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在台電遇見臺灣玉:「玉見臺灣.點亮國寶—臺灣史前玉器」特展簡介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博物館頻道

  從水上思路到Digital第幾多思路再到第三屆原藝節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02期 2015.7.1

從水上思路到Digital第幾多思路再到第三屆原藝節

文‧圖/Kuli.kilang

  每逢六到九月暑假期間,史前館展廳二樓迴廊就會展滿了原住民學生的藝術創作,史前館藉由國家級博物館展出機會,讓原住民青年創作品能在臺東這個南島原鄉被更多人看見。

第三屆原藝節「魚」主題的由來

  第三屆原藝節主題「魚樂青春」是一個以青春為主體的平台,透過主題意象「魚」概念作為發想,給予原住民青年發揮在學校藝術教育課程中所學習的各項技藝,完成一項主題式的藝術作品。

魚樂青春展場

  「魚」的概念是從去年(2014)3月奇美部落族人來到史前館,與館方討論合作部落特展中萌芽。奇美部落位於花蓮海岸山脈中秀姑巒溪中游的阿美族部落。當天討論一直給予筆者很大的感慨,即身為阿美族一員,怎麼都還沒有策劃過一場屬於阿美族部落的特展。於是心理開始構思阿美族給人的印象以及最大的圖像是什麼?在與奇美部落討論的過程中,我逐漸地有了很大的圖像「魚」,於是「魚」的主題出來了,並且巧妙地安排在原藝班藝術教育課堂當中。

  魚是阿美族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不論在過去或現在的阿美族部落,舉辦任何祭典或是婚喪、完工等儀式之後,都會舉行漁撈活動pakelang。主要表示所有祭典、儀式都將結束,表明已經解除禁忌,可以進入正規平常的生活狀態。在馬太鞍和太巴塱以及北部幾個阿美族部落,只有在喪事之後稱mali’alac,其他喜事所舉辦的漁撈活動都稱為pakelang,這是一種阿美族特殊的「自然療癒」。

  就在奇美部落特展構思過程中,開始了我在藝術教育課程中的教案規劃,其中也包括了與阿美族同樣擁有海洋文化深度的達悟族文化。達悟族的「魚」更讓學生印象深刻,分類相當細,有老人魚、女人魚等。並且在彙整許多相關「魚」的文獻資料後才發現,原住民的海洋文化相當豐富,不乏教案內容不足,完全豐富了學生對原住民海洋文化的認識。

原藝節展演在地域上的突破

  在經過前面兩屆原藝節的經驗累積,不斷突破地域上的限制,也是本館舉辦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最主要目標,即是期望舉辦一場全國不分地域的原住民青年,都能夠回到原鄉「臺東」,在史前館建立起一個屬於展現原住民青年藝術才華的平台。

  從原本只有臺東縣內的原住民技藝班成果展、逐年擴大加入了花蓮縣的海星高中;又從被稱為後山的花東兩縣,延攬了屏東縣與高雄市內的高中,更輾轉加入大專院校原住民專班。讓更多原住民高中生知道,畢業後有更多學習藝術創作的機會,等待他們去學習、去開創。

  就在今年原藝節,更突破了南部的地域限制。原藝節主要目的在於擴大向北部原住民專班到館展出的可能性,其主要是為延續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平台擴大到全台原住民專班做準備。今年突破了以往藝術教育作品南北運送困難、以及經費不足的困境,改為透過數位呈現方式,進行文化展演的展出。

  本展第二目的即是展現學校與部落的連結,因為考量「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特展」該展主體為部落,基於史前館近年來關注部落與學校的整合,便透過金山高中原藝班與奇美部落之間曾就年齡階級體驗營的合作關係,因緣暨會與北部學校原住民專班取得合展意願。

  今年原藝節也首度加入了北部大學,在原住民電視台前台長Masao Aki老師努力下,帶著他在世新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前來史前館,共同參與展覽活動,呈現了數位的構想,因此成果展就以Digital(第幾多)思路為構想。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展現了學生對於多媒體設計的專長,剛好可以與關山工商的藝術與科技課程所創作的電子書繪本作品,產生良好的相互學習空間。

化零為整,小規模大系列展覽

魚樂青春展場2

  「Digital原住民第幾多思路—藝術教育成果展」此展規模雖小,卻能連結史前館在展示大廳二樓迴廊展出的「魚樂青春──第3屆臺灣原住民青年藝術節」,以及第一特展室將於今年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日開幕的「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特展」,在二處展覽之間搭起一個連結與對話的過渡,形成史前館104年度暑假期間的原住民思路系列展演。

  此展為史前館繼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展出之後,首次與北部學校合作展出。以現有資源,呈現了原有規模展與演的交流,為逐年突破規模而努力。有助於未來擴大舉辦全台原住民專班藝術教育成果以博物館作為平台發揮之整體展現。

  此展展現史前館與學校之間,以及史前館與部落之間合作的展示教學成果。即史前館透過在部落的田野調查研究,所得研究成果轉化為原住民教材,在學校課程中推廣原住民文化,期望以主題式教學讓原住民學生提升主題創作能力。此外也呈現史前館透過在學校的文化主題教育,讓學生在文化傳承之餘透過文化創作發揮能力,並回饋給部落,協助提升部落文化的思路,發展社區營造與部落文化觀光發展的可能性。

  感謝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公共服務組同仁協助,感謝「魚樂青春──第3屆臺灣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104年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以及「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特展」策展同事;更要感謝參與今年在史前館展出第三屆原藝節六所學校的指導老師,以及同學們的付出。唯有你們的參與,成就了原藝節的豐富內容,更讓前來史前館參觀的社會大眾看見原藝班的藝術教學成果以及原住民青年的藝術才能。並且特別感謝史前館張善楠館長的堅持,以及展教組蔡志忍組長的支持,讓今年原藝節延續下去。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Digital原住民第幾多思路—─藝術教育成果展」策展人、「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特展」館方雙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