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高中學生祖先文物之旅-原住民傳統服飾穿法示範 |
南澳高中學生參觀展場 |
展參訪學生專注聆聽尤瑪‧達陸老師解說織品標本 |
去年(2006)帶著心中因辦理教師研習的小小失落,繼續籌劃原住民藝能班的參訪活動。幾次在競賽、成果展中看到學生形似神未至的作品,想像著學生若有機會接近博物館藏品中經過篩選的收藏,或可給他們一些刺激與啟發。
我的想像是原住民藝能班的設置始於88學年度,到94學年度已有13所高中職設置,有固定的經費挹注。而高中入學非義務教育,學生應是經過選擇之後入學。相對於國小,原住民藝能的學習應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
在與學校討論之後,發現事實也不像官方文件上說的那樣。在一般高中,原住民藝能是學程,在部分的課程與一般學生分開;基於不作能力分班及不標籤化學生的考量,原住民學生與漢人學生採混合編班的方式上課,都對原住民文化及藝能的學習形成障礙。只有少數的學校設有專班,可以完整獨立地規劃其課程與活動。
而且不論是高中還是高職,是不是原住民藝能專班,升學是大家一致的目標。進入原住民藝能班的孩子,也未必是因為對傳統技藝感興趣,除了基測的分數之外,部分學校對原住民藝能班學費的補助,也是學生選擇原住民藝能班的原因。因此藝能的學習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後,多半隨而中斷。
雖然如此,活動還是依原定的計畫進行。這次邀請的學校包括了最早設立藝能班的關山工商與海星中學,以及原本即從事技職教育的公東高工,和宜蘭的南澳高中。關山工商與海星中學的原住民藝能班均成立於民國88年,公東高工與南澳高中則成立於民國91年。各校原住民藝能班運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關山工商與海星高中均設原住民藝能專班;公東高工則在藝能課程中安排原住民木雕等工藝課程;南澳高中為一般高中,原住民藝能及文化課程安排於社團活動及課餘時間。
規劃的活動包括參觀本館「豐美的織紋」特展及南島民族廳,以及利用本館的藏品來介紹原住民的文物之美。參訪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南澳高中因為地緣關係,太魯閣族佔原住民學生的比例遠高出其他族群,學校內的原住民文化及工藝課程也以太魯閣族為主。因原住民藝能課程推動時間尚短,所以本次邀請泰雅族的文化工作者尤瑪.達陸來為同學上課,其他的學校則由學校老師或本館的研究人員上課。原本便於推動的考量,使活動進行的方式下意識地形成了「自觀vs.他觀」、「單一vs.多元」的對照。在此先與大家分享南澳高中參訪活動的經驗心得。
尤瑪.達陸授課的內容除講述泰雅族各群及太魯閣族的服飾之外,也利用本館的收藏來向同學說明布紋的差異,而最令同學興奮的則是試穿傳統的服飾。尤瑪以分享自己學織布的經驗,適切地填補了電腦故障所造成的空檔。尤瑪精彩的講演及經驗的分享,使得來參訪的泰雅族學生(心得報告上他們如是稱呼自己)認識到織布及文化傳承的辛苦,也看到尤瑪足以作為典範的堅持。在心得報告中,他們這樣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