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石頭彩繪雞母珠意象 |
小朋友參與作品尺寸丈量 |
開展前一週的星期六夜晚,為了確認這次南和部落參展人所要提出的展品會是哪些,我跟巡迴展部落策展人陳文山(angusan)不得不拖著白天上工已經累到不行的身子,強打起精神面對瞌睡蟲的來襲去做展品調查,然而此時的我已是狀況非常捉狂。一來是我館方團隊的志工鄭丞志有事回去臺東,身邊沒有可以就博物館這個介面一起討論、分析、擔待的ali(朋友/夥伴);二來是連日來儘管當地有許多哥哥們(kaka)及ali陸陸續續在搬運、油漆、補土及木座方面陪伴我們作業並提供必要的協助,然而對文山而言最需要可以在部落策展介面一起討論、籌畫、共事、經歷這一切的在地策展團隊始終沒有確切地形成,這也使得原先我們期待與部落就培力營造的方式進行策展好增加未來自行辦展經驗值的構想有了很大的折扣,以致於原先不該是狀況的狀況都成了我們的工作負擔。
一如復活節最美的前提是耶穌願意受難,因此在展開猶如慶祝般的開幕式之前,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受苦受難的策展過程當中,找到你的team,有人能夠跟你在這個過程中一起生死、一起哭笑、一起分擔、一起分享、一起成長、一起幻滅、一起願意、一起活該、一起夢想、一起酒醉……這是策展最動人的地方之一。於是問題就來了,當事情這麼多的時候,可以跟部落策展人承擔這一切的在地團隊,在哪裡?
長於社區營造工作的丞志提供了很好的分析。他說,一般參與在一項工作的人群,可以概分為最內層的核心組織者,以及介於內外之間的志工,還有就是更外圍的一般民眾。部落策展人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找到可以跟自己一起做核心工作這個層級事務的組織者。就如同其他部落一樣,許多年輕人幾乎都在外地工作,因此文山身邊也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分擔這個介面,造成只要他一不在文物館現場去忙別的事,就沒有同樣是組織者的分身可以執行任務,結果事情當場停擺、無法交代出去。當在地找不到這樣的團隊,而文山也沒有辦法找到其他部落的年輕人以跨部落ali的方式陪同他學習與練習的時候,文山的工作份量就變得很重,相對的有很多狀況對我們館方這些不是在地人的外人而言是既無法施力,也無能使力,最後就被這一堆狀況捲進去團團轉而無法專注在我們該做能做的事情上。於是當週六那晚只剩下我跟文山兩人得去做展品調查時,跑了好幾家的我幾乎已經精疲力竭地瞪著文山,內心的吶喊快要衝出:「我不要做了啦!你的team在哪裡?」
「在這裡……」以認真的小小眼神傳達這無言的回聲,是跟在我們身旁一整天的文山姪子陳峻鵬跟他弟弟安安,還有他們的朋友鄞誠輝跟鍾尚文,他們的年紀分別是七年級、五年級與三年級。這群孩子,有些是在當地課輔班週三下午來參觀施工中的展場時,開始與我們及這個展有了連結;有的則是當天下午課輔班小朋友以參與製作入口意象雞母珠的石頭彩繪時,與我們有了更多的互動,於是就很好奇地繼續跟著我們的夜間行程,陪著我們到處跑。
先前在vuvu(祖父母長輩)劉義草家時,誠輝跟峻鵬就很主動地在我們與參展者家人確認展品之後,立刻以專業助手的角色展開作品尺寸的丈量,同時也對作品命名提供了很好的創意。對於那組有著馬桶蓋椅背、切菜板小凳及鐵皮編織的三件座椅,擺在一起看起來就很像有老者與小孩之間的對話,峻鵬就展現了他善於連結成語詞彙的想像:「老少咸椅」。他提出的展品名稱,讓我們所有在場者都連聲驚叫,好耶好耶,實在太了不起了絕對沒有比這更好的名字了。腦袋跑得跟腳一樣快的誠輝,也對這位善以週邊任何回收資源進行創作的vuvu感到佩服,於是他把vuvu以水桶提把鋁管做成的一組織針,命名為「用手去做‧新織識」,因為他認為vuvu的知識都是在動手中學來的,而織針的織又可以跟知識的知享有異曲同工的諧音妙意。這些觀察與分享當場又讓我們所有人狂high不已,我尤其五體投地,這些命名簡直是太符合這次展覽的精神了嘛,天哪,這些孩子怎麼這麼棒,這麼令人佩服。
於是,當我看到這些孩子熱切地跟著我們在每一位參展者家發現各種作品的那種驚奇與快樂,我開始感動了。原本,我一直很在意沒有中青代族人在這個介面的參與,但是反過來想,就因為年輕人都已經到了外地,反而部落的主力要放在這些還能留在當地的國中小生身上,去培養他們在部落事務的參與,這可以是我們能夠好好善加利用這難得另類的佈展教育去鍛鍊部落年輕臂膀的機會。親愛的孩子,非常感謝您(masalu
pinaalevan),阿姨謝謝你們的同在,讓我們大人看到了陪伴你們以及有你們陪伴的意義與希望。
轉念一想,心,就開了,本來是累得要命不想再搞的工作,現在變成了以遊戲實驗帶著孩子去經歷、去感受的教育操作。我們在vuvu戴國文家大玩木雕作品命名的腦力激盪,每人輪流說出覺得最好的作品名稱,當然名稱很差的就以鹹蛋超人的打叉手勢表決不通過。在蘇柑花媽媽家,我們輪流以觀展者面對作品的角度,嘗試為這組月桃編蓆與月桃盒、盒蓋作品之間的相互關係找出最好的擺設位置,現場一下子變成分享自由心證的美學教育,最後出現一致公認的最佳詮釋方式時,全體還高興地擊掌慶祝。當我們十點半才到vuvu林倉碧家,對著他客廳裡各式神奇前衛的編器感到嘆服不已時,我知道,孩子們心中那對於探索、認識部落人事物的好奇種子已經躍躍在發芽。
那天晚上,文山很不好意思、很辜負,但同時也很高興、很欣慰地說了一句話:「希望你對我的策展團隊滿意。」我再次筋疲力盡地瞪著他,何止滿意?我簡直感動到不行!我深深感謝這些小孩子在這個層面的參與,我感謝他們真的教會了我許多,也讓我學到,在策展過程中要定睛將重心放在對孩子的培力,因為他們將是未來承擔部落的臂膀,而我們可以是他們的陪伴者。
於是稍早還在一位參展者家忙時,丞志打電話來問候我們,我還忍不住跟他吐槽:「你不在,我跟文山的關係變得很緊張哪~~」結果結束當晚調查工作之後,我又跟丞志通電話講述今晚的操作時,無力感已不再充斥,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些小孩不斷的肯定,由於他們的參與,讓我確實感受到「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這句話的真義。有小孩子同在的參與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更有想像力,讓很多操作變得更有教育性。
我也轉述誠輝的真心話:「阿姨,以後我們還有機會這樣玩嗎?我們的作品,也可以放在文物館展覽嗎?」他的感受啟發我們要提早看重孩子參與策展的可塑性,而不是只將重心放在成人參展者的介面。於是我們決定修正往後與部落策展的模式,不能只有展場與展品介面的策展人,也要有教育活動介面的策展人才行,例如這次課輔班負責人黃雅惠就是應該提早接洽的最佳人選。畢竟我們真正在乎的是過程的培力操作教育,展場再怎麼美奐、開幕式再怎麼排場、參觀人數再怎麼眾多,都不及我們與當地孩子真實經歷過這一遭所帶來各種引發的可能性來得必要與有意義。
在部落佈展,每天心臟都要很強,要學習判斷每一天的狀況做處理與排除,下工之後就是不斷的討論,從經驗中累積心得與修正,甚至是對未來博物館朝向社區博物館人才培訓計畫的藍圖進行構想激盪,於是兩個禮拜下來我整個人都累出病來,但卻還是覺得很值得,大有valanitjen(我們一起活該)的感覺。就如同丞志所言:「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是很重要的事,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都還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效應,但是可以很肯定的是,這是對部落很重要的事。」
於是,我相信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部落的小孩有機會在佈展過程中接觸一個施工中的展覽、認識展場空間內的實務操作,以及感受對作品的欣賞。一開始,我們將這個操作擺在就在文物館上課的托兒所小朋友,讓他們有機會分階段觀察只有台座的展場、架好輸出與部分展品的展場,以及完工後的展場。工作中的我們非常喜歡聽到孩子們哇哇哇決不吝惜出聲的「好漂亮喔~~」那樣的歡欣喜悅,知道這個展覽所帶來與日常上課生活不一樣的感覺。
而另一個從小孩子參與展覽過程而來的感動,則在於解說員李虹妮加入之後的操作。原本我們還是很期待可以進行那未有機會讓虹妮以培力方式傳授解說絕學的教育訓練,但是開展前兩天所有的族人都動員起來忙於布置及開幕式準備,加上顧展人員遲遲無法排班確定,以致於這個構想又無法進行。正當我們感到受挫時,南和小朋友來聽解說的反應,又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當丞志把這些上架內幕以猶如變魔術的方式秀給來參觀的小朋友看,小朋友瞠目結舌的表情,給了我們最好的回饋。之後當我要他們猜猜其他作品是怎麼上架固定的,小孩子也全神貫注去思考、去觀察、去驚訝他們的發現與未發現,原來一項展覽在部落所可以進行的教育活動可以這麼多元。
結束展品調查那一晚,我開車與峻鵬、安安從南和返回七佳休息,一路上一起大唱周杰倫「依然范特西」專輯那首與費玉清對唱的「千里之外」。是啊,誰說這兩個極端的世代不可能一起共譜佳作呢,就像這次策展過程的領會,我相信只要陪伴小朋友給他們一起參與部落事務的機會,未來他們的肩上一定也可以承擔得起部落的重量。
文中族語拼音感謝久拉卡拉久部落文化推展協會理事長valjeluk.katjadrpan指正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