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玉見臺灣」:從臺灣玉看見臺灣的歷史動力

博物館頻道

  觸摸你我內心最柔軟的視界:2016年史前館友善平權的一小步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陶片陶片滿天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打造台東市區唯一紅藜地景

  29日上午由史前館林志興副館長、水保局王志輝分局長身著代表史前與當代的服飾與工具,與青荳芽幼兒園的小小農夫們共同種下紅藜苗,為紅藜地景活動開啟序幕。史前館林副館長表示:史前時代從石鋤、石刀、石鐮等工具的遺留,可以推測史前即有農耕技術,從文物遺留知道史前人曾種植稻米、小米等作物。史前館展示主題以自然、史前、南島為範疇,紅藜與原住民族更是息息相關,因此透過此次打造紅藜地景,希望讓民眾更認識並愛護臺灣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水保局台東分局首次整合跨部門資源,將原鄉部落紅藜帶入史前館,規劃於106年農曆春節期間推出「藜不開你:又見台東紅藜紅、浪漫紅毯花海大賞」,透過紅地毯地景搭配展示、活動與市集等,吸引民眾觀光旅遊與消費,讓更多民眾藉此認識「臺灣藜」,整合文化、產業與觀光的旅遊模式。

  王分局長表示,為營造全民幸福農村、打造農村安居樂業之環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計畫,106年農曆春節期間與史前館合作辦理紅地毯地景活動,希望吸引民眾觀光旅遊與消費,提升部落紅藜農戶之實質經濟收益,創造紅藜產業多元發展。 106年度也將重點協助南迴地區原鄉部落紅藜產業之發展,打造「台東紅藜」市場品牌,進而厚植農村自主發展與活化再生基礎。

  史前館為提供來訪民眾更多元的文化體驗,特別將景觀花園打造紅藜可食地景,讓民眾走一趟史前館,即可擁有知性、感性與多元文化內涵的多重體驗。

史前館『藜不開你』紅藜地景活動包含:
1.『藜不開你』特展:讓民眾認識專屬臺灣紅藜的故事。
2.『期待藜長大』活動:帶領遊客親自體驗田間工作,細心呵護紅藜苗快快長大。
3.『我愛藜~遇見紅藜』主題套裝:從導覽中認識紅藜對族群的意義、參與紀錄紅藜成長記錄、更可獲得限量紅藜明信片。
4.搭配紅藜季推出可愛手作系列,紅藜星砂瓶與彩繪紅藜盆栽。
5. 紅藜地景與市集活動:106年1月底起,史前館景觀花園換上七彩紅藜禮服,市集搭配浪漫紅毯花海大賞開鑼,現場將有農特展品、地方業者更推廣特色飲食,如太麻里八穀手工饅頭的紅藜饅頭及鹹香美味的紅藜豬肉饅頭堡等,讓遊客賞/嚐台東紅藜,俱「視覺+味覺」的雙重享受。

6.『藜不開你』婚紗專案:史前館歡迎準新人到花海中留下倩影,為愛情作見證。

文‧圖/邱瓊儀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37期 2016.12.15
 

  來到2016年最後一期電子報的出刊日囉!祝福大家的這一年都獲得很好的體驗與歷練,讓我們一起迎接2017年!

  在這年底的時間,史前館推出集結了史前玉器與文創發想的重量級特展「玉見臺灣」,透過臺灣玉來認識臺灣與臺灣歷史。看了卑南遺址的玉器,讓人驚呼史前人類認識玉石的製作智慧,點燃遇見與玉件的價值。

  博物館推展友善平權,響應文化平權的理念,讓人人都可以在沒有障礙或被排除的狀態下可以自在使用博物館資源。史前館這兩年來開始投入發展非視覺探索的導覽與課程訓練,來看看2016年所嘗試的一小步。

  來到考古部門研習的實習生,一定有機會接觸最基礎的考古入門工作:整理與辨識陶片。這不只是考驗細心與耐心,更需要發揮想像力才能把適當對應的陶片缺口組合在一起,到最後,滿腦子都是陶片滿天飛!

  在此祝大家聖誕快樂,明年元旦再相見囉!

 
 

「玉見臺灣」:從臺灣玉看見臺灣的歷史動力

文‧圖提供/盧梅芬


可觸摸的臺灣玉原礦。

  有位文化資產保存的前輩看見「玉見臺灣」標題問:「是看見臺灣的玉?」

  我回答:「不是耶!剛好相反,是透過玉,看見臺灣的歷史。」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講述橫跨千年的臺灣歷史。但故事的敘述方式,不是按照時序(從數千年講起),也不是從學科分類(礦物學、考古學)切入,而是從創造與點燃歷史的時刻(人、事、物)說起,如何發現價值、創造歷史或點燃契機等帶動臺灣的轉變。

  展場一開始先介紹究竟什麼是「臺灣玉」?從礦物學的角度來看,「玉」分為兩類:「閃玉」( Nephrite)與「輝玉」(Jadeite),「臺灣玉」屬於「閃玉」。閃玉礦存在於世界各地,紐西蘭、美國、加拿大、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地都有出產,但臺灣玉有其特殊之處!

詳全▲TOP

 
 

觸摸你我內心最柔軟的視界:2016年史前館友善平權的一小步

文/林頌恩‧圖/史前館


讓我們一起好好用心,觸摸與感知彼此

  臺灣博物館界在友善平權的努力以及政府政策的醒覺支持下,開始以較高的標準來檢驗與要求館所推動的相關服務內容,目標是讓人人都可以不用因為自身的情形而阻礙了接受參與博物館的權利。除了設施更新這一端需要有更多經費來打造之外,另一端靠的就是博物館館員本身要有充足的意識與教育訓練,來翻轉以往對於這個領域的陌生或無感,進而能夠推出更貼近適合各群體的服務內容。

  史前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從去年開展了友善平權的準備與服務,首先是以視障者團體為主要來館對象。這就需要從相關主題的培力工作坊開始進行教育訓練,以及模擬的感受與互動,才能貼近視障者的角度來感受,當自己沒有視覺時,會需要甚麼樣的引導、習慣透過甚麼樣的方式來與外界互動與表達,這些都需要透過系列的課程才能慢慢轉換與理解,而能漸漸從設身處地的方式來面對視障者,再把博物館的活動模式帶進去。

詳全文▲TOP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陶片陶片滿天下

文‧圖提供/宋怡靜


開始一天的實習工作!把陶片整理好!

實習前

  以前來參觀史前館時,一直想了解史前館的幕後工作,趁著大二暑假選擇了研究典藏組的考古部門實習。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來到史前館,見到實習指導老師與助理姊姊們後,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實習。

實習開始

  這次實習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整理陶片,二是典藏品盤點。

  實習指導老師先讓我們整理加路蘭遺址地表採集的標本,從沒接觸考古工作的我,一開始要看著同一片陶片研究很久才有辦法分辨它是哪個部位,分完部位後接著分辨它的質地、修復、寫標本編號、標注特徵、秤重、裝籃、統計資料,整理一袋就要花上很多時間,有時候會整理到忘我,忘了休息或下班,幸好地表採集的陶片數量並不多,否則可能要花上更多時間。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
    時間:105年9月27日至106年2月20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鳥瞰臺灣─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特展
    時間:105年10月6日至105年12月3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mi'aputr戴著花環的人們:下賓朗部落特展
    時間:105年7月27日至106年5月21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尋找東方金銀島-看見台灣四百年前東部村社特展
    時間:105年1月26日至105年12月18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
    時間:105年12月14日至106年12月14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青年藝術節-身體展演與文化實踐
    時間:105年10月1日至106年2月5日
    地點: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講座:

  • 博物館核心價值與社會責任
    時間:2016/12/15(四)14:00-16:00
    主講: 如常法師(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與談人: 林志興(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地點:本館2058教室

主題活動:

  • FUN 手作DIY 專區
    活動時間:2016/1/1 ~ 12/31(每週三~日)10:00-16:00
    活動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彩繪史前豬、大象、創意杯墊、獨一無二身份勳章、療癒系多肉植物盆栽等等多元手作活動,讓參觀民眾好逛、好玩、好藝術。 活動費用│依各項材料計價
  • 本館主題導覽(較適合親子參與)
    活動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活動人數:每場次20人(因場地限制,請包涵)
    請至本館二樓展示廳入口處登記
    〔11月〕臺灣櫻花鉤吻鮭之冰期歷險記
    〔12月〕遺失的衣角續緣~叩~叩叩~ 咻憶當年

 

特展教育活動:

  • 手腦並用瘋桌遊
    2016/9/1~2016/12/31(每週六、日)9:00~16:00
    教育資源中心
    透過玩,讓孩子認識台灣動植物及生態
    透過玩,讓孩子在世界上進行考古探索
    透過玩,可以玩出潛力、玩出創意、玩出競爭力
    史前館提供美國「玩具奧斯卡」得獎團隊設計的
    「台灣特有種」及「世界冒險」兩款桌遊 讓孩子懂得玩,培養積極、冒險、帶得走的能力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讓孩子對故事內容有更深刻的體認,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期待這些意義在孩子們間發酵。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
    日期:12/18(週日)10:00-11: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人,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

  》卑南文化公園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5年11、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