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舞出一片天」:布拉瑞揚與第六屆原藝節各校原住民青年的深度交流

南島文化專欄

  人、自然與文化: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斐濟纖維植物藏品田野調查記錄(中)

南島文化專欄

  憶起回家 muskun kata kulumah─記「崁頂百年展」(上)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73期 2018.6.15

「舞出一片天」:布拉瑞揚與第六屆原藝節各校原住民青年的深度交流

圖‧文/林建成

一、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交流

  「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已邁入第六屆,回想2011年前期的原藝節,在缺乏經費的條件下,史前館與關山工商、臺東高中共同合作,排除困難展開訓練及籌劃,以整合資源的方式,各自分攤經費及工作模式,開創了「舞動青春—100年東部地區原住民藝能班樂舞交流研習」。

  當時特地前來的華岡藝術學校專任舞蹈教師、精靈幻舞舞團團長賀連華在觀賞後表示,整場演出是用「心與靈魂」在跳舞,非常富有感情。她說,同學們扎下的樂舞基礎有多麼地棒;只是因為在後山地區,無法讓外界太多人知道,她相信在此地,不會僅有一個布拉瑞揚,希望未來多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詳見史前館電子報第206期〈尋找下一個布拉瑞揚〉)。

二、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

  2012年史前館策劃「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一段台、德部落樂舞交流情緣特展」,進行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歌舞人才整理,包括1970年代胡德夫的民歌、1980年代宋仙璋與陳參祥的傳統歌舞、1990年代編舞家布拉瑞揚、2000年代Matzka樂團等。

  當時布拉瑞揚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學金,從雲門舞集赴紐約研習;還曾兩度為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編作,並於溫哥華冬奧藝術節、美國維爾國際藝術節、雅各枕舞蹈節等重要國際場合演出,國外聲名遠播,各界邀請編舞的忙碌情況,我們曾經邀請返鄉他出席的期望也不易達成。


三、布拉瑞揚來了


布拉瑞揚舞團舞者示範演出。

  2014年布拉瑞揚返鄉,於臺東糖廠倉庫成立布拉瑞揚舞團(BDC)打造東部夢想基地,創團作品為《拉歌》(2015),之後也陸續製作了《Qaciljay阿棲睞》、《漂亮漂亮COLORS》(2016)。舞團在地耕耘,與地方、部落的互動亦更加頻繁。

  今年第六屆原藝節,本館終於請到布拉瑞揚出席,他以一位「愛跳舞」的排灣族孩子,執著於現代舞的創作,親自與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分享經驗。他說,12歲時千里迢迢從嘉蘭村鄉下搭客運車到臺東縣立文化中心看雲門舞集的「薪傳」演出,回去之後立志「舞出一片天」、要做「林懷民第二」,從此展開2、30年的舞蹈人生。

  2011年他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舞,於紐約林肯中心謝幕時,想起牽著族人的手邁向世界舞蹈殿堂的理想,乃產生2014返鄉成立布拉瑞揚舞團的動機;舞團容納了各族群舞者,讓原住民、漢族甚至於遠從國外慕名而來的舞者,接受在地環境、樂音、律動的交融。

四、舞團與青年的互動

  布拉瑞揚在現場請舞團成員示範排灣族勇士舞(kada)創作概念,用簡單、順從身體的直覺和不同肢體個性,讓舞者放手發揮。最後也邀請現場東中、東商、關山及東專同學上台與舞者們一起體驗。從傳統勇士舞舞步開始,逐漸將身體扭曲,再回到原形,其間舞者們歷經糾纒、變形、壓縮等,過程中讓台下同學「啊」、「哇」聲驚呼連連。「小心身體快要折斷了」、「慢慢來,別受傷了」,數分鐘的舞步,表演者滿頭大汗,見其動作之困難。


布拉瑞揚(前左2)與原藝節年輕朋友。 布拉瑞揚(中)與原藝節年輕朋友大合照。

  布拉瑞揚說,這齣一個多小時的舞碼,肢體交纒變化如同人與人面臨各項抉擇時的互動關係。因為作品整體呈現有機樣態發展,幾乎會讓人興起放棄的念頭,需要靠著團隊的合作,才能進入「做身體的主人」的現代舞意境。

  布拉瑞揚告訴現場兩三百位原住民青年,跳舞成為他的另一種表達語言,他相信憑著「愛跳舞」的信念,可以克服各項困難,就像他個人的經驗一樣,原住民的孩子也可以跳上世界舞蹈殿堂。

參考連結
布拉瑞揚舞團BDC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策展人)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李玉芬│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