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南島新「視」界:第10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跨世代對話

博物館頻道

  防災演練:迎接博物館重新開館營運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如同學習單眼相機的興致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69期 2022.6.15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如同學習單眼相機的興致

文/巴冷‧沙里馬勞‧圖/廖碧蘭、高師大原專班學生

  在短暫的時間,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對我來說就像是在學習使用單眼相機那樣的特別。因為,每件事物或是詞彙,就算聽過或是沒聽過,都讓我充滿好奇,想要去更深刻了解未知的領域以及參與在其中,給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

一、發現不同角色的美

  對焦在博物館,史前館是我們臺灣中央三級的行政機構,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名詞並不是很熟悉,但可以知道的是,史前館的重要性。其中,在內部管理的主管或是其他組織人員,從以前到現在,由他們造就了現在我所看到的史前館。

  對焦在展示教育組、研究典藏組的演講,還有教育推廣員的演講裡,他們的敘述,我看見到他們的熱情以及喜愛自己工作的那份心,對於一位實習生的體認是很好的模範。即便要面對許多新事物的衝擊,寧靜的環境有了變動,但是他們的言語與肢體都述說了一件事:「熱愛這塊土地以及文化,這就是我的生活」。這是把對焦放在他們身上所發現的美。

二、傳遞與接受的過程

  對焦在館員的貢獻與行為,實習中讓我最快體認到他們所說的感覺,應該就是在模擬館方教育推廣員導覽的時候。在導覽的練習時間,花我更多心力的是去嘗試揣摩他們導覽時的說話方式、行為模式以及思考模式。像我這次練習的是小區域導覽,所以內容較少,因此壓力沒有那麼大,但我要負責的部分是互動式裝置,對我來說更是另一個高山要跨越,因此,我更加詢問請教並與我的教育推廣員討論,發現自身的問題並調整,使我在實戰的過程可以很順利完成導覽任務。


輪流導覽實作。

  簡單述說,如何在短短三到五分鐘掌握導覽要訣。第一點,會先碰到的是「人的問題」,你要快速知道所要導覽的對象、個性、興趣是什麼,調整說話的方式才可以使他人引起注意,更能把知識性的事物悄悄地輸入到他們的腦袋。第二點,要把正確的知識傳遞出去,不要把自我感覺或推測性的用語傳遞給來聆聽的民眾,這樣會顯出自己的不專業且不尊重他人。

  像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的夥伴在述說時講出「我覺得」、「應該」等等這些語詞,這時我們的帶隊教推員便立即告訴我們不能使用這樣不精確的用語,因為連帶影響的效應很大,所以言語的表達需要注意。從這樣的經歷來看,可以感受到教推員導覽時的認真以及尊重,還有顧及他人的心,都讓我在這三至四小時的過程中,可以放心地去發揮如何傳遞正確的知識到民眾耳中。這是對焦在人海中的民眾所發現的行為。

三、多元的文化,是臺灣這塊土地的美

  對焦在各個不同博物館人員,看到他們如何把「典藏、研究、展示、教育」這博物館四大功能的知識傳遞給民眾。我想,以我的原住民身分來反思這四個部分,比如我可以換成「傳統、田調、觀摩、傳承」這四點去做延伸。讓原住民族的歷史不再單一傳承給予自己的族群,而是可以擴大傳遞,使文化與文化碰撞,讓人與人之間不再陌生。


結束史前館實習後的留念照。

  最後,對焦在自己身上。生長在這塊土地的我,該想想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去傳遞美好的知識,讓更多未知揭開面紗,讓民族的特別性能產生出「臺灣的美」。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三年級生,史前館2022年館校實習專案實習生)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