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國際頻道
  一個沈重的感受──日本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參觀

來自部落的聲音

  以藝術創作深耕孩子與土地的關係──初來國小泥偶動畫劇場合作教學感想

來自部落的聲音

  讓族語教學更活潑、更具生命力──初來國小泥偶動畫劇場合作教學省思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46期 2013.3.1

一個沈重的感受──日本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參觀

文‧圖/Mayaw Kilang

  現今臺灣民眾正面對一個嚴肅的課題,那就是核四未來是否要運轉。談到核能發電,不禁回想起2012年12月南科分館籌備處團隊自費至日本進行博物館的考察,俾利於未來南科考古館的營運,其中一站曾至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參觀,其感受至今仍五味雜陳。

  1945年,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僅剩日本仍未投降,美國為了能夠儘早結束戰爭,遂同意使用原子彈,於日本時間該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投下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其後果除造成廣島嚴重人員傷亡與建築毀損,更震撼了全世界,雖然促使日本宣布投降,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世界卻正式進入了核武時代。

    

廣島市電車軌道。

廣島縣物產陳列館遺跡。

遺跡的解說。

世界遺產標誌。

  搭乘日本火車到達廣島站後,轉乘市內輕軌電車,往廣島和平公園邁進。一路上望著繁榮且整潔的廣島市區,很難想像這裡曾經遭受到原子彈轟炸。看著長滿翠綠青草的電車軌道,似乎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生命力。

  當我們到達下車地點時,綠中帶黃的行道樹、湛藍的元安川,直接映入眼簾。穿過行道樹,矗立在前方的,卻是一棟斷垣殘壁,僅以鋼骨連結的建築,這正是知名的廣島縣物產陳列館遺跡。靜靜站在這棟建築物前,看著解說牌,彷彿聽到這棟建築正以呢喃之語訴說他的故事。

  此處曾經是廣島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建築,也是廣島商品的重要展示館,但經原子彈爆炸後,所有的風華均灰飛煙去、雲消塵散。當時的痛苦,也深深刻畫在這棟建築僅存的結構上。雖然解說牌旁有一世界遺產的標誌,顯示這棟建築物已經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其他地區,這一定是極為光耀與值得慶祝的,但廣島市民一定不想要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而寧可要世代的安全康健。

    

和平之燈與展示館。

  心思正盤旋在這棟建築物時,遠方的和平鐘聲,正點醒我們仍有其他的故事。過了元安橋,走過和平紀念公園,看到圓拱狀的和平之燈,其中央點燃一道不滅火炬。面對火炬,可以看到遠方的物產陳列館遺跡,兩者結合,正是物產陳列館遭受原子彈烈火燃燒的意象,而和平之燈旁的原子彈死難者慰靈碑,正好有日本人團體與韓國人團體在進行追悼活動。仔細看著慰靈碑的解說,這才瞭解,原來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時死了許多的韓國人,那麼當時有沒有臺灣人死亡呢?這是我心中的納悶。

    

展示館東館展示。

  跟著群眾的腳步,我們也進入和平紀念資料館內參觀。資料館分為東館以及本館,參觀動線從進入東館一、二、三層開始。正在準備要進行文物參觀時,突然一陣巨響,好像一顆炸彈在身旁爆炸,原來是入口內以大型液晶螢幕與揚聲器播放核爆影片,這種方式的確達到震撼的效果,特別是一邊觀看文物與解說,一邊聽到爆炸聲響,讓人印象深刻。

    

東館展示之手錶,時間停在8:15。

  東館一樓主要是以模型、影像、照片與展板,介紹廣島原子彈爆炸前後的展示,以及原子彈發展的狀況。空間的分野是以一只當時停留在8點15分的手錶文物,面對文物右側是原子彈爆炸前的廣島市展示,左側則是爆炸後的慘狀。

  看著說明,顯示當時原子彈是設定在廣島市區上方約600公尺處爆炸,而非直接掉落地面引爆,但所帶來的高溫火焰與輻射,仍瞬間夷平市中心所有物品,令人感受到當時原子彈威力。到了二、三層,則是介紹核武時代的現狀與廣島市民祈求和平的願望,讓觀眾瞭解,世界許多地區與人類正戮力於結束核武時代與迎接真正和平的到來。

    

本館展示之廊道。

當時遺留下來的破碎衣物。

廣島市區爆炸後各種燒熔之玻璃器。

本館有關居民遭受爆炸後之模型。

遭受輻射傷害後之併發症展示。

  走到書籍賣店,挑選幾件圖冊,本以為已經結束展示,通過一道昏暗的走廊,心裡正盤算要搭乘何種交通工具離開時,突然發現走廊盡頭不但未見亮光,還比走道更為黯淡,穿過走道後,才發現進入了本館。本館只有一層,整個布置是仿磚瓦建築內部裝潢,但磚瓦似乎隨時會從上方掉落,而身邊放置的卻是數件極為殘破,又帶有焦黑的衣物,原來這些衣物是當時所遺留下來的文物。

  之後則是擺滿許多燒熔扭曲的玻璃器物,以及一個裝滿焦黑飯粒的殘破鋁製飯盒,顯示當時的溫度。另外還有一些地面磚瓦,上方映有清晰的黑色人形圖案,正是當時來不及躲避的人們,被高溫蒸發後,在磚瓦上所留下的痕跡。館方也夾雜著如同遊樂場鬼屋的設置與人偶,重現當時爆炸後,沒有在第一時間死亡的人們,如何拖著斷肢與皮膚成為液體的慘狀。

  繼續走著,一系列的照片,展示呈現那些遭受輻射傷害的市民。看著照片,理解到即使當時沒有死亡的市民,但因受到輻射線的傷害與污染,數年後產生癌症病變而死亡,其痛苦程度絕對比第一時間死亡者要高。

  館方另外還以圖畫展示當時原子彈爆炸後,廣島上方堆積充滿污染物的雲層,因遇冷降下黑雨,淋在廣島市民的意象。走出展示館後,立著一座座小型液晶螢幕,播放當時倖存著的心聲,我也無暇仔細聆聽,因為心中的沈重,已無法再堆疊任何有關原子彈爆炸的痛苦經歷。

  參觀完這個資料館,我們並沒有感受到日本意圖推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角色,也沒有看到日本人譴責美國人怎可在其本土投下原子彈。但整個資料館參觀完後,會讓觀眾是以一種身為人類的普世立場,瞭解到相互傷害後並不會有任何人與生物及環境會是受益者,唯有追求和平,才是人類長久的目標。

(作者現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