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2:談喇叭形玉環與鈴形玉珠之佩戴方式─來自卑南文化公園PNPAB7的啟發

博物館頻道

  從另一角度看家鄉文化:104年度「聽‧說‧我們的故事」培訓研習側記

回想‧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遺址公園實習趣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08期 2015.10.1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遺址公園實習趣

文‧圖/呂佳玲

古早味童玩體驗營—相見歡。

  我是今年到史前館實習的實習生,在卑南遺址公園服務。在公園這邊,我們舉辦了各式各樣的環境教育體驗營隊,古早味童玩營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一個營隊。

  營隊主題是五○年代的童玩活動,我們帶著小朋友穿梭在時光隧道中,體驗古今不同的童年樂趣。我們一起製作了充滿濃濃古早味的竹蜻蜓,還玩了傳統式的打彈珠,製作了五○年代的小點心凍凍果,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新體驗,真的是非常有趣。如果有機會,真想邀請大家再次來到遺址公園,一起參加「古早味童玩體驗營」。
分組遊戲。
製作凍凍果。

  另外,遺址公園這裡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公園內所有的樹種都是屬於臺灣原生種,沒有路燈以及多餘的光害,夜晚的卑南遺址公園,可說是非常熱鬧有趣呢!也因為有這麼多生態資源,我們舉辦了「夜觀」活動。

夜觀昆蟲活動—樹枝昆蟲。

  首先,我們使用零散的樹枝及樹幹碎片,拼湊出一隻屬於自己的樹枝昆蟲,再放上由光臘樹製作的DEMO底座,頓時間,屬於自己的專屬樹枝昆蟲DEMO夾就完成了呢!

  接下來再由知名的生態導遊山豬老師,一同帶著我們探究夜晚中的公園內各種動物以及昆蟲,看牠們如何悠遊在黑漆漆的暗夜之中!除了公園內常見的斯文豪氏攀木蜥外,我們還見到了大型的人面蜘蛛、勾在樹上的蟬蛻、正在吸食樹汁的扁鍬形蟲,以及隱身在水窪中的樹蛙。是不是非常有趣又刺激呢?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帶著你們的寶貝,常來公園參加這類體驗大自然的活動喔!

夜觀昆蟲
昆蟲講座。

  在短短的兩個月實習中,我真的學習到非常多東西,也感謝史前館給了我這個機會可以進到博物館內實習。在卑南遺址公園的實習期間,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親近大自然了!除了時常在公園中探索大小不一的蟬蛻和知了,也常常在閒暇之餘在公園內散步,了解到更多的臺灣原生種植物。這些成長和發現,都是平常在課堂中學習不到的體驗!
蟬與蟬蛻。
彩繪陶罐。

  而在帶領營隊活動的過程中,我也感到自我成長的不同之處,變得更有創意與想法,也有了更多責任感可以承擔壓力與風險。在史前館中的新發現是,原來博物館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也積極地與社區互動,與部落社區一起合辦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讓「博物館」這三個字除了展示、保存以及教育的功能外,更多了「人文」與「在地性」的特色。這樣的結合,讓人不禁期待未來博物館會再與什麼做結合,成為一個假日休閒你非去不可的好去處!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5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