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神話、祖源傳說與創作

國際頻道

  ICOM Kyoto 2019 X史前館連線:博物館X地方=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從懵懵懂懂到漸入佳境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13期 2020.2.15

2019年我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心得:從懵懵懂懂到漸入佳境

文‧圖/吳詩婷

  經歷期末報告大轟炸後,還未能適時調整心情,暑期實習生活就這麼突然地開始了。原本認為以蒐藏史前文化文物為主的博物館會是嚴肅而沉穩的,卻發現館內充滿青春活潑的氣息,館員們也非常親切,常常會關心實習生們的適應狀況,有沒有哪邊需要幫助,讓對陌生環境感到焦慮的我安心不少,實習工作也能很迅速地上手。

  在南科考古館實習典藏研究業務的兩個月的時間裡,接觸到許多課堂上曾提及的蒐藏相關作業,比如文物清點、檢視登錄、包材製作、文物提借與歸庫、文物照修圖等,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讓我收穫頗豐。

  進行整飭工作時,也對館內的蒐藏面向有了更深的認識,首先是學習辨認史前文化石器,原本這些文物在我眼中就是一群長相不一的石頭,如今已能準確叫出它們的名字,比如鋤、石刀、矛、鏃、錛鑿、石錘、砥石、網墜,亦能簡略說明它們的用途,不再是懵懵懂懂。

  再來是了解文物的編號,館內都是考古出土物,出土時先有一組考古人員給的編號,進到博物館整飭後會有整飭號,若有放到保護盒中,還會再有一組箱號和盒號。不了解編目規則時會感到非常茫然,不清楚究竟該看哪個號碼,加上遺址地的編碼是以英文呈現,一開始難以和中文作連結,在文物提借與歸庫時都是一陣混亂。後期則是漸入佳境,可以快速使用英文代碼來溝通,對南科的遺址位置也有初步的概念。


使用顯微鏡觀察文物發霉情形 提借庫房文物

  此時來到南科考古館,恰好遇上館員前往荷園與台鐵倉庫等考古工作站進行文物移轉搬運清點作業,不僅能近距離接觸許多人骨墓葬,還可以看見更多不同種類的文物,對於喜愛考古文物的我來說真的是到了夢想中的天堂。我也更佩服考古從業人員的毅力,這些寶物是在多少雙手的努力下,才得以如此美麗的樣態重現於世。

  此外館裡的文物保護盒類型亦讓人大開眼界,典藏人員針對琉璃珠、箭鏃、骨珠、魚卡子、紡輪、石錘等各式文物,都有為它們量身打造不同的保護方式,確保文物在盒中的安全性,類型之多讓人每次打開保護盒都是一種驚喜,也學習到多種製作方式。

  館中還有一個很新奇的展廳,稱為秘室,主要設計成讓觀眾可以直接看見典藏人員在做些什麼,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還有設置對講機,鼓勵有疑惑的觀眾可以直接與館內人員對話,即時解惑。很常待在秘室的我,感受到參觀民眾滿滿的求知慾,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非常積極地問問題,對講機鈴聲此起彼落,十分熱鬧,博物館與觀眾間的距離正在大幅減少!



進行陶器黏合 台鐵倉庫文物清點

  實習過程中體會典藏研究人員非常需要細心和耐心,加上喜愛文物、尊重文物,實習中由於館員們業務繁雜,加上實習生人數與實習時間不一,在工作安排的部分略為困難。很感激館方盡力讓我們能接觸到不同種類的工作,讓實習生活能更加充實,倘若真的剛好沒有安排時,也有提供南科考古館相關書籍閱讀,加強我們對館的認識,吸收新知。正式開館後,非常期待南科考古館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民眾眼前,帶領大家漫遊古南科!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學生,2019年南科考古館實習生)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陳登欽│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