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考古館開幕紀實:從不曾間斷的五千年談起
文‧圖提供/黃于琳
在臺南科學園區的核心街廓,一座沉靜內斂的灰黑色建築隱身在櫛比鱗次的科技廠房中,許多在此地日以繼夜工作的外移人口,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腳下這片土地──每年有超過600億高科技產值的南科園區,埋藏著遠至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這些透過搶救挖掘而得以重現天日的文明瑰寶,最終匯集、入藏於這座神秘的建築,在各界引頸期盼之下,終於在2019年10月19日盛大開幕,讓我們得以窺探、想像千年以前這片土地曾有的光景。
感謝、祝福與期盼
一座博物館自籌建到竣工,再從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功能的齊備,到敞開大門對外開放,是多少人心力累積的成果。南科考古館的開幕儀式除了邀請在過程中鼎力支持的各方貴賓共襄盛舉,更募集了20年來參與遺址挖掘工作的南科考古隊員「回娘家」,代表館方最深摯的感謝。
從中央山脈另一端遠道而來的卑南族下賓朗部落,以一曲習俗中在新屋落成後吟唱的「maresa’ur」,表達來自臺東本館的祝福與慰勞;吉貝耍國小帶來名為「狩獵」的西拉雅祈福舞蹈表演,象徵南科考古館將以史前人類為生存奮鬥的精神,肩負起保存史前文化資產、推廣社會教育、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使命,不負各界殷殷期盼。
典禮的高潮由臺灣唯一獲得葛萊美獎、美國獨立音樂獎及臺灣金曲獎三項大獎提名的十鼓擊樂團,以激昂的節奏、振奮人心的鼓樂饗宴,啟動南科考古館眾所矚目的磅礡開幕;最後,扮演小小考古隊員的可愛孩子們帶著綵球列隊登場,與貴賓共同完成剪綵儀式,也揭示了考古任務世代薪傳、文化教育向下紮根的重要目標(開幕紀實影片)。
|
|
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的「maresa’ur」吟唱,代表來自臺東本館的祝福。 |
吉貝耍國小帶來西拉雅祈福舞蹈表演「狩獵」。 |
|
|
鄭麗君部長期許南科考古館成為一個考古專業的研究機構,也成為一個「面向公眾」的博物館。 |
剪綵貴賓一同合影。 |
用雙手體驗史前,讓思緒穿越千年
開幕活動現場安排了「史前生活術」工作坊、「史前歷險考」闖關遊戲以及「南科慢森活」文創市集,希望透過民眾親身從雙手觸摸、操作到完成,以五感體驗史前的生存技能與生活智慧,如生火術、檳榔葉鞘編織、製陶、榨糖、串珠等,認識考古工作以及重要館藏文物。而完成工作坊任務與闖關遊戲可參加「考古挖寶趣」,透過模擬考古挖掘工作的方格系統,小朋友可以在「探方」中挖掘到各類貝殼,再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依不同種類的貝殼換取史前紋飾手部彩繪、編髮或南科考古館文物、建築的絹印體驗。
整體活動設計貫徹「史前文化」與「考古」為主軸,希望能破除社會大眾對於考古既有的隔閡與疏離,重新思索並理解考古與現世的連結,以及當代生活與社會樣貌承襲自史前文化之演變脈絡。活動現場也聚集了相當熱烈的參與 人潮,甚至有不少親子族群連續兩天都熱情到場,只為了爸爸媽媽想帶著孩子們一一完成所有的工作坊及體驗,創造家庭的共同記憶,帶回別具意義的開幕紀念。
|
|
「史前生火術」是最熱門的體驗活動。 |
小朋友在「探方」中挖掘到各類貝殼,再以物易物換取史前紋飾手部彩繪、編髮等體驗。 |
參觀經驗的再延伸
除了熱鬧的現場活動之外,開幕同步推出一系列南科考古館衍生商品。透過重要館藏、考古內涵、建築意象與科技元素之共同詮釋、轉化與創造,讓美好的參觀經驗濃縮為具市場潛力之商品,成為博物館教育功能再延伸的媒介,同時型塑博物館品牌形象。
設計調性根據不同的目標對象,開發出兩種路線,包含以南科考古館視覺形象為基礎的質感風格,以及針對親子族群開發的「史前小夥伴」童趣風格。商品定位則分為收藏、話題、教育、回饋等四個系列共六款商品:
收藏系列/史前紋飾醬油碟四件組:南科考古出土文物具有形式多樣的獨特紋飾,透過當代的詮釋與轉化,當醬油緩緩注入碟中,透過陰刻線條的深淺變化,逐漸浮現樸質而精煉的紋樣,在生活器皿中呈現其雋永的設計邏輯,同時可對比不同文化時期的紋飾差異,感受藝術創作隨時光流轉的變化與演進,再現史前工藝美學、共譜千百年前與此時此刻交織的日常。
收藏系列/南科考古館黑色筆記本:筆記本以低調內斂的精裝外封,加上館徽與館名的雷射雕刻與黃色襯裡,展現考古工作在灰暗地層中,發現文明瑰寶的意涵,同時也呼應建築設計意向。
話題系列/史前小夥伴‧陶片煎餅:結合擬人化南科遺址出土各史前文化層的代表性文物,創造一群「史前小夥伴」角色;同時與食品知名品牌小林煎餅合作,將廣受歡迎的煎餅產品擬人化為南科園區遺址群中出土最大宗的陶片,強化商品本身的考古意涵。
話題系列/史前小夥伴‧遇水變色反向傘:透過感溫油墨的特殊印刷科技,雨天時展開傘面,原本的文物逐漸由黑白染上色彩顯露而出,彷彿考古工作透過挖掘與研究讓文物破土而出、重見天日且拼湊、復原出史前生活面貌的過程。
教育系列/史前小夥伴‧AR五層資料夾:多層文件夾以南科地區文化層為設計概念,由古至今依序將文化層及代表性文物堆疊呈現,反映文化堆疊的真實性之外,增加商品的分類功能,同時結合AR擴增實境技術別具教育意義,更彰顯南科考古人文與科技交織的背景。
回饋系列/刮刮樂考古鏟子鉛筆:在筆身上帶入文物圖像,隨著鉛筆的使用、削短,表現考古工作向下挖掘而文物漸次顯露的意象,末端加裝的紙卡不僅介紹了南科六大文化層,造型也設計成考古工具常見的鏟子。紙卡上的刮刮樂內含入館門票優惠的驚喜,教育、娛樂及行銷效果兼具。
|
|
史前紋飾醬油碟四件組。 |
史前小夥伴‧陶片煎餅。 |
|
|
史前小夥伴‧遇水變色反向傘。 |
史前小夥伴‧AR五層資料夾。 |
站在過去,迎向未來
「南科標準時間」裝置藝術由南科館管理中心黃宏文主任提案、南臺科技大學技術支援之下合作完成。
|
「歷史最縱深、視野最當代」是文化部長鄭麗君給予南科考古館的期待,而背負著這樣的使命,即使已經夜幕低垂、縱然只有一眼瞬間,我們仍不願錯過任何與觀眾對話的機會。如果搭乘高鐵經過南科園區,會有3秒的時間與南科考古館擦身而過,而在建築外牆向著高鐵的一面,有件名為「南科標準時間」的裝置藝術,黑暗中閃爍著「5019年」的紀元,象徵南科的時間刻度以這片土地最早的人類遺存為始,揭示時間與生命、與土地都不曾間斷的連結與脈絡。過去從來不僅只是停留在過去,過去成就了現在,而現在則創造了未來。
在開幕行銷影片中(開幕行銷影片:相遇五千年版、探險家版),我們道出了這樣的觀點:「人類天生就是探險家,不斷尋找著生命的意義」。五千年來,臺灣先民就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探索種種未知、為生存而奮鬥,從適應環境到開始創造,更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美學,也形成了自己的信仰;而五千年後的我們,又將帶著什麼樣的故事,迎向未來?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秘書室助理研究員)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