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隨你翻來翻去的考古文物3D資料庫!

回想‧迴響

  我在史前館的27年生涯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令人著迷的考古工作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42期 2017.3.1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令人著迷的考古工作

文‧圖/辛佩倢

  由於在大一下學期時有幸修習邱鴻霖老師開設的人骨考古學課程,在學期間老師也帶我們前往南科考古隊進行校外教學,我便首次接觸清理墓葬的工作,並感到十分著迷。短短一天的校外教學時間根本不夠讓我完整學習實際的考古工作,好在有邱老師的引薦,才有機會在暑假時前往南科實習一個月。

  第一週很幸運地便被安排在曾經去過的墓葬組,所以很快就進入狀況,沒有什麼適應不良的問題。比起上一次校外教學短短來訪只有學到怎麼掌握工具跟大致如何清理墓葬,這次有一週時間可以完整地從調度墓葬就開始觀摩,再跟著學習如何用各式工具層層清理人骨。唯一比較遺憾的是礙於時間安排,沒辦法再更進一步學習人骨繪製與人骨細部攝影,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再學習到這一塊的技巧。

 
第一週在墓葬組實習的日常生活。

  第二週我便轉往了石器室,從最一開始的各類石器識別,到後來更進一步要確認質地與分類編碼,而這一週的學習也讓我大開眼界,除了認識了更多不一樣的石器,也學到了該怎麼從不同細微的特徵去分辨不同石器的種類。另外還學到了如何進行石器的拍攝與後製修圖,也明白到自己應該再具備一個懂得操作繪圖軟體的能力。

 
學會確認質地與分類編碼。

  第三週在貝類組與獸骨室,對我而言算是非常新鮮有趣的一週,先是認識不同種的貝類,並試圖分辨之中微小的差異來分門別類與辨別左右殼的差別。我跟同行的友人在經歷過貝類組的訓練之後,每次一起去吃飯看到貝類甚至都會犯起職業病討論起這是哪一種貝類、編號是多少了。

 
 
在貝類室待久了,連喝個蛤蜊湯都會有職業病!

  而在獸骨組則是先學著如何辨別現代動物的骨骼並標示出是哪個部位的名稱,之後才分類遺址出土的古代動物遺骸。這真是我覺得最難的工作,一是因為很多小動物的骨頭比起人骨小得不像話,二是動物有那麼多種,光是想要確認這是哪一種動物就已經很困難了,還要再分辨出部位來更是難上加難。但工作室的阿姨們卻隨便一看就可以辨認那是什麼動物、哪個部位的骨頭,這樣的能力真的讓我甘拜下風!
 
 
跟一堆迷你骨頭奮戰真的不是簡單的差事。

  最後一週則待在陶器室,我原以為就只會學習怎麼修復陶器而已,也覺得應該就是像拼圖一樣沒那麼難,沒想到原來光是要把一大袋陶片整理出來並找出類似部分拼接起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為一大袋陶片裡還不一定會有同一件陶器的碎片。而除了修復之外,也要學著怎麼分辨陶器的質地、硬度跟顏色。我剛開始在分類時總覺得難以辨別,後來漸漸熟能生巧才終於上手,不用一直詢問大姊。另外也認識了很多測量陶器的工具!
 
分辨與修復,陶器也有好多要學的地方呢。

  這一個月在南科考古隊的生活,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隨時都可以從帶領我的大哥、大姊身上學到平常在課堂間學不到的知識或技巧,真的覺得自己分外幸運可以獲得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到南科實習,也很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再到類似的地方實習,好累積自己的課外考古經驗!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2016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