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下)

博物館頻道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

博物館頻道

  一起真正的拿麼厲害─「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側寫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26期 2020.9.1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

文‧圖/盧梅芬

一、探索館展示歷史傷痛與同理

  2000年代中期以後,「difficult knowledge」、「difficult history」 (困難知識、歷史,或譯為難以面對的知識或歷史),逐漸成為博物館重要的研究與策展主題,包括集體屠殺、奴隸、隔離與人權等議題。教育學者Bonnell & Simon(2007: 65)提出此類展覽可以促進「親密相遇」(intimate encounter)。「親密相遇」不是「知道」(know)他者,而是「感受」與「同理」他者的經驗,進而串聯起我他。親密的重要意義在於,透過情感的經驗帶來道德與政治關懷,並引起批判性與反身性的歷史意識(註)。

  殖民時期,全球許多原住民族普遍遭遇到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以及接受同化教育而放棄自己的文化。在這個被迫離開家園與否定自己文化的過程,是由許許多多的傷痛故事所累積而成。

  史前館正值建築空間改造與常設展廳更新,其中包括將既有之教育資源中心轉型為探索館;探索館空間即設有一個展區,介紹幾個透過孩子之眼來認識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

二、同化教育與查尼的秘密小徑

  其中的「秘密小徑」(The Secret Path),是加拿大人氣搖滾大團悲劇之果(Tragically Hip)的主唱戈登‧唐尼(Gord Downie,1964-2017),於2016年以12歲的原住民孩子查尼(Chanie Wenjack,1954-1966)的故事所完成的多媒體創作計畫,包含十首歌曲的《秘密小徑》專輯、與圖畫作家傑夫‧勒米爾(Jeff Lemire)合作的圖畫小說《秘密小徑》及動畫。


悲劇之果(Tragically Hip)樂團主唱戈登‧唐尼與圖畫作家傑夫‧勒米爾合作的圖畫小說《秘密小徑》(網頁取自)。

  主打歌曲〈秘密小徑〉描繪查尼逃離寄宿學校、孤獨走在小徑上的內心歷程,其中的歌詞「我的爸爸不是野人,甚至不喝酒……」(My dad is not a wild man, Doesn't even drink),訴說著當時白人政府認為原住民是野蠻人,只有把孩子帶離其父母的影響,才有可能使其融入加拿大社會並「文明化」(civilize)的觀念。

「秘密小徑」(The Secret Path)多媒體創作計畫網站(網頁取自)。

  查尼9歲時,被送往600多公里外的寄宿學校。1966年,想念父母親且不快樂的查尼逃離寄宿學校,試著走路回家。然而,天氣轉為惡劣,溫度下降到零下1度和7度之間。查尼只穿了一件風衣,沒有食物;查尼倒下的軌道邊,離寄宿學校約60多公里。他死於暴露於惡劣天氣和飢餓,他的身體因反覆跌倒而受傷。

  記者伊恩·亞當斯(Ian Adams)於1967年出版的《查理‧傑克的孤獨死亡》(The Lonely Death of Charlie Wenjack)引起了全國關注,以及官方對寄宿學校中原住民孩子處境的首次調查。查尼之死,成為反省加拿大同化教育重要的象徵力量。

三、寄宿學校的傷害

  1870年代至1996年間,約有15萬名第一民族、因紐特人(Inuit)和梅蒂斯族(Métis)兒童被送入由政府資助、教會經營的寄宿學校。孩子受到隔離而無法與原來的家庭及社區聯繫。在學校裡,這些孩子須改信基督教、不准說母語,也不准表現自己的文化。

  寄宿學校通常資金不足、人滿為患。許多孩子長時間在學校裡度過,遭到了多種形式的傷害,包括營養不良、遭到忽視、歧視、羞辱其為次等或劣等,甚至是性侵害。根據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of Canada)的調查,其中約有6,000名兒童死亡,還有許多兒童下落不明。家人常常不知道孩子的死因,甚至是在其他孩子返家時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早已死亡。

  寄宿學校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傷害。許多孩子帶著創傷離開學校,有些無法返回自己的家鄉,也無法在他們遷移到的城市中建立起正常的生活,結果是許多人流浪街頭、依靠酒精或毒品來應對創傷性記憶。而返回部落的孩子經常與長者溝通困難,因為大多數人喪失了說母語的能力。

  另一個是跨世代創傷(intergenerational trauma):在學校度過整個童年的孩子,缺乏家庭經驗,也沒有承襲到部落養育子女的方式。許多人無法表達情感、愛意或自然地接受人們的觸摸,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或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虐待。跨世代創傷仍持續影響著今日許多原住民族的家庭和社區,要恢復寄宿學校所造成的傷害,仍漫長而艱難。

  2008年,「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正式成立,其目的是調查與記錄加拿大寄宿學校系統的歷史及其對原住民學生及其家庭的傷害與影響;同時希望透過相互尊重、同理的教育方式,讓所有加拿大的兒童和青年理解誠實面對與反省歷史的重要性。同年,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國會,代表加拿大政府就當年寄宿學校政策對原住民族所造成的傷害提出正式道歉,說出這是加拿大歷史上悲傷的一頁。2015年,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公布了歷時七年多的調查的報告;同年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在報告公布的記者會上,再次公開向原住民族道歉。

四、每個故事,都有讀者可以同理的經驗

  這些孩子的故事,述說著歷史上曾經遭遇的艱難時期,也有著找到力量的故事。這些孩子的故事,或許有些與你的經驗不同,但一定有你可以同理的既有經驗。

  查尼的秘密小徑,其普世情感與經驗為:每個孩子都重要,都應該受到保護與關愛。快快樂樂地上學去,是對上學的期待。而孩子們在寄宿學校的普遍經驗,包括被剪掉的頭髮、被改變的穿著、被禁止說母語,以及不能隨時和家人見面,都是所有孩子們可以體會到的經驗。

註:出自Bonnell, J. and R. I. Simon. 2007. Difficult exhibitions and intimate encounters. Museum and Society, 5 (2): 65–85.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史前館探索館承辦人)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