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玉見臺灣」:從臺灣玉看見臺灣的歷史動力

博物館頻道

  觸摸你我內心最柔軟的視界:2016年史前館友善平權的一小步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陶片陶片滿天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37期 2016.12.15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陶片陶片滿天下

文・圖提供/宋怡靜

實習前

  以前來參觀史前館時,一直想了解史前館的幕後工作,趁著大二暑假選擇了研究典藏組的考古部門實習。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來到史前館,見到實習指導老師與助理姊姊們後,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實習。

實習開始

  這次實習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整理陶片,二是典藏品盤點。


開始一天的實習工作!把陶片整理好!

擺滿桌面的陶片,我的腦子也跟著滿滿的陶片。

幫標本製作專屬他們的家。

把標本放到製作好的保存盒再好好擺到庫房,真的是一大成就感。

  實習指導老師先讓我們整理加路蘭遺址地表採集的標本,從沒接觸考古工作的我,一開始要看著同一片陶片研究很久才有辦法分辨它是哪個部位,分完部位後接著分辨它的質地、修復、寫標本編號、標注特徵、秤重、裝籃、統計資料,整理一袋就要花上很多時間,有時候會整理到忘我,忘了休息或下班,幸好地表採集的陶片數量並不多,否則可能要花上更多時間。

  一個禮拜後,終於把地表採集的標本都整理完畢了,對整理的流程熟悉之後,要挑戰坑位挖掘的標本。坑位挖掘數量龐大,每一袋都比地表採集的多好幾倍,不論大小,每塊陶片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藉由整理與分類陶片可以分析研究標本年份、使用習慣,標本很脆弱,破碎的程度嚴重,做這項工作需要極大的細心、耐心與專注。

  整理陶片時,要先將斷裂的陶片黏合,像在拼拼圖一樣,必須先找到同一區才能拼。每當找到可以拼合的陶片時,內心就會充滿感動,被成就感包圍,瞬間精神都來了,讓我產生想要找到更多陶片的動力。在找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瓶頸,這時候我會先休息一下,回過頭再來找就容易多了。日復一日地拼陶片,拼到走火入魔,有時會跟陶片對話,和陶片培養感情,讓我晚上睡覺時眼睛一閉上就出現拼湊陶片的畫面,真的覺得陶片占滿了我的腦袋。

  實習最後三個禮拜,協助典藏標本盤點學到了製作標本標籤、標本保存盒與典藏標本盤點。在盤點過程中看到許多稀奇古怪的石器、玉器、陶罐、貝殼等,覺得有趣,想著史前人類是怎麼製作這些器具與裝飾品、如何生活,是不是和我們在課本裡學到的不一樣呢。也許他們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如果有時光機,我想回到過去看看,或許會跌破大家的眼鏡。

  標本盤點這項工作需要很多時間,保存盒的製作需要很細的手工,要為每一個標本量身定做一個小房子。保存盒的尺寸要量得精準,盒子裡的泡綿要切得合身,所以切泡棉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小心避免割到標本。

  管控典藏庫的溫溼度也非常重要,考慮到一般材質的紙板會變質影響到標本,所以材料都必須是無酸材質,無酸材料十分昂貴,要將材料物盡其用。研典組的助理姊姊們教了我們許多工作上的小訣竅,讓我們做起來更得心應手。

實習結束

  實習前想著暑假沒有了,總覺得實習的日子會很漫長,沒想到咻一下子兩個月就過了。這段期間從參觀者變成實習生,瞭解博物館的運作,發現展場佈置有很多小細節,史前館也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這樣,典藏的文物多到眼花撩亂。

  這兩個月的實習很有趣,讓我有機會接觸全新事物,與學校所學是不同領域,開闊我的視野,實習期間遇到的指導老師與助理姊姊們我都好喜歡,覺得自己能到這裡非常幸運。

  雖然實習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在我人生中應該有很大的影響,改變了一些對於未來的想法。實習結束後突然不用早起、不用上班、不用整理陶片、不用做保存盒等,好不習慣,也好捨不得,我會很懷念這裡,謝謝指導老師吳意琳以及助理姊姊們林怡君、林怡如。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6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