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特展快訊:暴龍「蘇」亞洲巡迴展
舊香蘭遺址的最新發現
趕快(irimu)!鍛鍊部落的臂膀─以纖維創作來義鄉巡迴展於南和部落為例,談建立在地團隊的必要性及青少年於策展過程的教育參與
史前館電子報第99期 2007.01.15 
   

本月特展快訊:暴龍「蘇」亞洲巡迴展
 文 / 劉世龍


蘇‧韓卓克森(Sue Hendrickson)資料來源:費氏博物館提供

資料來源:
http://www.jieldmuseum.org/
sue/whoissue.asp

互動裝置資料來源:
費氏博物館提供

互動裝置資料來源:
費氏博物館提供

  新的一年的開始,本館與美國費氏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及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展出目前世界上最完整以及最大隻的暴龍「蘇」特展,這隻巨大的恐龍化石從千禧年開始於美國當地27個博物館及亞洲日本、新加坡等地巡迴展出,已超過百萬人親身與「蘇」作面對面的接觸了。

  暴龍「蘇」是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代所誕生的暴龍(tyrannosaurus rex),它可能在一次覓食或打鬥時受傷倒在河邊,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隨著泥沙與時間的淹沒成為化石。1990年8月在無意之中,由蘇‧韓卓克森 (Sue Hendrickson)發現,暴龍「蘇」幾近完整的骨骼,卻成為各方爭執擁有權的開始,最後「蘇」以歷年最大的化石拍賣價836萬美金賣出,落腳於美國芝加哥的費氏博物館(http://www.fieldmuseum.org/)。費氏博物館共花了三萬小時的修復時間整理「蘇」化石超過250塊的骨頭與牙齒,並在Phil Fraley先生的協助下(http://www.philfraleyproductions.com/)將暴龍「蘇」原尺寸複製兩具唯妙唯肖的複製化石以做巡迴展覽使用。

  一般來說,恐龍的出現是在兩億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三疊紀時期,興盛於侏羅紀時期,不停的演化眾多種類於白堊紀時期,因此我們把包含這三紀的中生代叫做恐龍時代,這次展出的暴龍「蘇」是出現在眾生芸芸的白堊紀時期的美洲大陸。同時本館特別與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商借了同時期在亞洲陸塊中首次發現的亞洲特暴龍、小暴龍等暴龍家族的早期成員標本,以及帝龍與冠龍的模型,讓大家了解暴龍的亞洲親戚。

  不同於一般恐龍展的靜態呈現,本展示還有許多互動展示,讓觀眾可親身體驗暴龍肢體運動的方式及透過眼睛回到白堊紀的時代,同時在現場與視聽中心,將定時播放暴龍相關影片,供民眾更深入瞭解暴龍生態。

  本館開年特展,在縮短城鄉差距,並提供高水準的展示考量中,呈現更多元化的展示予花東民眾,因此這項「暴龍蘇」的展示不僅展出內容具教育意義供花東學童課外教學的教材,同時也辦理多場的恐龍相關的親子活動,有興趣民眾可上本館網站查詢。該展配合開幕記者會於上午10點舉行,暴龍「蘇」展於96年1月27號中午12點開始購票進場,該展為收費特展門票五十元,搭配本館常設展區相關特展合購優待票100元整,並有精美紀念品贈送,相關免費進場規定詳洽本館服務台或網站規定說明。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