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博物館幕後的想像與真實
文‧圖/蔡雨蓁
今年五月是告別大二前最後的期末考試季,一邊焦頭爛額地複習、寫報告,一邊對著南科考古館的實習申請表修修改改,可以說是靈光一閃後的衝動而為,但也是經過兩年學習後的一種選擇。當初因為「興趣、喜歡」而選擇就讀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但鄰近大三才發現自己對博物館工作的類型和實務內容知之甚少,因此才決定進入博物館實習,看看校園以外的環境。
進入南科館典藏管理組實習後,每天的工作基本上是跟著組內的嘉蓉和俊男老師在庫房或秘室等地方處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有關文物保存、收藏的知識。
庫房
在庫房裡的工作內容比想像中的要更豐富,除了文物的調件、歸庫要查詢櫃架排號、來來回回爬上爬下之外,也包括協助日常的庫房巡檢,確認溫濕度、蟲盒的狀況。一開始還想了解庫房管理時可能碰到的狀況和應對方法,但真的開始實習之後才曉得,最好一切都風平浪靜、無事發生,就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
在庫房中協助文物歸庫。 |
除此之外,庫房內還有加固櫃架編號牌的浩瀚工程,一排排、一層層地加固、重新黏貼,像家庭代工一樣的流水線作業,雖然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也讓我意識到要維持庫房的活動和資訊清晰順暢,很多枝微末節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
重新整理庫房中的櫃架編號牌。 |
秘室
在「秘室—南科館開放觀眾透過玻璃窗觀覽的工作室」之中,我們主要學習文物保存的相關技藝,例如無酸紙盒的設計、製作以及文物攝影等。無酸紙盒看似簡單,像國小美勞課的作業一樣,但實際上為了考慮到文物安全和庫房收藏的空間、和後續提取的便利性,必須抓到精確恰好的尺寸數據,內部的泡綿材料也需要很多的收納巧思,再搭配俐落的手工藝技術,才能製作出像老師們所做一樣完美的保存盒。而攝影也是一項必須走一步看十步的工作,要知道自己到底在拍什麼、怎麼拍、有沒有拍清楚,對於一件器物的紀錄來說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
製作無酸保存盒時,需要先在草稿紙上計算尺寸和畫模型,避免浪費無酸耗材。 |
特展室
除了典藏組的工作之外,在「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值班也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在展場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觀眾,聽到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見解和十萬個為什麼,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值班的大部分時間裡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這檔展覽,同時也不斷地收到具有新奇觀點的回饋,雖然要維持現場秩序是一大挑戰、也是我面對的主要課題,但這樣的經驗也是十分特別的收穫。
畢業感言
來南科館報到的第一天其實有點戰戰兢兢,因為在平時想像中的博物館人、事、物都彷彿被學術纏身,但實際進館之後發現大家都非常親切,有時還很活潑。當然,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十分忙碌,每個人努力地運行不同的工作,有的人在跟進當下,有的人在規劃未來,才構成了這個館當下帶給大家的各種展覽、活動、研究。
很感謝俊男老師和嘉蓉這一個月來的幫助和照顧,讓我們在典藏管理中從一個超菜的菜鳥變成可以幫上一點忙的庫房小蜜蜂,也了解文物收藏的各種知識和工作。謝謝秘室的琴勤和昕恬,不厭其煩地教我們做保存盒的小技巧、修改尺寸還有設計的巧思。還有在辦公室天天相處的慧仙老師和于宣老師,雖共處的時間不多,但是偶爾對話過程和旁觀老師們工作時,也間接認識到了博物館工作的不同面向。
這次的實習經驗將我和博物館的距離拉近了很多,不只是因為在辦公室裡短暫地掛牌了一個月,吃了很多好吃的飯和遇到了可愛的人,更因為透過這段時間和南科考古館的相處,使我認識到當我在庫房裡、在每個展廳、機房、活動現場以及每一通電話裡,都同時有許多人的力量共同維持著這裡的活力。一個月來的相處和觀察也讓我接觸到了想像之外、博物館經營必須考量的現實問題和種種無奈。一座博物館運作的複雜網絡在眼前有了真實的架構,才讓我真正更靠近了這個領域。雖然接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也是十分豐富而且珍貴的收穫。這段日子裡的記憶我可以回味很久很久,希望這個月裡有幫上一點忙,也希望未來南科館的一切順順利利!
(本文作者為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學生,2022年南科考古館實習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