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小齒輪,大成長
文‧圖/黃珮茹
2018年的暑期實習,我選擇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實習,主要是因為喜歡原住民文化,也好奇博物館裏頭的運作。在那兩個月裡,學到許多東西也有很多感想,主要可分成「繪本創作營」、「一線服務支援」、「流浪的種子特展」、「考古玩一夏」這四個部分作說明。
繪本創作營
我在「親子共讀.史前繪本創作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協助小朋友製作繪本,以前還沒有機會一次面對這麼多小朋友。剛開始對於這個活動的想像是一群小朋友乖乖畫畫、邊畫邊呵呵大笑,還跟老師撒嬌互動。但事實上卻是,小朋友不受控制到處跑到處玩,一下說:「好累喔,我要休息一下」;一下說:「不要,我不想畫」;還遇到有小朋友說:「反正最後都是丟垃圾桶,幹嘛畫?」
面對這些超乎預期的反應,我只能一個一個陪著畫並耐心鼓勵他們,經過幾次鼓勵和相處,小朋友也開始接受且融入。一聲一聲的老師幫我、姐姐跟我一組,甚至送我糖果餅乾,這都代表小朋友對我的信任。這次工作讓我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被叫老師的時候,那種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覺真的很棒。
|
|
一開始覺得小朋友很皮,到最後很享受跟小朋友的相處時光。 |
一線服務支援
一線服務支援主要是在展廳圓桌和DIY區服務。在展廳圓桌執勤時是最有趣、也是最會遇到特殊狀況的工作。像是遇到很多遊客找不到探索地圖DM的滿意度問卷QRcode,就會開始不耐煩甚至語氣不佳。還有一次,遇到小朋友在博物館裡走失,協助他找到爸爸後,小朋友一整個抱著爸爸大哭出來。
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好玩又好笑的問題,例如有遊客問我:「你們博物館有棺材,那這裡不就很陰?」「你們這邊是不是有恐龍?」害我哭笑不得。做這份實習工作最大的感觸是,外語能力真的要加強。來史前館的外國遊客不少,曾經遇過日本遊客詢問,但只會用英文回答,到最後還是沒有幫上忙。
DIY區是最忙碌也是最細瑣的工作。從備貨、整理顏料、清理桌面、帶領遊客畫畫,不只要做好後勤工作,也要熟悉工作步驟。如果不熟悉,遊客一擠上來時,就很容易手忙腳亂和出錯。
流浪的種子特展
協助流浪的種子特展之前,我很少逛展覽,更別說是協助佈展的工作。一個展覽從無到有,要投入非常多的人力。從捲海報、裁切無酸紙、製作無酸頭套、護送文物和協助藝術家佈置,雖然都是很細小的雜事,但都是促成展覽不可或缺的大事。以前逛展覽的時候,看著別人的成果心裡不覺得有什麼。但經過這次體驗,了解一個展覽的背後需要一個合作的團隊。
|
|
很高興參與各式各樣佈展工作,這些細節讓我看到如何成就一檔展覽。 |
考古玩一夏
「考古玩一夏」這個營隊讓我試著突破自己。以前我很害怕當小隊輔,畢竟沒有實戰經驗,也沒有自信自己有領導能力,所以把它想得很困難。但一整天跟小朋友相處下來,與其說是小隊輔,不如說是小老師、小助手,帶著小朋友們玩大地遊戲、製作水槍和籐球、打水仗和做竹筒飯。尤其是製作藤球,這真的考倒我了,一下要打結、打圈,還要繞球的經緯線,結果3D的藤球都做成2D的藤「盤」了。
|
|
大朋友跟著小朋友一起玩出心得,開心一夏。 |
結語
實習的兩個月中,最大的感想是,雖然做的都是細瑣的事,但這些都是不可或缺支撐博物館運作的小齒輪。不管是種子特展還是繪本營,都是磨練我們的細心與耐心。同時也謝謝館員們的指導,不厭其煩教導我們,讓我們從經驗中學習,再一次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8年史前館實習生))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