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國際頻道
  軍事博物館的體驗:日本吳市海事資料館大和博物館暨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

國際頻道

  牛津行

話題‧話語

  遇見客家的魏家庄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57期 2013.8.15

軍事博物館的體驗:日本吳市海事資料館大和博物館暨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

文‧圖/MayawKilang


大和博物館正面。

大和軍艦模型俯瞰。

回天自殺魚雷。

零式戰績與國家級文物修復認證。

  吳市位於日本本州廣島縣南邊,為一著名軍港,日本二次大戰末期的主力艦大和號與武藏號,均在吳市的造船廠所建造。此地擁有兩個區域博物館:吳市海事資料館大和博物館(以下簡稱大和博物館)及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以下簡稱吳史料館)。大和博物館展示的物件主要為主力艦大和號的模型以及二次大戰相關日本海上軍事武器,吳史料館則主要展示已除役日本自製的潛艦夕潮級(Yuushio)潛艦秋潮號(Akishio,SS579),該艦於1983年4月15日建造,2004年3月3日除役,2006年9月被當時日本最大的起重機船拖曳到吳港,再吊上岸安置完成。

  大和博物館位於日本JR線吳市車站不遠處,步行大概10分鐘即可到達。初次見到大和博物館館體,雖然位於港邊,視野遼闊,但建築物並不特別,無法立即吸引人們目光。但是進入博物館穿過大廳後,映入眼簾的是一艘十分之一的大和軍艦模型,全長約有26.3公尺,高度將近三層樓,橫置於類似船塢的平台上。頓時眼睛為之一亮,雖然是一艘模型,但大小卻已如同一艘真實船艦。從前面下方處看著這艘船艦模型,彷彿船艦破浪迎面而來,帶來的壓迫感,不知不覺忘了呼吸,伴隨著清晰的心跳聲,仰望著船首上的菊花標誌,好像時空又回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

  這艘軍艦模型製作得極為細緻,從小就是軍事迷與模型迷的我,曾經做過數艘大和軍艦模型。以往經常翻閱雜誌,細細品讀內容,結合自己的想像,在腦海裡復原整艘軍艦。當自己身處並面對大和博物館的大和軍艦模型,原先塵封於內心深處的軍艦「諸元」(しょげん,性能數據)一一浮現在腦海中,無須檢視手中「案內」的導覽資訊,無須他人翻譯描述,身體便不知不覺開始以順時間方向,細細檢視這艘軍艦。這艘軍艦是大和博物館的主要賣點,我們在非假日時間到來,仍可看到不少應該是軍艦迷或模型迷的參觀民眾,以不同角度拍攝這艘軍艦模型。


大和軍艦模型船艏。

大和博物館大型資料室內部。

大和博物館互動式設施。


大和博物館船艦操作模擬。

  駐留在這艘軍艦前方許久後,才不情願地走到另一大型資料展示室。走進一看,才驚覺這裡別有洞天。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製武器佈滿整間展示室,有魚雷、小型潛水艇、零式戰鬥機、各型砲彈,展示文物豐富卻不擁擠。其中展示的零式戰鬥機,根據資料顯示是從日本琵琶湖打撈上岸,經過整修後放置博物館內展示,由於整修完備,足可讓民眾再次瞭解當時日本軍事工業面貌,因此受到日本國家級的認證肯定。

  由於這些武器文物並沒有以玻璃窗或展示櫃進行隔離,所以能夠更貼近的方式參觀,文物的細節均沒有被逃漏。不過最讓我令我震撼的是「回天」自殺魚雷,將其比喻成海上的神風特攻隊也不為過,因為這項武器的目的就是以人為駕駛操作的方式,將魚雷撞進敵人的船艦,達到爆炸破壞的效果。文物旁還設置擴音器,播放當時軍官出任務前所錄製給家屬的遺言,細讀展示板上的文字,搭配遺言的播放,不免令人毛骨悚然,戰爭帶來不幸的感受,遠遠超過武器工藝製作的精緻。

  走出大型資料展示室,發現整個動線圍繞著外圍走道逐漸往上,這種設計可以讓參觀民眾從高處以另一種視野來觀賞展示文物,將文物展示運用到最極致,民眾在走進其他展示室之前,仍可對剛剛參觀的展示文物行最後注視。

  到了三樓,進入造船技術的展示室,會誤以為走進屬於小孩子的湯姆熊遊樂區。原來這是用類似的遊樂設施,來介紹造船與駕駛船的基本知識。當我看到這樣的設施時,立即聯想在臺灣若有類似設施,肯定被小孩子霸佔,同時會有好幾項設施掛上「待整修、暫停使用」的牌子。但是在大和博物館內,發現大人會與小孩一同操作設施,並且非常守秩序與按照規定步驟,一一操作設施,每一樣設施也許經常讓人操作而有掉漆情形,但絕對沒有損壞到不能操作的情形。這讓我對日本人的態度感到敬佩,因為日本家長在面對這些「遊樂設施」時,仍沒有忘記自己是處在博物館內,教導孩子這類操作是以吸取知識為主而非遊憩。


吳史料館外觀。

  參觀完大和博物館,過了一條馬路,就是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與大和博物館不同之處,是館外停放一艘巨大潛艦,不吸引民眾目光也難。原以為這艘潛艦僅是館體的造型,當拿到導覽DM時,才知是一艘貨真價實的潛艦。這個吳史料館免費參觀,當進入館內迎面歡迎的是身著全套海上自衛隊軍服的導覽人員,只是不知他們是否是海上自衛隊的軍人。

  吳史料館共有三層,每一層樓空間並非十分寬廣,一樓展示甚為簡單,僅以展示板介紹海上自衛隊歷史。原以為這個博物館沒什麼文物,但是進到二樓後,才發現展示文物非常豐富,擠滿了整個空間,每一個角落均有文物展示,絲毫不浪費,令參觀者有很大的壓迫感。

  這裡的展示非常專業,必須要好好仔細閱讀展示板文字介紹,才會瞭解眼前的文物功能。二樓是介紹有關水雷的歷史以及現今使用的狀況,特別是集中在日本人員有關掃雷的專業與貢獻。三樓則是介紹潛水艇,包含潛水艇的發展歷史、人員編制,艦內的生活,以及相關高科技的技術原理,文字與圖片讓人眼花撩亂。


吳史料館水雷文物展示。


吳史料館大廳導覽人員。

  三樓參觀完畢後,原以為外面的潛艦僅可讓人觀賞外部,原來也可以進入裡面參觀。原本因為塞滿高科技專業知識而顯頭昏眼花的我,頓時精神煥發。我在臺灣曾經參觀過一些主力艦艇,但礙於軍事機密關係,始終無緣參觀潛艦內部,此回不僅可以參觀潛艦內部、觸摸潛艦、親身體驗潛艦,而且還是別國的潛艦,彷彿自己是軍事間諜準備要一窺別人秘密。

  從三樓進入潛艦內部,發現空間甚為狹小,到處佈滿管線與儀表,即使屬於最高地位的艦長,其起居室亦不過一坪大小,更遑論一般士官兵的臥房了。內部緊密不透光,無法瞭解自己現在身處何時、何地,不免可以體會到在潛艦內服役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內心突然頓悟,剛剛參觀吳史料館展示空間的壓迫感,原來就是要讓人感受自己如同身處於潛艦內。


潛艦走道。

潛艦廁所。

潛艦操作室。


潛艦艦長室。

  不過,對於潛艦的好奇還是勝過壓迫感的不適,一一仔細參觀完潛艦的內部,突然想到臺灣軍人的可悲,別人用滿20年的潛艦就立即退役,換成更先進、更舒適的潛艦,而臺灣向荷蘭購買的海龍級潛艦服役也已超過20年,更別說美國贈與之二次大戰留下的海獅級潛艦,我甚至想像若將這艘吳史料館潛艦贈送給臺灣,相信會改善臺灣軍人的服役環境。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