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趣‧逛:史前專『享』店──文創特展」
文/盧梅芬‧圖提供/史前館、七頂創意設計公司
1980年代以來,博物館賴以存在的原真性價值正在改變中。模糊中的博物館邊界成為趨勢,博物館與圖書館、紀念館、社會服務中心、學校、購物中心、劇院、公共公園、咖啡館等界線逐漸模糊(註)。在詮釋方面,博物館不全然依賴原真性的文物藏品與分類方式來敘事,而是多元使用有感染力的故事線或數位科技;博物館展示的敘事轉向,使博物館成了傳遞文化訊息的故事屋。如何擁有說故事能力,成為博物館研究人員與策展人員的新挑戰。
在此脈絡下,「趣‧逛:史前專『享』店──文創特展」(以下簡稱「趣‧逛」特展),試圖呈現一個傳遞文化訊息的故事屋。「趣‧逛」特展是一個沒有典藏文物實品的特展,那麼,他的展品是什麼呢?這個展覽結合當今主導文化政策──文創產業及數位科技趨勢,所以他的展品主要是從文物轉譯而來的文創品,以及互動裝置與動畫。
圖1:享關係系列─跳舞的人兒。 |
展品只是內容物,我們需先說一個故事(架構出敘事),故事裡面要有主角。「史前專『享』店」,是史前館的隱喻、或者是分身。我們希望傳達一個有別嚴肅、學術與知識導向的史前館,所以,以專「享」店的「享」──即分享千年前與現代人共通的價值,帶出文創品蘊含的非物質價值;並誘發觀眾對文物感知的感受力與敏銳度,文物的細節描述(如材質、尺寸)的介紹比例則降低。展覽須配備有在共通與差異之間互為穿透的能力──共通或共通價值,觀眾較容易產生共鳴。策略上,以親子與青少年為目標觀眾,選定「趣‧逛」概念,營造一個親子共享與青少年容易親近的空間。
至於「享」什麼呢?我們重新組織本館文物,提煉出「享關係」、「享頂真」、「享臉書」。「享關係」傳達與感受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靈、人與宇宙萬物,
親密的、合作的、敬畏的關係……(圖1)。「享頂真」傳達與感受史前人們製作生活器物的認真精神,不斷琢磨、慢慢推敲,並介紹臺灣史前時代最流行玉的時期——卑南文化,而臺東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式樣及數量最多、也最精美,可謂玉器旗艦店。「享臉書」則以各種史前臉譜或人偶為主角,每張臉譜傳達不同的心情、想像力(圖2)!
|
|
圖2:享臉書的各式臉譜。 |
專享店內的店員,也就是特展的主角,是由本館館徽且被文化部列入國寶的人獸形玉耳飾,以及卑南遺址出土的陶豬轉化而來。人獸形玉耳飾的兩個人像與頭頂動物,被拆解與命名為小佐、幼幼與小豹(圖3),展覽設計出小男生與小女生七嘴八舌對文物的各種解讀,在於鼓勵孩子對文物勇於感受、想像與探索;陶豬則化身為解說文物知識的洞洞豬,每當解說到文物的關鍵知識或美感,身上的洞洞就會冒出對「梗」的反應的氣體(圖4)。
|
|
圖3:小佐、幼幼、小豹。 |
圖4:洞洞豬。 |
這個故事主角的設定,撐出對人獸形玉耳飾的人與人、人與動物的關係的想像空間(圖5),也是將本館文物明星化的過程。這幾位小明星,也是文物小精靈,要和來參觀博物館的小朋友交朋友。
|
圖5:以人獸形玉耳飾為創作發想的「關係的想像空間」。 |
至於小佐、幼幼、小豹與洞洞豬在這個展覽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到底有哪些文創品、數位裝置與動畫呢?日後分曉。
(註):Gurian, E. H. (2005). A blurring of the boundaries. In G. Corsane (Ed.), Heritage, Museums and Galleries: An Introductory Reader (pp. 71-77). New York: Routledge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趣‧逛:史前專『享』店──文創特展」策展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