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史前館瞑嘛開「Am到午夜」
文/劉少君,圖/謝昀珊
自1977年起訂定518為博物館日以來,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將每年5月18日訂為「國際博物館日」;並且從1992年開始,協會每年都訂出一個特定的主題,以結合全世界博物館的力量,鼓勵民眾前往參觀、認識,以及親近博物館。
今年2013年的主題以平等且多元的眼光匯集博物館之於當代的基本定義、強調博物館固有的普世本質以及正面的社會影響。主題含括博物館事務的複雜性,並試圖回應其之於社群發展與人文匯聚的促成作用。
文化部為呼應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 Social Change,以「瞑嘛開──518創『憶』博物館日」,整合全國各類型公私立博物館共147座共同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此次開創首例的「博物館暝嘛開」概念,串連全台45家博物館於518當天舉辦「夜遊、尋寶、逛展」等夜間開放系列活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在今年也特別響應文化部的瞑嘛開活動,特別在5月18日當天舉辦一場以原住民樂舞共歡為主題的「Am到午夜」。能夠成功舉辦這場活動,是利基於史前館自2004年起辦理的「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教育計畫」,深耕原住民樂舞工作,以部落為主體、博物館為舞台運作模式,扶植傳統樂舞發展,迄今已奠定5個族群8個部落樂舞團隊雛型。
今年5月18日的原住民樂舞「Am到午夜」活動,邀請了達魯瑪克部落樂舞團隊,該團隊近年來經常赴各地演出,頗受各界重視;另外也邀請臺東高中和關山工商學校原住民藝能班的學生一起同歡;臺東高中和關山工商的原住民族樂舞都是高中職民族樂舞比賽的常勝軍,編排的舞蹈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與熱力,無論在視覺上的力與美或是優美的歌聲,都帶給當天夜間在場所有民眾一個極大的享受。
當天史前館瞑嘛開的晚上,活動相當精彩,樂舞表演兼具部落的傳統歌舞及高中職原住民青年的活潑創新舞蹈。活動一開始是由臺東高中帶來了「太平洋的風」,團體舞蹈的律動讓現場一開始就High起來了,果然青年就是這麼有活力,身為阿美族也算青年的我,就很想加入他們的行列。另外一支舞蹈是同學結合水袖表現的創新獨舞,表演的同學相當投入,可以感覺得到自己本身很喜歡這支舞蹈;也能看到新一代青年人創新舞蹈的用心。
接著由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以悠揚的歌聲傳唱了兩首《贊頌達魯瑪克》、《小米除草祭》傳統歌謠,在現場聽到的整個氛圍是那麼的自然,音響也變成了立體聲,一下從台上傳來、一下又從後方唱起,原來有些部落的長老在台下也跟著哼唱,好像今晚就是部落的場域般自然的發聲。
達魯瑪克部落青年團還唱了一首令人動容的《暗戀之歌》,那種傳達男女青年內心的情愫,欣喜中帶有憂愁的心境,也觸動了包括我在內的年輕男女。尤其是「勇士舞」出現時,不論台上舞者的律動、主持人的吶喊、部落男女的吆喝聲,就像競賽般此起彼落,帶領全場的情緒到達最高點。
在這場史前館瞑嘛開的夜晚,關山工商的「傳承」也是特別編排的勇士組曲,結合傳統與現代舞蹈表現,有別於達魯瑪克部落青年團的勇士舞,形成另一種力與美的表現,讓人看了熱血澎湃。關山工商還準備了幾首歌曲,那是歌舞指導老師胡待明帶來的「撒布優」等多首歌曲;胡老師是排灣族的聲樂家,他優美的歌聲,想起來還不時令人回味。
這場特別的夜間活動,除了原住民樂舞晚會外,還特別為達魯瑪克部落安排導覽史前館的臺灣南島語族展廳及「Kivala(我們交個朋友吧)── 一段台、德部落樂舞交流情緣特展」,讓族人們認識臺灣不同原住民族及部落樂舞內涵的深度展出。
今年518博物館日對史前館來說相當特別,除了全天免票入館外,晚上9點還安排定時導覽活動,以夜間進行展廳參觀來說是一項新體驗。特別專程出席的文化部資源司蕭賢明專員,以及史前館張善楠館長都因為活動的熱情一直參與到最後,結束時還與在場的原住民青年一起共舞。文化部蕭專員表示,史前館配合開館時間延長至夜間10時,在現場三百餘位觀眾熱情的掌聲中,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渡過一個不一樣且愉快的夜晚。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2013年史前館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負責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