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文化保存與創新──談「傳統民族服飾娃娃特展」

回想‧迴響

  認真的臺東人情味──2014年地方文化館研習心得

回想‧迴響

  感動、感佩萬分滿點的社區精神──2014年地方文化館研習心得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83期 2014.9.15

感動、感佩萬分滿點的社區精神──2014年地方文化館研習心得

文/李冠澐‧圖/史前館提供(希望猴子工作室攝影)

唯有倚賴自然,共存共榮才得以永續。

  本次地方文化館研習活動,見識到每一個社區都好讚,用社區各團體組織力量大集合來支持自己的館。這樣的做法要很有「人和」的智慧與心胸,一方面要掌握資源,又要能分配出去。整場聽下來覺得最有印象的是鹿野文化生活圈,以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經營的紙教堂園區,他們連結整個社區的運作模式,都跟我服務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很像。不同的是,因為要永續經營的關係,他們早已發展成社會企業,賺取的利益再分配運用到社區,深深感覺這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部分──對於我們新港文教基金會這個已有27年歷史的非營利組織來說,要跨足做營利,到底要如何調整轉型呢?


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有好多老廠房的故事。

  廖中勳總幹事帶大家看鹿野社區,40年老茶行轉做文化產業的「新元昌紅茶廠」是很成功的案例。從開始整理廠房、展示珍貴的老機器與文物、加入文化之旅行程,開始帶進人潮,從原本店門拉開一道只賣熟客,到現在六道全開接待觀光客,員工則從10人增加到50人,就知道文化的注入,真的讓原本垂垂老矣的店家重現生機,「傳統」、「老」反而成為優勢。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分享的經驗,以桃米社區的社造為底蘊,進而結合在地產業推見學之旅,近年更努力做蝴蝶的復育,因為找回社區特色才是王道。或許有人說因為這些社區都是觀光景點,都有生意的需要。但是純粹的開店做生意不是更容易?不需要整理廠房變成展覽室,不需要上導覽解說培訓,不需要跟社區組織定期開會,而賺了錢又要怎麼公平分配更是大學問。因為要永續經營,自己的館自己救(這個研習主題非常切題!),所以打團體仗,在在考驗社區的溝通整合能力,相當不容易。


張天助阿公帶的導覽,讓人好感動。

  讓我感動萬分的還有池上社區,我被分配到由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會長張天助來解說的這一組,非常幸運見到這位知名人物,他就是林懷民老師書裡寫到的農夫。池上人非常有遠見,池上農夫可不是泛泛之輩,在這裡都見識到了。從他精采的簡報分享,不敢相信眼前是一位農夫,景點導覽解說也很棒。池上之美當然不在話下,回到歷史的前端,要不是有這樣一群捍衛鄉土的農夫不讓稻田給任何外力插上任何一支電線桿,又何來今日的觀光勝地?文化,跟很多事情比較似乎讓人覺得可有可無,我們這些作文化的常被鄉民認為唱高調,誰料想得到它會成為民生大計關鍵的那把鑰匙呢?

  除了稻子很有名,池上鄉文化解說員協會現在也起步做無毒蔬菜,從栽種、供遊客預約享用健康風味餐,未來預計發展會員繳費栽種、配送的制度。從張天助先生的導覽裡聽到,他自己也即將有一個館舍來陳列農具、農村文物。文化是門好生意,在池上這裡做生意前,要先準備的似乎不是大筆資金和店面,而是你有多少文化能量,你夠了解池上的歷史嗎?你有共同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理念嗎?唯有倚賴自然,共存共榮才得以永續,真的是令人感佩萬分!

  最後一天匆匆忙忙地在史前館裏聽導覽,優質的解說員李虹妮小姐說了很多好聽的故事,或者是說在我耳裡聽起來就像故事一樣好聽。我本來就愛聽導覽故事,不管聽什麼導覽總是湊在前面,這天聽導覽聽到都快哭了,哭點在哪裡真的不懂,可能是聽到這麼專業、流暢的導覽,見證臺灣歷史的種種,臺灣的歷史地理這麼豐富與浩瀚,那些骨頭、瓦片、動物模型等等全都有了生命,上演一齣臺灣的史前文化,深深震動我心。

  我本來就很愛臺東的山海景觀,視野開闊,雖然是來研習卻也是沉澱放鬆,整趟三天課程規畫每一堂都很精采,行程安排順暢,感謝史前館這麼有質感的承辦單位,才會呈現有質感的活動。不管是心靈上還是知識上,這次研習我滿載而歸。

(本文作者為新港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2014年地方文化館人才專業培訓課程臺東場「永續經營:自己的館自己救」參與學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