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慕拉斯的回家路

南島文化專欄

  領略策展團隊的真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回想‧回響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以正能量收尾的體會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49期 2021.8.15

領略策展團隊的真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有感

文‧圖提供/Lituk Icyang張靜容

第一次接觸策展的新手

  2020這一年,我剛開始接觸文物館策展及相關事務的工作。在這之前我本身就喜歡到處看展覽,卻不知道要成就每個展覽背後有很多辛酸史,很多的前置作業,從發想、行政、溝通、展示設計、確認每項事務、開展、開展後的推廣等等瑣碎的事情,都為著一個目的:策展不只是一個策展,而是能延續展覽的價值,更能夠發揮影響力,讓所展出的內容都能成為時刻提醒自己身處的環境裡,還能存留下什麼樣的文化記憶與技藝?

  當時策展主責Uhay姊(蘇貞汝)說,今年會跟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負責「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的頌恩跟助理軍鈞,還有前任助理邱胖(邱健維)一同合作音樂展覽,當下讓我覺得很特別。我自己很喜歡音樂,也很喜歡音樂展覽相關的主題,於是大家就開始做預備。過程中團隊給我很多的包容與學習,我也盡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從一開始的參考文獻、論文、共同的討論,接著參加策展相關課程去補足自己對策展的想法與想像。還有,籌備過程中不單單只有針對展覽的發想跟展示內容等等,還有與長官的溝通跟討論,讓我去深深體會策展實在不容易,因為自己沒什麼經驗,所以這次對我來說是個寶貴的歷練。


參加史前館辦理的策展與活動工作坊課程

籌備過程的看見

  策展過程中,我在多方面都是支援的角色,例如整理展場空間及規劃每個區域,以及其他需要協助的部份。我也在過程中看見每個人如何分工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討論的過程大家都會說出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卻能夠累積及轉化為所要呈現的內容。這個過程就會發現團隊很重要,Uhay姊也集結了我們本地的設計師、水電工程師、木工師傅等各個專業領域的合作廠商,不斷溝通、修改,這是讓我驚艷的部份。這些廠商也告訴我們很多他們施工的建議跟想法,很多狀況其實並非我們所想像的,所以在他們身上我也學到展場專業的技能知識。


策展施工過程也是一項很大的學習

  我還記得Uhay姊為了這個展覽不斷在每一個時刻表達對很多人的感謝,也有些許抱歉,感覺好像是因為自己想要辦的展覽所以把大家拖下水的感覺,但我想大家願意幫忙、協助、提出很多想法、共同解決很多事情,正是因為看見妳的認真及想要完成展覽那種堅定的心,也相信妳可以做得很好,沒有一絲的放棄,所以大家跟妳一樣有共同的目標方向。

  透過這些事情讓我深深感受,團隊之所以叫團隊,不只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才聚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持得好也很重要。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狀況,團隊彼此有關係,所以願意陪伴彼此一起渡過,並且共同完成,這是在籌備過程中讓我看見很重要的體悟。

開展了!

  預備將近一年的特展開展了,開幕的音樂會邀請田調的長輩來演出,看著他們唱起青春的歌曲,感覺就像回到那時候的時代。聽著傳統歌謠感覺唱出在山上生活的記憶,這些歌曲的背後同時也傳達著那時代的生活,有些感慨、也有些欣慰。每個展區的連結都像是在說年輕人想要找回每個時代的記憶,藉由音樂創作的力量,建構出太魯閣族歷史的脈絡。

  走過一遍不同時代背景的聲音,甚至到當代那群用音樂持續創作的太魯閣族人為了紀錄、保存、傳唱及延續一點一滴快被遺忘的歌曲以及記憶找回來,也透過創作用任何形式表達出來;對當代年輕人來說,透過展覽能夠去明白、理解為什麼要唱?為什麼要創作?每一首不同時代屬於他們青春的歌曲不只是為了創作而創作、不也是為了唱而唱,而是對當時候的生活環境唱出自己的心聲。每當來參觀的民眾,聽了導覽或是聽著展場的音樂,都會詢問著是否有收錄專輯呢?這首歌哪裡可以聽到呢?甚至還有些族人朋友花了很久的時間細細去品嚐展場播放的每一首歌,不論是哪個時代都能讓每個人有很深的共鳴,也去聆聽他們時代的青春故事。音樂展不僅僅是訴說著我們的故事,同時也是族人們的故事,藉由音樂的方式來認識太魯閣族不一樣的面貌。

特展開幕那天湧入的人潮,帶來很多感動

看了展覽後的我

  太魯閣音樂展完成後,每一次走完展場,聽著展場內的歌曲,搭配著與展場內容相關的織布,都有著很深的感動。這讓我想到過去的記憶,小時候坐在payi(把亦/阿嬤)旁邊,聊一聊天她都會唱起母語歌曲,我都會問這是什麼歌?有時候是教會的歌、有時候是payi創作的歌,唱完之後都會告訴我歌詞的意境是什麼?還教我怎麼去唱。有時候叔叔拿著吉他、姑姑彈著鋼琴、把亦唱著歌,開啟很即興的小型演唱會,觀眾只有我一人,開心地唱著、彈著,感受到音樂氛圍的影響力;同時也讓我更能夠感受到過去族人的時代背景,訴說當下環境的變化,而政權的改變也影響著族人們的生活,甚至對於文化記憶的遺忘,每個階段都很刻苦銘心。


開幕前看著喜歡的單元思考著(攝影/邱健維)

  我也對教會信仰的單元感受很深刻,我們的母語也因為教會的力量跟幫助才能被保存到現在,也穿梭在每個時代。最後一個單元是用年輕人的視角去看待過去經歷的事情,用音樂創作等較溫柔的方式去呈現出來,聆聽每個時代不同的聲音故事,省思、提醒、轉變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出來,不僅止於「告訴」大家什麼訊息,而是「啟發」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

    每走完一次展場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跟想法,就好像邱胖常常告訴我們的:「展覽不是結束,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去推廣,期待這個力量能一直延續,用音樂的力量繼續唱出我們的歌。

滿滿的回憶與展望

    2020年第一年進來文物館工作的我,覺得很感謝有這段策展的經歷,可以從過程當中去學習、去發想,雖然有段時間感覺都跟不太上大家的腳步,團隊都很包容,自己也努力去協助每項事務。感謝Uhay姊讓我先接觸這段辛苦的策展,雖然多次看見妳煩惱、瀕臨崩潰,但在很多人鼓勵下都一一去完成;感謝史前館頌恩、軍鈞,還有邱胖陪伴著我們,討論、溝通解決所有的問題;感謝公所長官的支持,感謝承辦人岱勳不辭辛勞地在行政作業或是在策展過程中,都替我們分擔很多的煩惱;感謝所有參與的共同策展夥伴及專業的團隊、族人們,共同完成了「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


第一次策展討論會議,是一切回憶的開始(提供/Uhay蘇貞汝)

    如今展場的每個角落對我來說都是回憶,不會忘記開幕前一天邱胖跟Uhay姊為了借展品一天來回臺北,回來以後繼續為著開幕而預備;準備要在展板上貼圖時,發現木作需要加層塗漆,貼圖才不易掉下來,動員在場每個人緊急補漆……每個小細節都非常小心翼翼,策展的狀況非常多,但大家都一起努力去解決並完成。策展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有團隊的共同配合、分工,才有一個完整的展覽。我很開心能夠參與這樣的過程,未來還是會持續學習,去辦好每一次的展覽。「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邀請大家來到這裡分享彼此的時代故事。

展覽:「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
展期:2020/11/21~~2021/12/31
地點: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主辦:花蓮縣萬榮鄉公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本展覽由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支持

(本文作者為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員,「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音樂特展策展團隊)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