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慕拉斯的回家路

南島文化專欄

  領略策展團隊的真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回想‧回響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以正能量收尾的體會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走讀嘉蘭‧培訓背後的點點滴滴

  史前館今年辦理的走讀活動,因疫情關係部分活動改以線上學習,與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的Maljivel馬里弗勒部落合作,透過與部落舊遺址有關聯之傳說故事《巴里的紅眼睛》讀本,來閱讀在地人文風景及故事中的人事物。

  這次提案由館員擔任說故事技巧的培訓講師,因疫情也讓館員重新檢視與思考,決定把電子繪本書加上廣播劇的方式來呈現說故事培訓,就這樣開始由自己用PPT製作範本吧。

  培訓課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線上講課於7月24日結束後,第二階段於8月7日展開實作。依故事腳本採用3個培訓場次:1.部落口傳故事脈絡、2.繪製故事腳本場景及人物、3.聲音表達及體驗。學員們先認識場景與人物,然後動手創作。當學員將陸續繪製好的圖畫交給我時,也偷偷跟我分享他們繪製時的想法,一張圖呈現自己對這個故事的想像及期待。

  下午場開始跟孩子們玩起聲音課程,先讓孩子們欣賞改編的電子廣播繪本書。也請他們現場把聲音加入感情,演練出例如發現自己的蛋糕被吃掉後請說出:「我的蛋糕怎麼不見了?!」或是「敵人攻擊時的對話」、「族人長輩的台詞」等多種聲音表演。待漸入佳境後,開始錄製腳本人物的聲音呈現。期待8月21日在「走讀嘉蘭1:來到男子會所,山林之鑰分享刀」這場活動,於空中與聽眾一起共享嘉蘭的部落文化及口傳故事。

文/張雅惠
圖/賴妤洵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49期 2021.8.15
 

  每年8月9日為聯合國所訂的世界原住民國際日,在看到國外原住民的歷史時也想到我們自己國內更多沒被看到的原住民歷史,很多不只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而是在不斷照見我們的未來。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此一專題的系列文章,前兩次介紹了國外的繪本,而這次要來看一本即將誕生的本地繪本,源自於布農族人重新返回內本鹿老家的行動,說的是小mulas經過61年之後,成為老mulas重返家園時的種種心情。將這些故事以繪本方式說出來,相信能讓更多人同理離開家園的傷痛,進而在公民的世界裡學會抱持良善之心,不要造成他人的苦痛。

  打造一處主題展場,也是讓策展團隊與觀眾,學會透過展覽主題的敘事來理解不同地方、不同時代背景的人們所遭逢的故事,同理他們的成長過程,也照見自己的成長經歷。這次「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策展團隊的文物館成員Lituk就在策畫的過程中感受到團隊一起互相幫助與成就的力量、感受到親人長輩所生活過的背景以及與自己的連結,從中有許多體悟與收穫。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館方沒有如以往般接受很多實習生到館實習,因此只能透過實習生的文章來回想去年暑假時各組室實習生參與在館方活動與工作的情形。往常此時,遺址公園會安排兒童營隊,讓小孩子嘗試不同於平常生活會接觸的活動,但這時候也是擔任隊輔的實習生最頭痛的時候。來到博物館實習,也是在嘗試接觸自己不同於平常生活環境的場域及工作,當一個暑假過去,也會看到自己的成長。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慕拉斯的回家路

文‧圖提供/盧梅芬


「內本鹿 PASNANAVAN」學習平台,找回人與自然相處的默契

一、展示歷史傷痛

  史前館正值建築空間改造與常設展廳更新,其中包括將既有之教育資源中心轉型為探索館。探索館一樓設有「同理心:移動的故事」展區,規劃殖民時期全球許多原住民族普遍遭遇到的三大議題,分別為: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同化教育,以及移工等三大主題。而這三大主題皆希望透過孩子之眼,來認識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此一專題,筆者已於本館電子報撰文〈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細雨的淚水之路〉,分別介紹加拿大同化教育與寄宿學校對原住民文化的傷害,以及美國原住民族被迫離開土地的歷史。

  因外來統治者或政策因素而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臺灣原住民也有類似的經驗,之後有些族群還發起了返回家園的行動;然而,臺灣仍缺乏認識此議題的相關繪本,故希望透過設置同理心展區的機會出版。

詳全▲TOP

 
 

領略策展團隊的真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文‧圖提供/Lituk Icyang張靜容

第一次接觸策展的新手

  2020這一年,我剛開始接觸文物館策展及相關事務的工作。在這之前我本身就喜歡到處看展覽,卻不知道要成就每個展覽背後有很多辛酸史,很多的前置作業,從發想、行政、溝通、展示設計、確認每項事務、開展、開展後的推廣等等瑣碎的事情,都為著一個目的:策展不只是一個策展,而是能延續展覽的價值,更能夠發揮影響力,讓所展出的內容都能成為時刻提醒自己身處的環境裡,還能存留下什麼樣的文化記憶與技藝?

  當時策展主責Uhay姊(蘇貞汝)說,今年會跟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負責「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的頌恩跟助理軍鈞,還有前任助理邱胖(邱健維)一同合作音樂展覽,當下讓我覺得很特別。我自己很喜歡音樂,也很喜歡音樂展覽相關的主題,於是大家就開始做預備。過程中團隊給我很多的包容與學習,我也盡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從一開始的參考文獻、論文、共同的討論,接著參加策展相關課程去補足自己對策展的想法與想像。還有,籌備過程中不單單只有針對展覽的發想跟展示內容等等,還有與長官的溝通跟討論,讓我去深深體會策展實在不容易,因為自己沒什麼經驗,所以這次對我來說是個寶貴的歷練。

詳全文▲TOP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以正能量收尾的體會

文‧圖/茆沅奇


顧攤顧到月光海音樂會的現場,我們出師了

  在我們東大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有著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實習。之前找實習單位時,老實說史前館的卑南遺址公園一直都不是我的前三志願,而我最想去的是知本老爺酒店,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就被刷掉了,當時我也問過其他民宿跟飯店,但不是不支薪就是不收人,所以最後我才會妥協來到卑南遺址公園。

服務台與攤位

  實習第一天來到卑南遺址公園報到,在報到的過程中,小碧姊給我們看了簡報,讓我們認識史前館一些基本資料,但最後宣布要繳交實習心得還有要當著所有實習生做出15分鐘的PPT實習心得報告時,我心想來這裡實習怎麼這麼麻煩。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芭芭秧的普式生活:普悠瑪女性飲食文化特展
    時間:2021/8/13(五)~2021/10/11(一)(周一休館)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臺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 拿麼厲害,在部落!
    活動時間:2020/9/21(一) ~ 2021/9/19(六)週二至週六 11:30-17:00
    地點:
    ◆ Mena'u i Kasavakan 看見建和
    建和部落鹿寮(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 巷30 號隔壁)
    十人以上預約參觀請洽Alikay 潘晨綱0925-011-748
    ◆ Venaquan 在小米裡得更新
    拉勞蘭小米工坊(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 鄰21 號)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1/12/31(二)延展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台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
  •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日休館)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教育推廣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南科考古館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活動時間:2021/7/3( 五) ~ 2021/12/12( 一)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環境教育外展課程【開放申請】
    活動時間:2020/11/1(日)~12/31(四)
    「在旅行時意外受困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館的我,遇見了一個名為瓦利的小男孩幽靈,他希望我幫助他找到幾個出土文物,那些文物蘊含著他與族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可以帶他回到一個叫『海境部落』的地方,但那些出土文物似乎都被研究人員鎖在保險箱內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卑南遺址公園限定《風暴之子》實境解謎活動,等你來破解!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附解謎包,另購門票,破關後可獲得特製紀念品)
    活動對象│親子、一般民眾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即可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0年07、0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