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看見西拉雅族──南科園區祈福儀式

博物館頻道

  總統的南島禮物:國史館文物委託管理記事

南島文化專欄

  「蕃藝書屋」林明德先生及《南島時報》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28期 2020.10.1

「蕃藝書屋」林明德先生及《南島時報》

文‧王勁之/圖‧王勁之、李安

  在2019年8月的出差旅程中,途經屏東縣時偶然繞進了風景優美的199縣道,在東源部落被一棟特別的建築物所吸引。在入口處的外牆上標示「蕃藝書屋」,但飄散出來的氛圍卻又與一般的書店大不相同。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與二位同行的博物館同事一起走入拜訪。雖然當天書屋並沒有營業,但仍然歡迎我們,而我也意外地認出了書屋主人竟是《南島時報》的創辦人林明德先生──一位令我心儀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結識的南島先鋒。

  林明德先生曾任《南島時報》社長,現為「蕃藝書屋」負責人。他畢業自屏東師專,曾經擔任教職,但早年便投身於原住民運動並參與創辦報刊,在文化和社會運動領域裡積極為原住民發聲。之後曾在屏東縣政府擔任秘書,2012年卸任後,便把過去辦報時期閱讀及收集的原住民相關書籍與文史資料加以整理,並在瑪家鄉三和村租下屋舍,開辦了第一代的蕃藝書屋。2018年因租約到期且為求更寬闊的發展規劃,又再遷至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142號的現址。

「蕃」藝,挑戰原民禁忌

  在雙方各自介紹與認識之後,林明德先生向我們說明他的理念及介紹書屋的收藏。蕃藝書屋是國內原住民鄉的第一間獨立書店,為非營利性質之文化推廣及圖書資訊共享場所。「蕃藝」之名,也點出了它是一家跟原住民息息相關的閱讀空間。林明德表示,他刻意用「蕃」為名,用意是要臺灣原住民勇於面對過去所承受的污名與屈辱,進而發展為具有主體性的正向力量,未來在社會上不需再依附其他族群。


位於東源部落的「蕃藝書屋」

  林明德及李安夫婦希望藉由書屋的成立,把閱讀的風氣帶入原鄉,並期盼書屋能幫助部落成為一個更有故事性的地方,吸引各地訪客前來深度旅行。書屋中到處可見各式的文獻資料,而庭院的一角仍保存著由巫瑪斯所製作的臺灣本土第一幅主張論述「臺灣南島民族」的「世界南島語族分布地圖」。

「蕃藝書屋」處處可見的各式資料

巫瑪斯(雷卜恩)所製作的「南島語族分布地圖」

南島概念的建構、論述與推動

  林明德先生早年投入原住民運動,曾陸續參與創辦《原報》、《南島時報》及《原聲報》等倡議原民觀點的報刊。其中《南島時報》發行緣起的理念為「爭取民族發言權,奪回歷史解釋權」,辦報宗旨則為「尋回台灣歷史真貌,還原福爾摩沙淨土,復振本土多元文化,營造經濟自主,重建南島民族尊嚴」。


《南島時報》

  《南島時報》以週報形式在1995年6月開始發行試刊號,7月1日正式創刊。期間曾停刊至2003年再復刊,同年12月15日出刊最後一期,共發行了147期。這是第一份報導臺灣原住民的專業新聞報,大量調查及報導當時臺灣原住民族的各項社會議題及實況。同時也在當時臺灣社會各種劇烈國家認同衝突與族群爭議的背景之下,首次提出了建構「南島」作為臺灣原住民族想像共同體的認同目標。

  對於南島文化領域的研究、理解與推動,一直是史前館重要的創建宗旨,也是持續關注的議題。而《南島時報》則代表了本土民間力量對於南島概念的建構、論述與推動的重要歷程。由於雙方在理念上的契合,林明德先生慨然應允幫忙整理僅存的報刊資料,讓博物館得以順利蒐藏這份有關臺灣南島論述發展歷程的重要文獻。而史前館也整理了相關的出版品陳列在「蕃藝書屋」,讓書屋成為屏東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及推廣南島文化的新據點。

林明德先生及參與書屋活動的伙伴(李安拍攝提供)

  經過整理後的《南島時報》合訂本共六冊,《原聲報》共三冊,目前皆已成為史前館的圖書特藏,存置於史前館一樓的張光直紀念圖書室。能夠有幸取得這份歷史文獻,對於博物館近年所推動的「臺灣南島民族展廳更新計畫」及「南島文獻典藏」工作都有重大意義。史前館也將持續規劃將其內容進行影像數位化及文字辨識,希望未來能以資料庫的形式重現,更利於各界的查詢及使用。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