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老人與海〉:史前館與關山工商「館校合作」的歡喜收成

創作芬太奇

  為國寶說故事系列:玉上傳奇

回想‧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與觀眾分享學習的喜悅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18期 2016.3.1

為國寶說故事系列:玉上傳奇

文‧圖/黃勝泓、黃俊維


作者介紹作品的創作理念。

  很久以前,在那最古老的時代,天與地之間存在著一座高山。高山周圍是一片平坦寧靜的大地,即便在陽光照射下也沒有任何身影與生命,當太陽沉入地平線,夜幕揭開面紗後,更是為整片大地增添一份死寂。

  一天,原本平靜的大地產生異變,那座矗立在天地之間的高山與天際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引起整片天地劇烈的震動。那座高山因此出現許多裂痕,山頂也開始崩塌。隨著這股突如其來的震動,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夾帶著轟隆的響聲,從山上滾落至地面,並在跌落地面時變化成了各種生物。其中一顆小石子化為一個微小人形呆坐在原地,對自己的誕生感到不知所措,但眼裡卻充滿著好奇,這個人形正是我們人類的始祖。

  從這天開始,整個大地像是受到恩賜般被賦予了新世代,動物們一個接著一個適應了環境,開始繁衍後代,造就出生生不息的生態。但是始祖人類是一個例外,他既不健壯也不敏捷,又不懂得使用工具,一個人從日出忙碌到日落,還是沒辦法捕抓到其他動物來解決自身的飢餓,甚至還要小心提防其他肉食動物的襲擊,只能依靠著採摘野草與樹果艱難地生存下來。

  有一天,他不小心誤食了一株毒草,劇烈的頭暈與噁心使得他失去了行動能力,身體逐漸衰弱,很快便面臨了死亡。就在彌留之際,他僅有的意識則如霧一般穿過了泥土,不斷地往地底沉下去,彷彿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他的下沉。最終,他的意識停靠在一片翠綠的玉石礦脈上,他感受到這片礦脈發出的溫暖,讓他重新燃起想活下去的意志,並滲透進礦脈的中心,在礦脈中產生了新生命,從中誕生出一男一女。

  就在兩個新生命成形後,一陣來自地底深處的劇烈晃動和擠壓,使得地面裂出一道裂縫。碩大的玉石礦脈從那裂縫中突起,同時將這對男女一同帶到了地上。他們延續著始祖的意志,在周遭選擇了一處能遮風避雨的洞穴,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下來。

  雖然繼承了先人的遺志,但憑藉兩人合力也只能夠勉強生存,因為始祖人類的死因,他們在洞穴內的壁石上刻畫出已知的食物,盡量避免吃下未知的野草,並搭配採摘樹果的方式來維持生活。但這種方式使得周圍可食用的果實不斷地減少,偏偏他們對於地平線另一端充滿的未知感到擔憂,因此不敢離開這一帶,兩人逐漸陷入了困境。


作者介紹作品的創作理念。

  幾天後,兩人發現繼續這樣遲早會步入始祖的後塵,所以為了尋找其它能食用的果實,開始向另一邊探索。就在路經那塊誕生他們的玉石礦脈時,赫然發現礦脈遠比之前高出許多,如同一座翠綠色小山丘一樣。再仔細一看,發現在山丘頂部長出一棵小樹,令他們失望的是樹上居然沒有任何結果,反而是一根玉管垂掛在樹枝上。

  即便不如預期,但懸掛在樹上的那根玉管也引起了兩人好奇,儘管不清楚玉管究竟有何用處,也依然吸引他們想取下來。男人試著攀爬上山丘,卻不得其法,一直掉下來,身體上也出現了許多挫傷。

  但他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想辦法從各個角度來嘗試、累積經驗,在這辛苦的過程中流下的血汗在落地後便凝聚成一粒粒小巧的玉石,最終男人筋疲力竭地將玉管摘下,帶回住處並在洞外一片空地插上了玉管,寄望它能為現在的生活帶來改變。而在剛剛攀爬過程中所留下的血汗玉石,則被女人細心收集起來並串成一串玉飾,提醒著兩人這次努力的經驗,並紀念著這場奮鬥的結果。

  隔天,隨著第一道陽光落下,玉管發出了翠綠的嫩芽,嫩芽隨著太陽的照射而不斷成長茁壯,最終在日落之時,長成了一株參天大樹。就在兩人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大樹而略顯失望時,只見大樹枝頭生出了許多含苞待放的花苞,緊接著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兩人吃驚地看著眼前的景象,並期待著接下來的發展。隨著花朵的凋謝,樹上留下了一顆顆果實,兩人開始情緒高亢、興奮不已,彷彿在呼應他們的心情一般,那一顆顆的果實逐漸成長變大。


〈玉上傳奇〉兩位作者於作品前合影。

  最終,一株枝葉繁茂、結實累累的大樹挺拔立在兩人面前,他們不約而同摘下了這些果實來品嘗,香甜迷人的滋味解除了連續多日的飢餓感。更奇妙的是只見果實被摘下的地方會再長出一個花苞,沒多久又長成了一顆果實。就這樣,兩人有了充足的食物過活,讓他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有足夠的時間來開闢家園,繁衍後代。

  當他們有了孩子以後,正蓬勃發展時卻傳來了噩耗,兩人的孩子在狩獵山豬的行動中意外地遭到獠牙重創,還來不及回到聚落見父母最後一面,生命便到達了盡頭。兩人為此而傷心不已,女人整日以淚洗面,男人則在旁安撫,但他的眼眶同樣也泛著淚光。

  兩人為了讓死去的孩子能得到真正的安寧,便用玉石替他打造了一個喇叭形玉環,因為他們認為既然生於玉石,理所當然死後也要回歸誕生的地方,於是便在下葬那天將喇叭形玉環配戴在他的手腕上,希望以此為媒介,讓存在玉礦中的始祖靈魂可以握住他的手腕,引領他的靈魂回歸到礦脈中,與始祖一同在此地安心長眠。不久後,垂垂老矣的兩人一同到達了人生終點,他們的靈魂同樣受到了玉環牽引回到了礦脈的中心,身軀則成為了礦脈的兩道分支,繼續守護著族群的傳承。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學生,參與「歷‧東:為國寶說故事」─臺東大學華語系「文學專題」與「原住民文學專題」文創展,展期為2016/01/07-03/07。「歷‧東」官方網站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