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鑽孔器初探
港口遺址玉器系列(三):玦形耳飾及兩翼形耳飾
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下)
史前館電子報第139期 2008.09.15 
   

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下)

文‧圖 / 陳涵郁

【前文連結】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中)


加勒比海嘉年華會花車

多明尼加商店,所有蔬果雜貨的名稱均有雙語標示。

非洲男士理容院。

非洲皇后美髮沙龍

京都街屋入口,右上角螢幕播放有重建過程的影片

京都街屋展區閱覽室

日本文物研究典藏室

美洲原住民文物研究典藏室

《波士頓黑人》(Boston Black)

  本展示的製作特別強調波士頓黑人社區中文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展示內容分享黑人在城市中的特殊歷史,帶領觀眾認識居住在波士頓的鄰居們,並期望能以互動探索式的展示作為幼童的家庭談論種族與認同的新方式。

  展示製作的過程中,依循著下列三則宗旨:(1)波士頓中的黑人同樣有文化多樣性(2)波士頓黑人有獨特且悠久的歷史(3) 館方有責任培養出關於種族與身分認同的對話(Ringel, 2005)。在內容上共分為四個小展示單元,挑選各黑人社群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置入仿製鄰里空間具體而微的展示場域中,讓孩子感到安心與親切,在其中穿梭探索。

  「遊行花車」展區介紹可追溯自非洲的加勒比海嘉年華會,可透過影片觀看遊行的狂歡實景、親自駕駛花車或並參與海地家庭裝飾花車的工作;在「多明尼加 (Dominican)商店」採購一般美國超市看不到的當地商品;「非洲式男士理容院」說明理容院在非裔男孩的成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由父兄帶領至理容院進行初次剪髮就好比是成年禮,男孩從今以後就可以同成年男子一般聚集在理容院,談論政治、運動或與老朋友聚會,此類非洲式男士理容院亦曾是收容逃往加拿大黑奴的祕密避難所,在波士頓的歷史中有重要地位。在男士理容院隔壁的是「非洲皇后美髮沙龍」,可以觀看影片並實際運用假人模特兒,學習梳理編整出不同的髮型;在「小餐館」中觀賞影片中大哥哥大姊姊示範的維德角(Cape Verde)特有舞蹈的曼妙姿態,跟著一起學習並體驗人們聚集在餐館中的歡樂氣氛。

  除提供多樣化議題的資訊,《波士頓黑人》展示還特別鼓勵孩子「提問題」,如同館方製作《兒童橋》的初衷,希望創造一個可以輕鬆討論、甚至激發種族與認同議題的對話環境。例如在「非洲皇后美髮沙龍」展區安排了幽默的展示櫃,透過白皮膚芭比詢問身穿色彩繽紛服裝的深色皮膚芭比:「編頭髮要花多少時間?」、「多久洗一次?」等問題,能很自然的引起孩童的興趣與討論,以尊重且安全的方式探索種族與認同問題(Ringel, 2005)。

《京都街屋》(Japanese House)

  這個具有近兩百年歷史的日本房子可說是波士頓兒博館中最大型的藏品,它是1979年為了慶祝波士頓與京都締結姊妹市由京都一位綢緞商人所捐贈,在日本拆卸後運送到波士頓,再請日本工匠於兒博館中重建。

  《京都街屋》透過讓觀眾完全沈浸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體驗日本的日常生活,例如觀眾進入的時候要先脫鞋,走或坐的時候都會感受到榻榻米的質感,自然地與美國常用的地板材質產生比較;就寢時鋪以棉被、在傳統住宅建築中大量使用的自然材質等做法,與「進入室內須脫鞋」的習慣有關,能帶給平日入屋也穿著鞋子的美國觀眾深刻的印象(Moore, 2002),屋中每個角落隱含了日本家庭生活在習俗、節慶、藝術、建築等各個層面的資訊。每個月館方都會在這個屋子中進行與日本文化相關的活動(如書法、摺紙、做風箏等),活動會隨著季節變換、與日本節慶相應和,環境與活動彼此呼應,使參訪經驗更為深刻。

  展區旁亦有與《我們仍在這兒!》相似的的日本文物研究典藏室以及一個自然採光的小閱覽室,放置有日文的童書,櫥窗中點綴以日本傳統玩偶,可在此享受靜逸的片刻,透過玻璃觀看典藏室中的文物或由館員帶領入內探索。館內藏有約兩千件日本文物。

結語

  經過三期的案例介紹,我們瞭解到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藉由文化展示提供民眾對於大波士頓地區移民與種族歧視議題的討論空間。再加上館內的其他多元文化教育資源—如著名的「教具教材外借中心」(Kit Rental)透過教具外借,輔助家庭、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之教學,以及強調雇員的多元文化背景、突破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工作分配等,均是博物館實踐多元文化主義與提供反思場域及資源的良好範例。

(作者為史前館南科籌建小組約僱助理)

參考書目

黃淑芳(1995)美國博物館推廣教育研習報告。臺北市: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
Fang, J. 著(1998)波士頓兒童博物館:非正式學習的途徑,收錄於美術館教育國際研習會論文集。臺中市:省立美術館。
Graeber, L.(1997, April 25) For Children.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query.nytimes.com/gst/
fullpage.html?res=9C07E4DA113EF936A15757C0A961958260
Moore, W. (2002).Using Museums to Teach about Japan. Retrieved October 22,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pice.stanford.edu/
digests/Japan/museums.php
Northey, V. (1996). Getting them young and keeping them. The future of children’s museums in Australia. Retrieved November 20,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archive.amol.org.au/evrsig/pdf/northey96.pdf
Ringel, G(2005)Design Exhibits for Kids : What are We Thinking? Presented at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Symposium, “From Content to Play: Family-Oriented Interactive Spaces in Art and History Museums,” June 4-5, 2005. Retrieved October 18,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getty.edu/education/
symposium/Ringel.pdf
U.S. Census Bureau(2007)State & County QuickFacts: Boston(city), Massachusetts. Retrieved Octobor 26,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states/25/250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