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新書介紹

博物館頻道

  史前探險life秀:卑南遺址上穿越時空的實境秀

南島文化專欄

  在地好地方,大家一起來kituru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50期 2013.5.1

在地好地方,大家一起來kituru

文‧圖/林頌恩

  台9線中興路374.5附近、公東高工校門口斜對面,自2013年春天以來誕生了一家非常低調的「黑店」。稱為黑店,是因為黑底橘字的招牌很不明顯,從外觀看來一點都不強調自己是做生意的店,若不注意觀察,一下子很容易便經過而不察覺。然而這家店之所以崇尚深黑色與暗藍色的基調,是因為這裡是一處排灣族人盡心協力在市區打造的心靈綠洲,就像族人的黑藍色傳統服予人的感覺般,低調中帶著高雅寧靜的氣質。這裡是kituru,排灣語的意思是「學習」、「練習」,這麼一個店名,帶有在不熟練當中仍謙虛潛心反覆操作自我磨練,執著往想要前進的方向踏實前進的感覺,反映了店主人開店的想法與人生的態度。

  老闆娘艾古(aiku palidrau)是金崙部落的排灣族人,她跟妹妹撒根恩(sakenge palidrau)先前曾在史前館委外經營的紀念品店工作,擁有很多向遊客介紹原住民工藝產品、音樂CD與主題書籍的經驗。她們更早之前在原社手創生活館待過,同樣也是推廣、製作原住民手工藝品的地方,因此長期以來很能明白原漢相遇之間看待文化的種種視角並進行溝通上的轉換。

kituru低調的黑店外觀。
kituru的空間,有著安靜低調的藍黑色系,是來自排灣族的傳統服飾色彩。
    

  儘管如此,艾古有自己的脾氣跟想法,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她覺得在不斷解說中很容易感到貧乏與被掏空,自己很熱情的介紹卻不見得能讓很多人聽懂她內心真正的在乎,她很想找到一個可以把感動的感受傳達出來的空間,不用說得太多太用力,而是可以讓來的人感到放鬆自在,不用經由刻意導覽就能認識原住民,自然而然從空間的意念就能感受出她與先生比亞(pia rhusagasag)在排灣族母體文化獲得感動與力量的源頭。

  比亞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土坂部落族人,比亞在父親的支持下從小深浸排灣族文化,個性憨直耿介的他總以最土最真的方式去接觸學習自己的文化、祭儀跟古調,逐漸成為身體裡有著排灣老靈魂的青年人。艾古很疼惜自己的丈夫,覺得支撐他這麼大的文化力量,一定要有個方式可以被自然分享出來,如果可以在臺東這麼多個族群的地方開家屬於原住民的店,又能跟各方好友分享原住民的聲音與各項訊息,那麼一定是再棒不過的事情。

臺東終於有一家專以原住民音樂、手創、書籍為主的店面。 聖華的空間設計,以仿造石板層疊的方式用木頭疊砌成牆面。

  在史前館紀念品店進貨批貨的經驗,讓艾古知道來臺東的遊客對於尋找原住民音樂及書籍相當有興趣,事實上臺東本地人尤其是原住民在這方面的需求也很高,於是趁著比亞退伍,她想打造一處結合咖啡、原住民音樂與書籍的複合式迷你獨立書店,讓很多交流與對話的也能在此發生。

  艾古找上曾在臺中做空間設計的朋友謝聖華(cudjuy maljugau),聖華是壢坵部落排灣族人,做事情很有自己特別的敏感度與直覺。雙方憑藉對文化、土地的熱忱,在溝通上不用講太多便很快有共識,就是要一個Paiwan的店,有Paiwan的感覺。

  在這個理念下,聖華重視的是空間傳達出來的精神,希望可以把文化的感動在此分享出去。所以他不想一次把所有的空間填塞得滿滿,尤其是不想用外界對於排灣族藝術停留在圖騰視覺的刻板印象那樣,而是強調內在底蘊更低調的精神,他想讓空間可以隨著時間與主人的呼吸,慢慢長出這個地方自己的樣子。

吧台也自己學習DIY的過程。
讓男主人比亞苦盡甘來的藤編吊燈,散發出寧靜的燈光。

  於是聖華花很多時間一次次在感覺那個空間,傾聽這個空間想告訴他要變成甚麼樣的Paiwan模樣。透過上一階段的成形,再去感受下一階段的設計要怎麼走。所有的工作團隊都在這樣的感覺下做空間的調整與改變,感受kituru的逐漸成形。到了最後階段請長輩來祈福時,當大家在一進門的牆壁掛上有著部落生活與老人家的大大小小相片框時,艾古感動到莫名地哭了,她感受到這個空間有著祖先的祝福,要他們在市區可以成為與許多人分享部落文化的平台。

    


kituru男主人比亞寫在牆面上的話,也是他們看待文化與生活的態度。

  而為了要讓空間有著主人的參與跟kituru(學習)的呼吸,聖華教艾古跟撒根恩姊妹倆如何練習自己做桌子、做椅子、磨木頭,可把她們搞得累死了,但結果卻是豐碩的。她們從三天磨一張桌子,到最後半天可以磨出三張桌子,這些學習經歷的甘苦談,讓kituru到處充滿可以說故事的物件,因為這些散發細節的手做成品,是外頭買不到也無法被制式化複製販售的傢俱品。

  為了開一家店而增加自己學習請教的機會,同樣的也展現在男主人比亞身上。為了做出符合Paiwan風格的燈飾,他特地向舅舅學習怎麼做藤編,打造出具有樸拙質感的燈罩。從小桌燈到大吊燈的漸進式挑戰,要怎麼弄平整尤其是在邊緣做出一整排好看的收編,可讓他的手指頭受盡折騰,卻也成為他日後靦腆笑著分享自己學習故事的感動來源。

    


kituru的老闆家人。

  「kituru那裡,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說故事。」最早,小米工坊的浦辰就是這麼跟我形容這家店,呈現艾古他們對於打造這個空間的用心,還有所有協助他們圓夢的朋友幫他們量身打造的擺飾跟作品。來到kituru,如果有時間跟艾古和撒根恩聊天,就可以知道很多開店的故事、知道很多他們如何在自己文化裡學習跟前進的故事,此外也可以知道他們怎樣再從這個空間獲得回饋、鼓勵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故事。艾古說,有一回,有兩個排灣族的妹妹們來到這裡,很自然就聊起天來,聊著聊著,兩個在都市生活很久的妹妹忽然覺得親近自己的文化很重要,覺得想回來臺東了。艾古覺得,如果開一家店可以讓很多人因為相遇而在想法上有機會變得不一樣,或是引發下一步的計畫,那麼這裡就不會變成只是一個消費的空間,而是可以分享文化、生活與生命的地方。

  隨手翻開kituru的留言簿,裏頭有著在這裡安安靜靜喝飲料看書的客人對kituru的感謝,也有跟艾古聊天之後更親近原住民的感動,其中一則寫道:「聽了很多排灣族的故事,第一次有機會用這麼生活化的方式接近原住民的文化。」我想這就是當初艾古跟撒根恩想要營造一種生活空間讓人自在接觸原住民文化的用意吧。

    


在kituru空間的藝文活動與議題分享。

  還有一則留言是來自兩個都蘭部落阿美族青年的感想:「kituru是個有靈魂的空間,也是充滿溫度、故事……有內涵的地方」、「迷失方向的Amis,迷途之中終於找到了【Kituru】,原本疲憊的身體,得到了休息,心靈也得到了滿滿的能量!『我的族語喚醒了我的靈魂,我的族語是通過我的靈魂之窗。』」他們的留言,剛好跟比亞寫在廁所牆面黑板上的想法一樣:「文化是一個靈魂,也是一個價值。語言則是文化的生命,是通往祖靈的橋樑。」 我想,kituru正在以她自己的方式,與許多人也與養成他們自己文化的源頭跟自己練習相遇,在這條不斷學習的人生路上。

  開店幾個月以來,kituru自己也在不斷練習跟嘗試。首先是辦理各項活動如講座、表演、影片欣賞等,讓來到這裡的人可以互相交流。最近則推出迷你主題書展,將店內蘭嶼達悟族的相關書籍、音樂、文創產品做主題角呈現。日後也想打造一日廚房,讓有著好手藝的朋友可以把這裡當作分享美食與話題的平台,說不定很快就能在這裡吃到比亞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正宗山東蔥油餅咧。而對我來說,最近kituru讓我最愛的嘗試便是引進拉勞蘭小米工坊讓人驚豔不已的瓜酪米起司蛋糕,讓部落的西點產品多了個行銷平台,也滿足我這饕客就近大快朵頤的願望,與kituru特調奶茶真是絕配。相信未來kituru還有很多在練習的可能會發生,不斷變化的低調成長會是這個在地好地方迷人的地方。

(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