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新書介紹

博物館頻道

  史前探險life秀:卑南遺址上穿越時空的實境秀

南島文化專欄

  在地好地方,大家一起來kituru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50期 2013.5.1

史前探險life秀:卑南遺址上穿越時空的實境秀

文/楊淑玲,圖/林頌恩

  為了辦理史前探險life秀的活動,我陷入了時空錯動的轉輪,掉落在一片史前的荒野中,我並沒有像魯賓遜一樣飄流到一座無人小島,但卻彷彿穿越三千年的時空,經歷了與世隔絕的史前生活。

序幕:生活從一件石器開始


哇~~原來史前人磨石刀這麼辛苦啊,用力用力完成!

快來用自己剛剛做的石刀切肉,好好吃喔!

  在史前的荒野中,有溫暖的陽光照耀大地,微風拂過原野,舒服極了,但孤零零一個人可以做什麼?過沒多久,肚子便開始餓了,該做些什麼來填飽肚子呢?

  眼下望去只有一片森林,這時候樹上除了葉子外,只剩零星的果子,看來只有想法子摘些野果充飢,但要怎麼摘取這些果子呢?似乎得想辦法找到工具。但身處荒野,凡事得靠自己動手做,於是就地撿了一塊石頭,敲打半天始終不成器,看來以石攻石製作石器工具的技術沒想像中簡單。這下該如何是好?

  一路走著走著,來到了一間家屋前,地面上鋪排整齊的石板,但石牆內好似一片廢墟。地上散亂著一些光亮的黑色石片,有的十分尖銳,有些質地相當堅硬,隨手撿起一塊石片敲敲打打,沿著周緣先修整出方正的形狀,大小剛好適合用手握持。試著用它摘了幾片葉子,發現要將石頭磨利才好用,於是將它放在較大型的石頭上磨出鋒利的刀刃,使用時果然省力多了。

  這些石片經過打擊,做成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的粗材,帶在身上就可以隨時變出要用的生活器具了。沒想到這些看來不起眼的石材花了七天七夜才辛苦完成,這真是需要體力和毅力的一項工作。

第一幕:河邊取水

  做完石器的敲擊工作,在天黑前走到了河邊,想找水喝順便洗個澡,發現河水中有一些泥土黏黏的。生起火來準備過夜,附近乾掉的泥塊不小心碰到了火堆,居然變成了紅紅的硬塊,有幾個燒得很像盤子,那就把它拿來當容器用吧。

  在河邊生活了將近十天,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泥土用力搗碎,加水攪拌,然後捏塑成罐子和瓶子。撿了一些茅草覆蓋等它變乾,再用一些木頭放在四周點火燃燒,一件件可以用來裝水和煮東西的陶罐和瓶子就像變魔術一樣成形了,而且還不會漏水呢。

第二幕:劈竹成牆

    

男孩子敲竹子,再看叔叔們示範如何把竹子變成竹片。


來挑戰看看史前人的工具。


挑戰的結果覺得是史前人真的不簡單啊!

在大姊姊的教導下,來做史前風的項鍊喔。

  回到了那像廢墟的石板間,四周除了低低的一排石牆外,上面並沒有覆蓋任何屋頂。想起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叢竹林,用身上的石材隨手磨了一件石斧,砍下了一些竹子,將每根竹子的竹節劈開,就成了一片片的竹牆,正好用來做牆壁,上面再覆蓋一些茅草,就變成一間美輪美奐的屋子了。

第三幕:開荒墾地

  吃了幾天野菜,雖然不再飢餓,但卻感覺吃不飽,為了找尋其它食物,到處不停地走動。有時採了一些荒野中長出來的小米,煮了吃卻不夠量,那就想辦法看能不能用種的?於是選了一塊屋旁的土地,用石斧將大大小小的樹木砍除,放火燒掉後用石鋤墾地種植,希望今後就有吃不完的小米。

第四幕:剝麻串珠歡慶歌舞

  小米是靠天賞賜祖靈保佑才能豐收,天地神靈化作夜夜巡守的小精靈,看著即將收成的小米,不禁高興地手舞足蹈。為了感謝神靈庇佑,決定用飽滿豐盛的小米祭拜神靈,好好歡慶一番。

  慶典前記得要盛裝打扮一下,除了悅己,更能娛人娛神。為了找尋素材,沿著溪旁小徑走到了海邊,沙堆上有許多漂亮的石頭和貝殼可以用來串成項鍊,戴在身上就成了一串串美麗的飾物。就在海邊挑撿了一些天然的石頭和貝殼帶回加工,準備盛裝打扮歡慶歌舞。而歌舞要穿的衣裳也是就地取材,將苧麻剝取纖維後,編織成一件件五彩繽紛的天然麻衣。趁著月色朦朧的夜晚,人聲伴隨著杵音在冉冉升起的煙影中,度過了神人共歡的時刻。

女孩子練習搗糯米,再加上花生糖粉就是好吃的麻糬。 大家在月形石柱前一起牽手唱跳。
    

幕終

  接下來的日子也許還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征戰、弓箭、祭典、不斷從遠方傳來的聲音,似又被召回到那遙遠的過去……史前探險life秀,主角就是你自己。

場記

    

史前人在一天的結尾最高興的應該就是這樣吧,在火堆旁烤肉慰勞彼此一天的辛勞!

  史前探險life秀籌備的過程中,國定遺址卑南遺址的真實場景提供了很多現成的素材,那一件件在展廳中陳列的石器,究竟是誰打造的?又是如何做出來的?陶器訴說的故事是一場火與土的奇遇嗎?整個燒陶過程在過去的時空曾經真實上演過,又如何讓它重現呢?還有那已經消失的生活場景,能再次上演嗎?種種疑問等待這場秀來解開答案。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