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港口遺址玉器系列(四):項飾及其他飾品
被你深深的打到─致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的策展夥伴
史前館電子報第140期 2008.10.01 
   

被你深深的打到─致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的策展夥伴

文‧圖 / 林頌恩


辛苦所有這段路挺進過來的兩館人員囉!

大家來佈置展場的戰場沙包。

開展前兩晚的解說訓練衝刺。

開展當天長輩們揮舞著日本國旗高唱軍歌

兩位阿公坐在特製的相館影像區前留影。

開展當天族人帶導覽解說。

「看~~這是我爸爸耶」提供照片的幾娜很欣慰的說。

  「Taupas‧日本軍-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展覽。

  在那個烽火漫天的年代,人能夠活著下來已經很不簡單,哪能夠想到,還要去刻意保存些什麼東西留下來呢。看能不能找到什麼當展品?!那是博物館人的想法吧,是文史工作者的想望吧,對這些歷經身心重創的長輩與家屬來說,把他們的親身故事拿來當作展覽,還要翻箱倒櫃找出什麼東西來,這豈不是在擾動他們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生活嗎?

  然而這場擾動所激起的漣漪,正在緩而有力的拍打著岸邊。

  本館向來推動「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計畫」不遺餘力,從2006年開始有了與部落合作巡迴展的經驗,正想說今年可以怎樣用「一起走一段」的概念來與哪些原住民地區文物館合作展覽計畫,就得知原民會「大館帶小館」的計畫訊息。於是在今年五月,確知將與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合作展覽之後,我拿著手上僅有兩地部落巡展經驗值的PPT,來到此地文物館展開我的賣藥之旅。葫蘆裡的膏藥內容不外乎展覽與部落連結的可能性、策展動員過程中可能引發的部落工作效益……很高興的是,在座幾位朋友紛紛肯定辦展的重要性,並且提出他們對於展覽的想法。駐館規劃員達亥就說,他們在地一群文史工作者,先前就有想說今年要訪談鄉內曾去打過南洋戰爭的老兵,剛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做成展覽來試試看,反正這是他們已經預定要著手的主題不妨一魚兩吃。

  一開始在聽到這個構想時,說實在,我是有點持保留態度的。一來是訪談工作根本還沒開始,只存在於大家腦海的想像跟期待,若要對應九月的開展期程,屆時能否順利完成,皮一定要繃得很緊。二來是訪談對象是否充足,訪談結果能否生產出足以做出展覽的資料,這也是個未知數。三來是會有足夠的物件可以展出嗎?在逃命與保命的年代,軀殼安在已是一大幸運,若是沒有展品,只能靠展場面板與裝置來撐場,那不就是考驗策展團隊的能耐與觀展群眾的耐心嗎?然而既然這是現場大夥提出的想法,在尊重族人的意願下,我想那就一起來試試看吧!

  結果這一試下去,才是驚濤駭浪的開始。在主題確認給地方館輔導團隊藝術廣場多媒體公司之後,沒多久達亥就跟我說:「怎麼辦?Taupas阿公,過世了~~」這個展覽的名稱是以曾經當過海軍到南洋打仗的Taupas(王勇武)阿公為命名,原本我們還在想像開幕式時要怎樣邀請阿公來讓阿公很高興,結果你光想像片子要開拍忽然男主角掛掉那種震驚、錯愕與無奈所帶給大家的打擊:達亥懊悔怎麼他們還沒去訪談阿公,阿公就不等人了;馬田則懊悔前幾年訪談阿公時只有錄影資料跟幾張照片,現在資料不夠要怎樣做成展覽來追憶阿公……

  更多的遺憾則是來自於:「阿公,為什麼你們不留久一點,我們實在很不好意思你們,這麼久了這麼晚了才來跟你們聊那很久以前的天。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機會更認識你們……為什麼我們都只是在講講可是沒有早一點來關心你們……」這是我們的遺憾,還沒有向長輩表達我們重視他們這一段過去的在乎,還沒有機會在與長輩分享那一段過去的交流中感受到彼此情誼的互動,就讓阿公們也帶著沒有更多人也能理解與感受的遺憾離開了。

  然而,也或許是Taupas阿公的離開,讓這次參與在日本兵訪談的文史工作者更加卯起來進行訪談,不想要再有任何的遺憾。先前我沒有機會跟著他們拜訪相關家屬與當事人,每每只在聽起虹妮跟拍的敘述而動容:「我們去拍余山福阿公啊,看到我們去很高興。他講著講著就唱起日本軍歌,唱到最後很用力罵巴該呀囉……」或是在看到古世勇大哥與達亥去訪談的照片與口述資料的全文翻譯內容而感嘆:「今天很高興你們來看我……看到你們這麼用心……今天我累了,就先問到這裡吧……」就可以想像這些日子以來,這群文史工作者是如何透過這次展覽的機會,來跟自己的族人、親友在談話中進入那深藏在彼此心中多年的心情故事。之後當我有機會與馬田親自訪談周瑞金大哥有關他對父親南洋戰事的記憶以及所提供的物件,也就更能感受這種族人與族人之間互動的情感與感動。

  每當策展團隊從鄉內不同的部落多找到幾張日本時代的相片、多打聽到一件展品的可能性,都讓聚集在文物館二樓辦公室開會討論的我們驚喜不已。津津有味地聽著夥伴們娓娓道來的感人故事,每一份資料都有敘述者對於這段經歷的回憶,每一件展品都有提供者對自己父親的記憶。而讓受訪者欣慰的是,鄉裡有一群做文化工作的人來跟他們聊天,有族人重視他們(父親)曾經遭遇過的時代歷史,而且願意在這個時候聽他們說起這段過去所造成的現在,這段不只是烙印在自己(親人)生命同時也是布農族的歷史。傷痕雖然仍在,但只要有人願意捲起袖子、有人不願視而不見,那溫暖的撫觸還是可以凝結起彼此的關心。

  而最讓我心有所感的,則是這群文史工作者與受訪者之間建立的情感,以及他們在過程中所獲得血濃於水的感動。這就是部落跟地方自己辦展覽最重要的情感連結,絕對不同於博物館研究人員自己找翻譯去採訪做研究所能得到讓族人感動的感受。因為在部落做展覽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人與人之間攜手共同創造一路走來的經歷,我們才能在開幕的那天感受到這一切深刻的喜怒哀樂有了出口,我們才能在解說分享中有那麼多鮮活的回憶跳了出來溫熱著你我。

  因此儘管這個展覽所能獲致的展品有限,但是每一件都是我們踏破鐵鞋尋來的,深負提供者交托給我們保管來展出的心意;儘管訪談的資料必須經過裁切而難以做出極具敘事脈絡的內容,但過程中都有我們跟阿公跟家屬在情感交流中濃密的互動;儘管場地與活動準備起來會有些克難,但是也都充滿了我們奇特的發想與一觸即發的創意。更重要的是,這個以第一人稱發聲的展覽,就連展場裝置與美術設計都是自己海端布農族人完成的,可以讓在地鄉親很驕傲的說:「這是『我們』的展覽!這是『我們』做的展覽!」

  不過,最讓我興奮的則是,當我聽到這群夥伴在經歷這次策展之後,已經打算去申請一個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協會,好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跟資源透過組織集結起來為鄉裡做事、為族人做事,他們也準備將首次文史成果發表會選在這個展覽期間來辦理。想來,這就是這次辦展最大的意義了。身為博物館館員,身為這個地方的友人,能夠看到一個地方因著博物館參與在其中而引發什麼延續性的可能,這真的是讓人再高興不過的事了。
雖然這個與部落策展的過程,同樣免不了捉狂、跳腳、不解、失望……文物館館長一換再換半年內換了三次,許多需要累積的事務接洽與培力合作對象,不知道要怎麼有所應變與延續;明明已經訂定最後交稿期限,部落策展人卻一直都有明天的明天的明天;不管說明幾次,部落策展人還是直接把訪談文稿交給我,而不是原先期待的展示故事板文字而讓人傻眼兼頭痛;文物館預定整修展場的標案一直延宕又屢出問題,造成我們進場時間一改再改甚至不得不展延預定的開幕日期,導致所有接洽事務也跟著雞飛狗跳;深深覺得自己在不斷溝通與出招的過程,簡直是政治圈的心靈政策諮商顧問兼影劇界的武打片技術指導,而不是博物館偕同策展人。但是在這個終於展出的時刻,當我重新檢視這份曾到海端與壽豐兩地文物館做簡報的賣藥檔案,還是有著苦盡甘來的微笑。我想,當初很多未知,在海端這裡已經有了更具體的輪廓在逐漸成形:

「就是要跟你一起合作!!

  1. 你,願不願意?─有願意的心,是一切的開端。其他後續都好談
  2. 這個展覽不能沒有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參與─你們才是主體!!沒有你們,別想玩!文史工作者的全力參與,才是讓地方跟文物館活起來的動力!
  3. 博物館有自己一套的流程作法,把這個學會了、知道了,以後就是你自己的寶!
  4. 藉著跟史前館走過這半年的計畫,借力使力,去經歷過博物館這一年的操作過程,然後把他累積起來變成自己以後的實力!!變成自己地方以後的能量!!
  5. 在這次展覽結束之後,你想要利用這次展覽在地方上留下來的累積是什麼?朝你想要看到的生成物來想來做……」

  真的,雖然還是很微暗,但是已經看到什麼了,或是真的已經看到什麼所以不害怕什麼了,於是就讓我們好膽繼續力挺走下去。只因為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已經深深的被打到、渴望再打下去或是互相對打,更期待我們能夠繼續把這部動作片拍下去,變成經典不敗的連、續、劇!!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