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隨你翻來翻去的考古文物3D資料庫!

回想‧迴響

  我在史前館的27年生涯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令人著迷的考古工作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42期 2017.3.1

隨你翻來翻去的考古文物3D資料庫!

文/葉長庚、黃詩婷、劉宜婷.圖/劉宜婷

  近年來,國內3D數化與逆向輸出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且廣被各界應用,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領域在技術、設備與費用上的門檻,總有令人遙不可及的感受。

  史前館為了發展考古文物在數位典藏上的革新,並提供不同於傳統平面式圖像的表現,引入3D技術針對考古文物進行數化作業,並完成可供大眾使用的「考古文物3D資料庫」(3d.nmp.gov.tw),期望將考古文物數化資料從過去初步觀看的程度,提升到更適合研究、展示與教育推廣的地步,能更保留較多文資表面與物理屬性資料,並且減少人工作業產生的誤差問題。

如何進行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


考古文物3D資料庫網站首頁。

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

玉耳飾3D模型。

陶杯3D模型。

參觀者於本館展廳進行AR體驗。

考古文物3D APP下載連結。

AR感應區(以手機下載APP後,可掃描本圖進行AR體驗)。

  展開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前,首先經由專業人員評估文物的條件後始選定物件,同時依相關規範與程序提用考古文物,並經工作人員針對文物進行檢查、必要之清整及相關記錄,即可開始文物3D數化作業。

  本館所有的文物3D模型,皆由本館作業人員直接對考古文物本體進行3D數化資料擷取作業而完成,相關作業採用固定式光柵式掃描儀,同時搭配掃描資料套疊專用軟體與掃描儀專用軟體,設置於工作站上進行。固定式光柵式掃描儀的運作係以光柵打在文物表面,光線反射體表後再以精密的光學運算擷取3D資料成像,並且建置影像擷取系統,擷取每一角度資料的同時亦能精確取得文物表面的色彩資料,進而完成一件全彩高階的3D文物模型。

  3D數化作業過程中,首先必須依照各類文物的材質、表面形狀、色彩以及該文物材質對光線的反射程度,做不同的作業調整。舉例來說,部分陶瓶因其口緣較深,須依形狀調整光線入射角度,以俾掃描儀能完整擷取3D資料,文物經由各個角度的資料擷取後,進入掃描資料套疊專用軟體進行更精密的3D資料調整,同時也將掃描完成匯出的點雲(point cloud)檔案,組面為三角網格(mesh)模型,最後再以考古文物實物進行比對,調整3D模型色彩呈現的真實度,使每一件文物3D模型資料更臻完美。

  由於本館採用高階3D數化技術,經過工作站長時間精密演算後,單一小型文物模型的三角網格數會高達數百萬面,因此在3D資料套疊及調整完成之後,會針對不同用途進行處理,再匯出各類可供使用的檔案。基於此因,為了讓每一位使用者可在不受設備條件限制下瀏覽3D模型,故而建置「考古文物3D資料庫」。

考古文物3D資料庫的使用與發展

  「考古文物3D資料庫」為國內第一個以3D模型展示考古文物的網站。一般而言,想要在不安裝3D軟體的前提下觀看3D模型,可以使用附加ICF檔的HTML或經過特定3D軟體轉出的PDF檔,但上述兩種皆須於特定程式或瀏覽器中安裝插件才能觀看。而本資料庫不需額外安裝插件,也不需特定瀏覽器更甚至於行動裝置也能自由觀看及旋轉3D模型,完全感受到仔細親近文物的樂趣。

  本資料庫以館藏考古文物為主,歸納文化時代、文物類別、出土遺址三大類讓使用者能依需求快速搜尋,並利用地圖探索,讓使用者能一覽考古遺址所在位置,並連結觀看該遺址之出土文物。每件考古文物皆有基本資料,讓使用者能更清楚了解文物的狀況。

  本資料庫結合專屬APP即可進行VR(虛擬實境)之體驗,以個人手機結合cardboard(虛擬實境眼鏡)使用,即可讓考古標本近乎真實的呈現在眼前,APP中還建置了兩種AR(擴增實境),其一可至本館地下一樓展示廳感應尋找散落各處的考古文物;另一種AR則為地圖探索,掃描周遭環境會出現最近考古遺址點,讓使用者更貼近史前文化。

  本館將3D技術其應用到文物典藏與數化作業的實質業務上,並將其產出之成果應用在博物館展示與數位導覽媒材上,進一步可作為文創商品開發的核心資料,亦規劃作為學術研究、數位出版品與相關展示設計所用。可預期將3D技術於考古文物的應用推廣到學術研究、博物館相關業務、展示應用等層面,不論是博物館的專業研究人員、相關業務人員與大量的參觀民眾等,都可以體會3D技術帶來的改變,並且透過雲端整合,對公眾更迅速開放文物資料,進一步推動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的科技性與完整性。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與兼任助理,負責考古文物3D數化作業)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