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下)

博物館頻道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

博物館頻道

  一起真正的拿麼厲害─「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側寫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26期 2020.9.1

一起真正的拿麼厲害─「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側寫

文‧陳軍鈞/圖‧高信宗

「Malmananu-拿麼厲害」原住民族主題聯合展覽分為臺東、臺中、屏東三展區,臺東展區以蓋亞那工作坊二女兒ibu為封面人物

  「Malmananu-拿麼厲害」原住民族主題聯合展覽於7月30日至9月20日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展出,本次展覽是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共同推出,各自以「拿麼厲害」為主軸,並以專業人士、為部落與族群出力的有能力者作為核心內容,期待透過這檔聯合展覽呈現出當代原住民青年的多元樣貌。史前館選用malmananu此一郡社布農語為標題,意指「很努力的人」、「很有能力的人」,設定以花蓮、臺東六組部落青年/群體/單位作為展覽的核心人物。

  位於臺東市的建和部落,有一群年輕人因為過去在部落母語班、青年會受到滋養,而在大學畢業後決定返鄉、留鄉在部落裡工作。「讓弟弟妹妹們看到,以後你們長大有一個職業選項是留在部落工作。」於是就這樣慢慢形成Kasavakan Youth Organization(簡稱K.Y.O.)的雛型,從政府計畫案開始,目前培育了十位專案人員毋須煩惱生計,放心留在部落生活。

Kasavakan Youth Organization(簡稱K.Y.O.)是一群留在部落生活、工作的年輕人共同打造的青年組織

  K.Y.O.有成員提到出外讀書的歷程,衝擊了他們的自我認同,當別人問起「你來自哪裡?」的時候,無法用更多言語描述自己血液裡的歸屬時,加深了他們想要回家的意念。另一方面,也有人是為了回家而離開,來自阿美族電光部落的有機米品牌「日出禾作」,小老闆是今年29歲的青年農夫,為了返鄉種田而到彰化就讀精緻農業系,認知到有機耕種方式不只可以照顧到消費者,也會照顧生產者本身,而開始種植有機稻米。雖然沒辦法立刻改變部落裡農人耕作的習慣,但也希望透過發展無人機以更精準用藥的代噴農藥業務,藉此降低農藥對農人健康的傷害。忙於稻田裡工作的同時,小老闆也是部落遊程的深度導覽員、咖啡師、部落課輔班的陪讀大哥哥,斜槓的生活是為了能夠回饋部落更多。


電光部落有機米品牌「日出禾作」小老闆在稻田中工作,拔除雜草

  當代原住民青年想要走上「回家」這條路,要面對很多難題也得要放下許多包袱,有另外一種「回家」是心理與生理都必須要有所承擔。來自布農族馬遠部落的關門古道築路隊,是一群想要走回祖居地的部落青年。近百年前,祖先從南投遷徙到花蓮,沿著前人的腳印得要肩負40公斤的裝備、走上九天八夜才有可能抵達那個「故事開始的地方」。年輕人回家之後,再回到現在的居所,老人家會湊近他、聞他身上的味道,重新靠近自己出生的那塊土地而說出「孩子!謝謝你!」

馬遠部落關門古道築路隊走回祖居地的沿途景象。

  「回家」不是說走就走,需要準備,但有時候也只是欠缺那臨門一腳的動力。阿美族馬泰林部落的部落皇后藝術咖啡館,一直在外地生活卻也一直有心想要回家的美麗店長,在都市看見其他家長用酒精消毒溜滑梯、要求孩子只能玩一次的情形下,決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回到天高地闊的故鄉成長,並且把孩子送到沉浸式阿美族語幼兒園上學。有一天回家,聽到客廳傳出激烈的爭執聲,原來是這一家的阿嬤和孫女用阿美族語在搶電視遙控器,孩子的成長也帶動了媽媽學習文化的心。「我還不是真正的阿美族婦女。」經營咖啡館的同時,也讓她努力走在傳統文化的道路上。


部落皇后藝術咖啡館店長Sumay端出紫心地瓜派

  也有許多原住民青年想要回家,卻不知道家在哪裡、該怎麼回去。與阿美族混居,以往僅知阿美族祭儀、僅穿阿美族服飾的排灣族拉勞蘭部落,經歷了過去廿年時間才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小米是排灣族珍貴而重要的作物,復育了小米才能讓文化延續,因此有了「拉勞蘭小米工坊」的出現,成為外界認識部落的重要介面,販售傳統美食cinavu小米粽,也有以傳統食材入菜的創意料理如「洛神花豬排」、「刺蔥雞腿排」。

拉勞蘭小米工坊的洛神花豬排,洛神花是部落重要的農產品。

  料理其實只是小米工坊的一小部分,照顧部落族人的心意,才是小米工坊的核心價值;為文化健康站的長輩、課輔班的孩子準備餐食與點心,為了不讓孩子們去買零食當早餐而加開早餐店,即使肩頭上的責任再多再重,依然忙進忙出用心經營。

  布農族崁頂部落的蓋亞那工作坊,二女兒說:「我很幸運,從小就生活在文化裡。」蓋亞那工作坊順應現代的潮流,寫企劃書、網路行銷、參與市集活動、接受採訪、發展部落遊程等,卻不曾有一刻忘卻布農族文化的本質,依然用傳統的方法生活──花兩小時用木匙拍打煮成小米飯、耗費許多力氣用杵臼搗出細緻的花生粉、到山裡依照節氣採集的當季野菜、種植傳統作物的同時保育不同品種的種子。或許用「傳統」或「現代」來形容蓋亞那工作坊,還顯得過於庸俗,他們的生活就是文化,只是隨著時間長河的波動,文化也會跟著起伏跳躍。

蓋亞那工作坊用布農族傳統的方法,以木匙不斷攪動、拍打,才能煮成一鍋小米飯。

  「Malmananu-拿麼厲害」原住民族主題聯合展覽,雖然說的是當代原住民青年返鄉/留鄉生活所發生的故事,但其實想想近幾年最熱門的「青年返鄉」、「地方創生」,不正也是相似的歷程嗎?在這樣一個大社會中,互相學習、互相連結,彼此共鳴、彼此相惜,不要忘記土地媽媽給我們的養分,也不要忘記多元文化給我們的滋潤,用「有愛有恨無悔」的精神共同打造臺灣新時代,才是真正的「Malmananu-拿麼厲害」!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計畫助理,「Malmananu-拿麼厲害」策展團隊成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