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另一種多元文化的雙向交流─首次東南亞文化動手做教學到校推廣經驗談
漢畫像石藝術館
貼近族人的心‧豐富Bunun的歷史─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策展團隊感言
史前館電子報第141期 2008.10.15 
   

漢畫像石藝術館

 文‧圖 / 夏麗芳


漢畫像石藝術館入口

漢畫像石藝術館的北館建築

生死相依男歡女愛主題展出

車夫山畫像石墓

漢畫像石裝飾的祠堂

淺浮雕的生活圖像

陰線刻的生活圖像

  來到中國江蘇的徐州,造訪了構造各異的漢墓、栩栩如生的漢畫像石、惟妙惟肖的漢兵馬俑,領略中國歷史中並稱『漢代三絕』的文化風采。從「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兩漢看徐州」的描述中,可見江蘇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的豐富。

  中國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視厚葬儀禮是一個厚道行為的表現。西漢時期江蘇徐州地區流行崖洞墓的葬式,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所謂「漢畫像石」就是類似現今生活圖像的照片,而漢代人在尚無攝影技術時,只得以石刻壁畫方式來描繪當時的生活情景,而用來裝飾墓室或祠堂內。漢畫像石藝術的興盛,是漢朝期間徐州經濟繁榮、生活殷實的一個反映,因此,徐州就是中國漢畫像石最集中分布的地方之一。迄今先後發現完整畫像石墓近30座,而徐州地區出土漢畫像石700多塊,其中500多塊的畫像石收藏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要想欣賞漢文化的這一大特色,走訪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千萬不可錯漏的。

  位於徐州九里區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背靠雲龍山西坡,前臨碧波盪漾的雲龍湖,占地1萬平方米,藝術館有一幢復古建築的北館及一幢新式帶著古典的三層樓建築,由當代藝術大師李可染先生題寫館牌,於1989年10月1日建成開放。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外觀並不見特別突出,米色系的石牆石屋融合於公路旁。踏入館內大廳一大片的高窗直透屋頂,窗外一片紅楓綠樹景緻直入眼內,窗淨几明的透著一股平靜安詳。二三樓層的展區採光,大多是利用窗戶或屋頂多處設置的金字塔型天窗的自然光源,不足處再設置照明光源補強,不僅使得展區非常明亮,也達到了現今最夯的節能減碳功用。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收藏、陳列、研究漢畫像石珍品的專題性博物館。一樓展出畫像石精品的拓片。二樓展區展出有祠堂敬祖、神道石雕、祠堂、天工神韻、透雕龍形斗托及藻井等主題。三樓展區展出有絲國天衣漢服華影、耕耘稼積飲食為天、如羽軍斯飛宮室建築、麗服楊青見樂舞百戰、車夫山畫像石墓、分曹並進六博游戰、出與入夫夫車寶馬雕車、歷史故事抑惡揚善、生死相依男歡女愛、光怪陸離神話傳說、墓室建築及漢碑刻石等主題。

  徐州漢畫像石就是一部漢代歷史記錄,題材豐富,以人物活動為主,用圖像呈現著當時的原始圖騰、農耕生產、官府活動、歷史故事、神話幻想、傳說故事、儒家教義、神仙思想並陳的豐富生活內容,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漢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信仰等的各個層面,真可以說是一部鐫刻在石頭上的大漢王朝史詩。

  漢代畫像石取石為材,雕鑿以國畫天地,雕刻技法雖有陰線刻、淺浮雕兩種(西漢大多為陰線刻,東漢多用淺浮雕的雕刻方法),然而線刻細膩真切,有陰柔之麗,浮雕渾雄蒼健,有陽剛之美。畫風質樸簡潔,雕刻渾厚有力,藝術特質氣韻而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刻繪裝飾著神道、宗祠、地宮,形成了一個時代藝術形式的代表。漢畫像石雕刻不僅在中國美術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並負起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同時與蘇州明清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刻,並稱為「江蘇文物三寶」。參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猶如置身於瑰麗的歷史畫廊之中,能給您帶來知識的啟迪,藝術的享受。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