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歌謠採集 |
耆老訪問與紀錄 |
歌舞劇演練 |
馬亨亨佩刀 |
馬蘭阿美耆老觀看館藏文物 |
一、史前館與馬蘭部落的歌舞接觸
史前館公共服務組推動「原住民文化樂舞表演」計畫,已進入第4年,是項計畫主要以部落為主體,進行樂舞藝術的教育札根與傳承為目標,所訓練的歌舞藝術,再藉由史前館場地演出,做為博物館靜態展示外的動態表演。由於這項演出全年度且固定於假日周六、日上下午時段各推出一場「原住民樂舞表演」,頗受到旅遊業者與來館參觀遊客的歡迎。
該項計畫所「扶植」的原住民樂舞團隊,涵蓋了阿美、卑南、排灣、魯凱、布農、雅美(達悟)等6個民族、10餘團隊,其中5、6個團隊較長期到史前館定期演出,無論其成員以部落青年會組織、文化團體、社區文化成長班或學校為基礎,基本上透過自主性的運作,獲得部落的認同與支持,順利推動樂舞教育與傳承。
2007年3月11日,史前館召集各表演團隊,針對「原住民文化樂舞表演」計畫進行檢討,特別提出建議各表演團隊,在現有的歌舞基礎上,規劃年度計畫,提升表演團隊到博物館表演的榮譽感與演出品質,希望於演出時,能夠搭配各項原住民文化(樂器、工藝)展演,進一步在藝術表演上有更深入的內涵。同時館方也計畫結合各項資源,帶動部落族人的學習與成長,朝舞台藝術開發,拓展視野並詮釋現代民族文化的面貌。
馬蘭部落是「原住民文化樂舞表演」計畫中,館方與部落文化團體-杵音文化藝術團培力的其中一例。馬蘭是阿美族的大本營,日治迄今,歷經變遷與族人遷徙,部落面貌已不復以往,但是長期在民族文化涵養所留下的歌舞藝術,質量均豐,如何將這些傳統文化凝聚與傳承,成為馬蘭部落現階段最重要的考驗。
4月間,藉由館方籌辦「馬蘭三勇士」特展機會,開始與杵音進行密集討論,以馬蘭阿美族永遠的大頭目郭拉斯‧馬亨亨(kulas
mahengheng)為主題,製作歌舞劇的可行性。
由於涉及馬亨亨家族及動員部落老少族人等種種部落內部運作與培力問題,
透過杵音團長高淑娟的夫婿,也是馬亨亨第5代傳人郭子雄率先響應,出借傳家珍寶,包括日治時期的銀元、其父親郭光也當年由父祖輩口述記錄下的馬亨亨事蹟、日文親筆記載的筆記本、剪報資料及後代紀念馬亨亨的活動老照片等,讓整個計畫有了良好的開始。
二、歌舞劇在部落培力下的過程
郭拉斯‧馬亨亨(1852 - 1911)是近代馬蘭阿美族部落的重要「卡基達安
(kakita'an) 」(頭目),他的身材高大、聲音宏量,族人以「馬亨亨」稱呼,即是形容他音量極大、轟轟作響的意思,另外也有人因而稱他為「巨人」,因為其英勇事蹟頗受族人懷念與愛戴,族人印象深刻,因此整個計畫得以順利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