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南臺灣首座考古館動土平安大吉,「5000年前第一酷哥」亮相

博物館頻道

  卑南遺址暨普悠瑪部落微旅行

博物館頻道

  為推廣世界少數民族文化的「蒙藏服飾特展」展覽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81期 2014.8.15

南臺灣首座考古館動土平安大吉,「5000年前第一酷哥」亮相

文/傅鳳琴‧圖/史前館提供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為南部第一座考古專業的國家級博物館,未來館內主要保存南科地區考古遺址出土文物,年代距今5000年至300年左右,許多物件是南部地區所特有。

  南部第一座考古專業的國家級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於民國103年6月11日上午10時,在史前館南科分館建館基地(南科管理區左前方)舉行開工典禮,典禮邀請了文化部蕭宗煌主任秘書、臺南市賴清德市長、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陳俊偉局長以及關心建館事物朋友,共同祈求建館開工順利、工程平安。

  開工典禮時張善楠館長特別指出,20年前南科園區的科技開發,和開始啓蒙的文化資產保護中的遺址監看和搶救行動交會,產生了「動地驚天」的考古大發現。為什麼是「動地」?因為誰也沒想到,六千年前仍是汪洋一片的地方,竟然埋藏著五千年到三百年前分屬六個不同文化層的先住民遺址。

  以最早五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人來看,他們雖然居住在海岸邊捕魚採貝,卻已經有規模的種植稻米與小米;他們的石斧、石鋤的材料跨海取自澎湖玄武岩,石刀則是中央山脈的板岩。再看三千年前的大湖文化人,他們和同一時期的卑南文化人一樣,穿戴著精美玉器,這些從花蓮豐田生產的玉料所製造的玉環、玉玦,不但在臺灣全島許多遺址發現,也在菲律賓、越南及泰國南部發現。

  這些都開啓了人們對臺灣歷史縱深理解的「驚天」效果。四、五千年前,華夏文明的夏、商時期,臺灣已有農業文化以及近程的海陸交通,三千年以降的周朝時期,臺灣先住民已和南海地區海通了。如此豐富的文化遺產,需要有學有專精以及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來從事研究、保護和推廣,這些文物才會傳遞意義,而不再是幾千年前人們留下來的垃圾。這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建南科考古館的任務及意義所在。


南科館建築由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 AIA頒發榮譽院士的姚仁喜建築師擔綱設計,主體建築外牆以乾掛石材、橫向紋飾的意象,整體外觀看似一石塊剖一刀,一玻璃管的時空走廊從中間穿過,隱涵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的概念。

  未來館內主要保存南科地區考古遺址出土文物,年代距今五千年至三百年左右,許多物件是南部地區所特有。史前館表示籌備處結合臧振華院士領軍之中研院研究團隊,已經將五千年前人類形貌加以推測復原,目前暫命名為「5000年前第一酷哥」,未來博物館的展示都將會看到這位酷哥的身影。

  關於建築規劃方面,由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AIA頒發榮譽院士的姚仁喜建築師擔綱,主體建築外牆以乾掛石材、橫向紋飾的意象,整體外觀看似一石塊剖一刀,一玻璃管的時空走廊從中間穿過,隱涵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的概念,大廳入口、時空隧道、兒童館則以玻璃帷幕為主要外觀,文化層大牆及建築外觀的崁縫處,以亮面深色花崗石質感,讓整體外觀呈現穩著,且極具對比性。未來將結合展示呈現南臺灣地區的生態環境與變遷、復原南科五千來人類的生活方式,精彩可期。

  開工典禮除來自各界貴賓共同動土外,南科館籌備處為還特別安排60位大班小朋友一起動土,象徵由古至今的傳承精神。這一群可愛小朋友,手拿金鏟子,大聲喊出第一鏟「南科考古館動土平安大吉」、第二鏟「南科考古館工程順利」、第三鏟「南科考古館工程圓滿吉祥」。

  史前館館長張善楠表示,考古文化資產屬全民所有,如何讓豐富的典藏文物向全民說故事,喚起民眾對孕育多元的臺灣這片土地更加關愛和珍惜,是南科考古館未來的工作重點,希望大家一起加入南科文物推廣的行列,讓深埋地下五千年的文物,以不同的風貌和風華,和後代子孫們對話。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建預計於105年年底正式營運。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