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選介:卑南族男子短褲及護腿褲片
文‧圖/王勁之、史前館
圖1.卑南族男子短褲paketu(早期型式)。 |
圖2.卑南族男子短褲paketu(改良的現代型式)。 |
圖3.巴布麓部落男子著短褲paketu。 |
圖4.卑南族男子護腿褲片katring dra mainayan。 |
圖5.卑南族男子護腿褲片katring dra mainayan。 |
在卑南族普悠瑪部落Puyuma的習俗中,當男性完成少年會所trakuban的訓練階段,他的父母或長輩會請託部落中的某位男性長者擔任教父,收受將屆成年的少男為義子,並在歲末大獵祭mangayaw時施行圍腰布的成年儀禮kipubetan。青少年男子在接受儀禮後,便加入其教父所屬的成年會所palakuwan,成為年齡組織中的miyabetan。miyabetan階段是嚴格的訓練過程,必須隨時聽候教父及部落長老的差遣,並遵從兄長們的指導。等到經過三次大獵祭的洗禮,教父會幫他的義子撤下藍色圍布,換上深色圍布,以表示身分的轉換,稱為kitubangesar(成為真正的青年)。
kitubangesar之後,卑南族男子的社會身分轉換為青年級bangesaran ,不但被視為真正的成年人,且可準備結婚與建立家庭。這樣的身分轉換也呈現於衣飾的變換。成為青年bangesaran,男子便可穿著短褲及護腿褲片。不過,卑南族的男子在結婚之前,通常僅在下身穿著短褲paketu,不會外加護腿褲片katring,藉此顯露大腿的結實與粗壯,宣告自己擁有傲人的體魄。
圖1及圖2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館(史前館)所典藏的卑南族男子短褲paketu(典藏編號19920500105、20010200013)。paketu具有精美的刺繡圖紋裝飾,並特別強調位於臀部及褲管下緣的繡飾。過去的青年級男子bangesaran大多僅著短褲paketu,上身則裸露或著短身上衣makiteng,裝扮簡潔以展現青年應有的俐落身形。穿著paketu時,腿部與褲管應緊密服貼,以顯示出肌肉線條的美感如圖3。當前往山林野地墾伐或狩獵時,就在短褲外加上獸皮或布製的護腿褲片,以保護腿部,避免在山林野地遭受草木割傷及蟲蟻叮咬。
卑南族的男子護腿褲片稱為katring dra mainayan或直接簡稱為katring。其製作方式是將兩片與下身等長的獸皮或布片以腰布帶縫接組合而成,在膝部與踝部兩邊各縫上綁繩,使褲片下半段可以包裹固定於小腿處。圖4之護腿褲片katring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館所收藏(典藏編號20043100003),具有織繡圖紋的護腿褲片,也是一種身分位階的表徵。男子必須符合卑南族社會的規範與期待,才有資格穿著織繡圖紋的護腿褲片。過去,男子在結婚之後或年齡已邁入壯年,才開始在短褲外加穿具裝飾性的織製或繡製護腿褲片。現在,男子到了二十多歲時,家中長輩便已準備好要給孩子穿的織繡護腿褲片,讓他們在參加祭典時穿著。不過在卑南族的不同部落中,情況也有些許差異。例如下賓朗部落Pinaski的青壯年即使已婚,仍偏好採用下身僅穿著短褲、不加穿護腿褲片的方式,以表示其幹勁與服務精神。
對於以上介紹有興趣並希望進一步深入認識的讀者們,歡迎前來史前館參觀「mi'aputr戴著花環的人們:下賓朗部落特展」(展期為2016年7月27日至2017年5月21日)及參考史前館的出版品《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穿上彩虹衣:館藏卑南族衣飾》主編暨共同作者)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