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天寧島,同憶巨石
文‧圖/林秀嫚
今年二月受澳洲國立大學洪曉純博士與Mike Carson博士之邀,前往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天寧島(Tinian)進行為期10日左右的考古發掘(註1)。此行使筆者有機會一窺南太平洋島嶼之不同。
圖1.天寧島景觀。 |
天寧島(Tinian)大小約100平方公里、地形相對平坦(最高的山脈僅有171公尺)(圖1)。該島位於塞班島(Saipan)的西南方,乃北馬里亞納群島(North Mariana Islands)三大島之一。雖然天寧島就文獻記載最早於1522年被Gonzalo Gómez de Espinosa發現,也陸續為西班牙、德國、日本所統治,但該島如今為美國南太平洋的領地之一。如今,75%天寧島居民為查莫羅人(Chamorros),除此之外,多數為來自加羅林群島的各個族群,其他不乏東亞人與歐洲人。
這個小島除了自然景觀與小賭場外(圖2),它較為出名的原因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投向日本廣島與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都是從這座小島上裝載出發。當時安放原子彈的鐵架(圖3),已成為當地的歷史觀光景點。除了安放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鐵架外,查莫羅國王(Chamorro King Taga)所建的巨石遺跡(House of Taga)也是這座小島的特色之一(圖4)(註2)。
|
|
|
圖2.天寧島海邊特殊景觀(blowhole)。 |
圖3.第二次世界大戰安放原子彈的鐵架之置放地點。 |
圖4.天寧島巨石遺跡現況。 |
天寧島的巨石遺跡位於聖荷西村(San Jose Village)附近,雖然仍可見數個巨石柱,於西班牙統治時代也曾有關於該遺址原貌的復原圖,但目前僅有一個石柱仍豎立在原地。而關於該遺址的神話傳說則指出,該遺跡囚禁了謀殺自己父親Taga Chief的女兒的靈魂。
圖5.天寧島考古發掘現場。 |
而本次的考古發掘即位於該巨石遺跡的附近(圖5)。此次發掘共計發現6具人骨,其中只有一具完整人骨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西元1255-1309年)的文化層之中,另有一具可能也屬於完整的人骨,但因此次發掘範圍並不大而未完整出土,其他四具則皆僅出土少部份且位於擾亂層中。另外,此次出土的6具人骨也都相對年輕,2次骨化中心皆未癒合(註3)。
巨石遺跡可見於世界各地,最有名的兩處可能就是英國的巨石陣(Stone henge)與復活節島的巨石像(Moai)。然而,其實臺灣本島與數個南太平洋島嶼也都可見巨石遺跡。
圖6.英國的巨石陣遺址(stonehenge)。 |
英國的巨石陣遺址,位於英國的威爾特郡(Wiltshire)一處稱為埃姆斯伯里(Amesbury)的地方(圖6)。整個巨石陣乃由環狀列石及其所形成的環狀溝所組成,而因巨石陣似乎與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有關,所以部份學者認為該巨石陣乃古代民族用於記錄太陽運行的結構。
復活節島為智利屬地,位智利西海岸3750公里,乃南島語族族群於南太平洋島嶼遷徙中的最東岸,其上巨石像(Moai)總計600多座。全島之巨石像以男性為主,少見女性石像,其中特例,如面目全非之雙頭女神像,因此,一般認為這些巨石豎立的原因在於因族長、家長或國王等人死亡。異於英國巨石陣,復活島的巨石像不僅以長臉、長鼻與長耳為共通點,它們豎立的方向也多半背海。
臺灣巨石遺跡的分布則以臺灣東部為主,且多為單一巨石豎立而不成陣。以卑南遺址的月形石柱為例,其傳說之一(即古代民族用於記錄太陽運行的結構)雖類似英國的巨石陣,但月形石柱為單一柱立之有孔石柱,且其上並未成臉形(也就是不同於復活島的長臉、長鼻與長耳)。臺灣的巨石分布可見於卑南、都蘭、舞鶴等地。除了巨石石柱以外,白守蓮、長光等地之巨石石棺也是臺灣東部的巨石遺留特色之一。
總結而言,天寧島的巨石遺跡僅有一處,其巨石外形微似復活島之Moai,且依西班牙統治時代之原貌復原圖,該巨石遺跡亦應為一小型之長形巨石陣遺跡。類似之巨石陣遺跡亦可見於關島(Guam)、羅塔島(Rota)等地。
註1:在美國,考古發掘進行與國內不同之一,乃美國的考古發掘團隊中,往往需要至少一位體質人類學家陪同,以便在可能有人骨出土情況下,有專業人員進行相關處理。
註2:目前根據已知的考古資料顯示,天寧島最早的人類聚落出現在4千年前。
註3:一般而言,一個人有206塊骨骼,然而這僅限於未有病徵的青年成人。年幼者多因第2骨化中心的生長階段不同或與第1骨化中心尚未連結,而有206塊以上的骨頭。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