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國際頻道
  Hands-on! 親子同遊兒童博物館

博物館頻道

  考古博物館的種子培育:史前館青年考古營活動回顧

回想‧回響

  2021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大疫之下的實習紀錄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64期 2022.4.1

2021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大疫之下的實習紀錄

文‧圖/李昌恩

  從小我就對考古有著比其他行業相對濃厚的興趣,時常幻想自己在未來能夠從事與文物發掘、研究有關的工作。我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系上鼓勵學生發展除了學術研究以外的各項實務學習,因此實習也可以作為我們的畢業專題。系上跟全國數間檔案館、博物館相關機構簽訂實習合作合約,每年都會開放固定名額給系上同學去實習。

  由於大學期間我常常騎摩托車到臺東遊玩,對臺東留下了深刻且良好的印象,而位於臺東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剛好是我們系上合作機構之一,因此史前館也就成為我實習志願序的第一志願。


沒想到對考古有興趣又常騎摩托車到臺東玩的我,在2021年暑假成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的實習生。

疫情打亂了實習計畫

  2021年5月中的時候,臺灣爆發了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升高的關係使得國內各大公共場所必須停止開放,史前館也包含在其中。在這之前我已經確定取得史前館遺址發展組的實習名額,不過卻很有可能因為疫情而取消這次實習。幸好疫情自7月起趨緩,讓我的實習機會出現了一道曙光,史前館也在這方面給予積極的協助及處理。

  疫情的關係,我先是在臺南家裡待了將近兩個月,確定能夠實習之後便快速打理住宿、交通等事務後,開始了我在臺東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我所待的單位是遺址發展組,其實在我得知被分發到這裡時,一直以為卑南遺址公園是露天的環境,這是否意味著要頂著臺東的烈日度過我的實習,不過這個臆想也很快就被推翻了。

  因為颱風帶來西南氣流的關係,在前往遺址公園報到的路上就讓我濕了一大片,進到遺址公園後,我才知道遺址公園並不是那種我們以為的公園,它同時也有文化教育性質的室內展廳。麗雲姊是實習生的業務協辦員,她迅速跟我交代為期一個月實習需要完成的項目,並帶我認識館內環境,同時也認識這段時間內一起實習的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陳毅同學。

展廳的工作

  協助館方進行一天兩回的消毒工作,還有坐鎮服務台驗票跟量體溫,是我們接到的第一份工作。說實在這個部份我做得蠻痛苦的,因為本身就有腰傷,而服務台的座椅是跟牆壁連接在一起的,所以坐著時讓我的背部腰部都不太舒服。此時因Covid-19疫情尚在逐步解封,加上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剛開始頭一個禮拜,其實常在服務台坐上一個小時也未見半個遊客進到展示廳來,甚至半天下來遊客不到10人也是很常見。通常我會利用這個時間先翻閱書櫃的文宣品或是書籍,也會在館內走走,認識一下展覽的文物,這可以幫助我了解近代發掘卑南文物所建構出的史前文化,同時也可以舒緩我久坐的腰部疼痛。

  除了服務台接待跟消毒工作外,協助文宣品的相關工作也是我們實習生蠻常接觸到的事務。當時正好碰到卑南遺址公園與卑南族普悠瑪部落合作「芭芭秧的普式生活:普悠瑪部落女性飲食文化特展」(babayan在卑南語指「女性」),手工勞作就成為我們的工作之一,雖然工作內容有時會讓我感到煩雜,不過後來也找到調適的方法。

  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來到卑南遺址公園參觀遊玩,有一次看到一個爸爸帶著女兒來展示廳看常設展,爸爸不僅只是讓孩子在展廳自己看展,而是親自帶著孩子一起認真研究展示架上的文物及解說,而且也能看到孩子帶給爸爸積極的反應和回饋。展示廳並不大,但是他們足足待了將近一個小時,當時這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外面天氣非常炎熱,有些遊客其實只是到展廳內避暑休息一會便離開,不過也有些遊客會跟我聊些史前卑南文化或者是遺址的事情,可以看到有人能夠對自己土地上的歷史感到興趣,並且願意去深入瞭解,我想這也是我身為人文科系學生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吧。

教案的發想

  卑南遺址公園時常跟地方文教機構合作共同辦理活動,公園內的生態環境及綠地十分多樣性,作為幼兒園小朋友及國小生的戶外教學地點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平時也會辦理短期營隊讓孩子們參加。我們實習生的工作室裡頭,有很多之前實習生或是以往辦理活動時留下來的器具或是成果道具,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公園暫停民眾導覽解說服務,也暫停營隊及其他活動,但是我們仍要想出一份教案做為日後公園辦理活動的參考。

  不得不說,想教案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案中的活動必須具備教育性質,每個活動還要能跟主題連貫。我想出的教案是以史前生活為主題,讓來參與的學生們能夠充分瞭解,曾經生活在我們腳下土地的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體驗部分採集、狩獵的生活模式。設計教案,也完成了活動中需要的教具之後,深刻體會到幼兒園老師以及國小低年級老師的辛苦,要顧著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孩不說,設計課程同時要顧及活動上手難易程度,再加上前面所說的連貫主題,讓我對辛苦的基層教師及活動策劃相關人員更加佩服。

考古現場的維護體驗

  遺址公園內有一座開放式的考古現場,考古現場由一個個方形考古探坑構成。最令人難忘的實習工作,非考古探坑的維護清理莫屬,不論是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都令人印象深刻。一開始聽到麗雲姊派下這項工作時很興奮,想說終於有手工跟服務台之外的事情可以做了,結果做下去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清理考古探坑的工作,由兩位專門進行考古發掘維護的專業大哥負責,我跟陳毅則成為他們的助手。整個維護工作為期三天,我們四人下到探坑拿著考古專用的小刷子、小平剷跟手持小畚斗,刷過探坑的每一個角落。

  對我來說最痛苦的就是必須全程以蹲姿工作,因為長期腰傷還有運動造成的膝蓋磨損,這項工作對我來說無疑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因此,我在工作過程中也都會跟兩位大哥聊天談話,除了能夠轉移我的注意力以外,也能讓我覺得時間過得更快。聊天過程中得知一起共事的兩位大哥都是卑南族人,其中一位比較年長的大哥在知道我是歷史系學生後,更是積極詢問我許多歷史的相關問題,特別是在原住民史這一方面。不過因為我知道得有限,所以沒辦法為大哥解決太多疑問,不過我也從兩位大哥口中獲得很多關於卑南族的小知識。

  另外我問了一些他們在考古這個職業中的情況及工作內容,才知道考古發掘對外界的人來說是很新穎有趣的行業,但是實際上工作並不輕鬆,上山、到杳無人煙的荒野發掘與記錄,碰到搶救工作時在烈日下工作一整天更是家常便飯,更別說是蹲著一整天了。我還記得詢問大哥的一個問題:「大哥,你們這樣子做,會不會做到有職業傷害啊?」大哥回說:「一定有啊,所以要常常去調適。」如果是我的話可能做沒幾年身體就壞掉了,因此真的是對考古現場的發掘人員感到衷心敬佩。


全程以蹲姿進行考古現場的清潔維護工作,真的不容易哪。

導覽上場

    在第三個禮拜,陳毅的指導教授要來公園訪視,三不五時就可以看到他為了被訪視而準備導覽資料;之後輪到我,麗雲姊也為此幫我準備了館內導覽的解說訓練。在這之前我自認為自己在口條上有著不錯的能力,但實際上場後才發現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像時常忘記預先擬好的脈絡,也常結巴、不知道要說什麼。

  為此,我帶了館內幾本關於卑南文化的書籍回家,同時上網查詢資料,利用休假時間寫出導覽稿,這麼做能夠幫助我更熟悉導覽時的講解主題方向,對我正式上場很有幫助,在面對老師的時候,整個導覽解說的流程也順暢很多。我覺得不單單只是在導覽的內容下功夫很重要,自身心態的調整也同樣重要。


練習將準備好的導覽稿上場講解。

令人興奮的南科出差

  實習生督導郁倫姊除了關心我們實習生的工作情況及內容之外,也提到8月底要前往南科考古館借些文物回來,同時商討跟澳洲當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到史前館展出的事宜,說不定可以向康樂本館提出申請,讓實習生陪同前往。在實習尾聲,郁倫姊通知已經批准我們隨行到南科出差,當下真的滿興奮的,可以觀摩到文物典藏、運輸的實際情況,還有策展的準備以及正式開會現場,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歷練,當然如果能幫得上忙就更好了。

  雖然我是臺南人,不過在這之前並不知道南科園區裡有這麼一座考古類型的博物館,第一天到達之後與南科考古館的主任、職員見面,聽館內常設展解說,瞭解館內遊客部分的空間動線,這是第一天的主要行程。第二天的工作大部分在為特展做準備,溫濕控、運輸設備、室內空間長寬高等規格的細節確認,這些都是為了到時候澳洲文物運輸到臺灣時需要掌握的,郁倫姊在這部分請我跟陳毅協助攝影與記錄工作,能幫得上忙還蠻開心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來到文物的修復典藏研究室,看到許多專業人員進行文物修復工作,瞭解到文物在典藏上需要有甚麼工作程序,也實際接觸到這些古物。我們所了解的知識幾乎全都是從書本上來的,能夠近距離觀察文物,當下心情真的很感動,感覺自己也實際碰觸到腳下土地曾經的歷史。


能夠近距離觀察文物並認識文物修復工作,真的很感動。

  接著是跟著郁倫姊、鈞瑋哥和南科考古館職員一起參與特展籌備會議,讓我瞭解到專業策展人所需要的能力。現場的氛圍跟以往參加過的學術研討會、大學生的開會統籌很不一樣,不論是服飾展的概念發想及由來,以及未來於臺灣重現需要做出的調整、後續預算分配使用等問題,討論內容及過程在我看來都很流暢完善,真的在這趟出差中學到了很多。

感謝

    在這一個月實習當中認識了博物館領域很多傑出的人,也能夠知道一些博物館相關事務上的籌備工作及過程。實習過程中雖然因為疫情少了很多能夠去做的事情,不過麗雲姊對我們都很好,會跟我們討論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還餵了很多零食;郁倫姊還有芸甯姊也都會關注我們的工作情況;出差時還有鈞瑋哥對我們很照顧。雖然我跟陳毅只是實習生,不過鈞瑋哥說我們是很重要的成員,聽到這話時真的覺得很暖心。最後,也非常感謝史前館遺址公園給我們的機會和歷練。

(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學生,2021年史前館遺址發展組實習生)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