是少之又少;或是在有限的接觸當中,又因為誤解而產生距離,以至於明明臺灣原住民在世界南島語族佔有無與倫比的發源地位,臺灣在南島友人眼中也被視為「母親之島」的發祥地,卻很少人重視。很現實地擺在臺灣社會的脈絡裡面,原住民族就是不受正視與肯認,以至於連主權與人權也被漠視與剝奪,或是被施政單位以「把你當人」看的施恩政策,弱化其自主發展。

  長年來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要談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日」,不要說紀念或放假了,連要產生真正為社會普遍感知的意義都很難了。這個日子跟其他日子相比起來,所具有一種被勉強創造出來的意味,也就更濃厚了。

  但是若用這種心態來看待「臺灣原住民日」的存在,就太可惜了這個日子被創造出來做為打動與喚醒的可能。正因為這是國家修正最上位法律原先具歧視的名稱,象徵了國家願意修正自身過去的錯誤作為,也象徵了歷來許多無分族群為此正名運動付出的前輩其心願得以受正視,所以每一代致力於脫除原住民污名、致力於促進族群和諧的行動者,就更有可能去賦予這個日子更豐厚的內在,以及對於社會大眾更有實質的意涵。
2016年7月,總統向原住民道歉前夕,各地都有許多回應及呼籲社會正視原住民存在的活動與議題。「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系列活動是其中之一。

  儘管1994年8月1日憲法修改了對原住民的稱呼,然而直至2005年才有了這個「臺灣原住民日」。換言之,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日」對國人的印象而言,也不過這12年歷史而已,想當然爾,大家對這個日子的想像也非常貧瘠。最重要的根本問題就出在於,這個社會缺少了去創造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共同做為臺灣人然後互相連結的想像。

  不過從去年開始,一件事情開始擾動了越來越多人對8月1日的想像。當蔡英文於2015年原住民日以總統候選人身分提出,如當選總統,將於2016年這一天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道歉。這背後代表的是400年來臺灣原住民受到侵略與殖民以來,做為統治者的政府終於開始意識到要重新看待外來政權與原住民的關係,唯有謙卑道歉、承認以往政策犯下逼迫原住民流離失所的錯誤,從而帶動國人思考未來如何踩在同一塊土地生活下去、共同充實臺灣人的意涵。這是當代所能賦予8月1日這個紀念日更大意義的底蘊。

  國家領導者為了之前政府的錯誤作法向原住民道歉,這樣的例子,早先也出現在澳洲與加拿大。總理向原住民道歉,不只是深刻的認錯,更重要的是昭告國人,從今而後要共同打造這個國家,別再讓這類不公義的事情發生;也是告訴這個國家各族群的人們,未來國家會努力避免製造錯誤的作為,好讓各族群在這塊土地都能夠共同安身立命。所以,小英總統的道歉不只是對原住民本身而言有意義,對於臺灣全體國人要邁向去殖民的一小步都是重要的開始。

  2016年7月這個時間,各地都有呼應總統道歉與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這議題而開展相關活動,例如網路文章、研討會、音樂祭、為歷史正義而走或是原獨徒步環島等行動。


為尊嚴而跑活動。

  其中7月29-31日在臺東登場的「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音樂祭活動,活動類型與規模陣容可說突破歷來南島文化節重展演、輕交流的盲點,讓原住民跟非原住民都能以共同感受原住民文化的存續做為臺灣的榮耀,透過各式主題工作坊分享、草地音樂會、路跑傳訊活動、深刻動人的儀式等等,去擴散這份美好的意念。未來,這極可能發展成臺灣原住民主題的世界級藝術節形態,吸引更多想要了解南島民族的各國友人來到臺灣。

  今年8月1日因為總統向原住民道歉,而使得歷史上的這一天有了不一樣的意義;而更不一樣的意義,就在於我們眾人如何從各自群體的行動對此做出更多回應。以博物館能夠做也應該做的面向來回應,博物館既然是一個促進不同文化相互理解、交流的平臺,特別是國家級博物館就更有這個責任促進國家各族群能在共同回顧過去、理解真相、記取學習當中,展望攜手打造臺灣做為家園的未來。

  讓我們秉持這個精神,從各行各業各面向都能不斷創造、累積、賦予「臺灣原住民日」更多實質意義,捲動國人與世界對臺灣原住民跨越時代永續存在的理解與關注,因為那將會是促進臺灣能夠持續帶給世界的,最美好的禮物。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