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一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的史前人群關係:相遇於新石器時代的南海海域(下)
考古探索二
  港口遺址玉器系列(二):帶突起玦形耳飾

博物館頻道

 

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中)

搶鮮報
   
  編輯語
 

開學了,中小學的學童在經過漫長的暑假後,要好好收心上學去了。博物館在本月教資中心活動場地更動,原好聽好玩故事屋—『神話魔毯:魔法精靈說故事』,因該空間整修,本活動將移至本館館史室,於原時段由可愛仙子們繼續向各位小朋友講述各族奇妙故事。此外,本館2008年科學季「原來如此-南島與科學」,將於10/1號起,開始辦理學校到館參觀活動,希望花、東及全省各中小學校學生可透過校外參觀了解台灣原住民的智慧,有興趣報名學校,請洽本館網頁最新消息。

本期電子報接續前期文章,首先南島新知中『南島語系(Austronesian)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的史前人群關係:相遇於新石器時代的南海海域』,隨著近年考古資料的更新,南亞語系與南島語系人群在南海地區的互動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多,也更早;猶如台灣玉器的貿易傳播,並非如我們想像的單一化。因此在接續前期
『港口遺址玉器系列』,許多發掘出土的玉器其與廣東巫峽文化之關連性,藉由作者的研究,讀者可對史前人類複雜的網路脈絡尋求解答。這期的博物館頻道『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談到該館利用兒童已知或關心的事物來連結不同的文化、促進了解,朝著消除因隔閡所引發的誤解、歧視及偏見的方向努力,尊重文化差異性正是目前居住在這地球村,應具備的態度,請詳讀以上文章內容,獲得更新知識。

 
  博物館花絮
 

樂舞創新培植計畫已開跑了

本(8)月23、24、30、31日為落實文化傳遞及交流之成效,採以傳統原住民族樂舞展演型式為基礎,作為培育研習以敘事、戲劇、歌舞為主軸之呈現方式,展現各族群、部落特色文化,特別邀請原住民舞蹈比賽指導林蕙瑛老師、前原舞者團長斯乃泱、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李宏夫教授、雲門舞集王孟超顧問、台北藝術大學趙綺芳教授、劇場工作者單承矩導演,以及台北藝術大學陳錦誠教授,藉由學習田野調查、舞蹈肢體、舞劇欣賞及元素分析、舞台空間利用與佈景規劃以及舞劇編排實際操作等課程內容,為文化延續找尋一股新的契機與前景。當日在本館進行相關研習參加踴躍。

史前館景觀廊道添原意 12樽南島巨型木雕進駐

2007年南島文化節12樽巨型創作木雕,由台東縣政府與史前館共同會勘場地後,擇定本館的景觀花園廊道做為巨型木雕的安置及展示場所,12樽巨型木雕由來自台東、屏東等原住民藝術創作者,於2007南島文化節時創作完成,遷移至史前館後,每樽木雕前將設置說明牌,讓民眾更瞭解作品的創作緣起與其所欲傳達的意義。該安置位置為本館北側景觀廊道,為遊客欣賞水舞時並經路徑,12樽木雕安置並展示於此,必定能提升作品的能見度,讓南島文化節所創作的稀有巨型木雕更具其推廣的意義。

 
 

 
史前館電子報第138期 2008.09.01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的史前人群關係:相遇於新石器時代的南海海域(下)

文 / 吳意琳 

【前文連結】南島語系(Austronesian)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的史前人群關係:相遇於新石器時代的南海海域(上)

  上一篇我們提到,根據稻米於八千多年前在長江中下游逐漸成為人群栽培的穀類作物,主張南島語族起源於台灣的考古學家,認為南島語族的老家應該可以再往長江下游追溯。換句話說,Bellwood等考古學家推測,即是這掌握稻米栽培技術並具備相當海洋知識的人群,由於人口增長等因素而漸次向外擴張。

  至於分布於雲貴高原、印度、中南半島的南亞語系人群,跟稻米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Higham等考古學家推測,稻米栽植從長江中游(8,000多年前)傳播到雲南地區(4,000多年前),再沿水系流域而下抵達中南半島。不過,根據考古資料,中南半島早在20,000─30,000年前左右即有兩批狩獵採集人群居住,分別居住在內陸的岩蔭洞穴和海岸地區。

▲TOP

 
 

港口遺址玉器系列(二):帶突起玦形耳飾

文 / 葉美珍


帶四突起玦形耳飾殘件

  港口遺址帶突起之玦形耳飾包括三型(註1):一為大中孔玦形,帶四個圓形突起(圖1);二為小中孔、高玦口,帶四個小圓形突起(圖2);三為大中孔玦形,帶動物形突起(圖3)。

  詳全文▲TOP

 

 

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中)

文 / 陳涵郁

【前文連結】跨越隔閡: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多元文化展示(上)


超級市場展區,有各類生鮮食品、雜貨、飲料等,並附有測量重量的磅秤與收銀台。

  目前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內共有四個文化常設展:《京都街屋》是一個具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工匠住宅與庭園,這個住宅與日本研究儲藏區域,利用現有的收藏來提供一個以實物學習與跨文化比較的特殊環境;《超級市場》是一個拉丁美洲超市的再現,兒童與成人都可以模擬購買活動並學習拉丁美洲文化、食物保健、營養等知識(Fang, 1998: 157)。此外還有詮釋美國原住民生活變遷的《我們仍在這兒!》以及敘說波士頓地區黑人社群多元性的《波士頓的黑人》,利用兒童已知或關心的事物來連結不同的文化、促進了解,朝著消除因隔閡所引發的誤解、歧視及偏見的方向努力。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www.nmp.gov.tw/content/nmpweb/news.aspx

教育活動:

  》本館

  • 好聽好玩故事屋—『神話魔毯--魔法精靈說故事』
    時間:每週日上午10:00,地點:史前館一樓館史室
    每場限25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如預約未額滿則於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 親子活動,教育資源中心
    9 /7(日) 14:00~17:00,黑森林冒險,限量30份,材料費50 元。
    9/28(日) 14:00~17:00,竹蜻蜓飄飄,限量30份,材料費100元。

  》主題活動

  • 2008年科學季「原來如此-—南島與科學」學生到館參觀
    活動期間:97/10/1至97/12/5,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於本館網站下載並填寫申請表後,傳真或mail 至史前館預約。報名條件:台東地區國中小學校,依預約先後保留名額。(規定及說明請參閱本館網站最新訊息)聯絡電話:089-381166分機523、511楊小姐

  》影片欣賞

  • 關於「瘋影」9/ 14(日) 14:00
    法國「瘋影動畫工作室」精選短片 片長:約75分鐘
    內容包括「罐頭裡的精靈」、「快樂頌」、「沙漠夜夜歡」、「星空」、「糖」、「走廊」、「悲傷的故事」、「情誼」等。
  • 地海戰記 9/21 (日) 14:00 片長:約115分鐘
    日本五週票房冠軍 勇破76億日圓 動畫大師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首度導演作品。內容:從前,人跟龍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是後來,人選擇了大地和海洋,留在東方的大地;龍則選擇了風和火,遷居西域。有一天,一直居住在西域的龍突然出現東方的大地,隨之而來發生的……。

  》卑南文化公園

  • 9/6(六) 14:00~17:00,樹枝生態DIY。隨手撿拾卑南文化公園裡的枯枝、落葉和種子,將原本不起眼的枯木組合成樸實可愛的昆蟲世界。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教室,酌收活動材料費:50元
  • 9/20(六)14:00~17:00,月桃小提籃。
    月桃是一種全株都是寶的民俗植物。以月桃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編織材料,是人們善於利用大自然資源的好例子,讓我們將月桃搖身一變為生活用品與藝術的連結。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教室,酌收活動材料費:50元。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史前玉工坊—卑南古玉DIY
    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1:00、14:00~16:00。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特展:

  • 「博物館學問的開始─文物典藏技術現場展」特展,時間自10月28日至12月31日,展覽地點:史前館第4特展室
    「博物館學問的開始」特展,將以「文物維護與典藏技術發展歷史」為軸,闡述文化資產、文物保存與維護的觀念,如何在時空與科技的演化中,從皇家與私人收藏時期的封閉觀念,進入開放的公眾教育與文化事業—博物館。而這些文化資產又是如何地被細心呵護與保存?藉由展示手法,揭開文物維護與典藏的觀念、技術、科技與知識的神秘面紗,同時也展現台灣博物館界當今的文物保存與典藏技術,期望深耕文物保存維護的觀念於民眾心中。
  • 2008年科學季「原來如此-南島與科學」特展,自97年8月3日至98年2月28日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第三特展室。
    此特展呈現南島民族的生活智慧,如何有別於西方主流科學的思維?讓社會大眾及學生從生活中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與生活。思考科學的目的,體認科學的精神,從過往到現在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2008─如鼠家珍」鼠年特展,自5月13日至98年1月23日展出,
    地點:史前館二樓迴廊
    鼠類
    在生物分類上究竟有多少族群?
    在生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考古研究中又提供了什麼樣意義非凡的線索?
    台灣原住民族中泰雅及阿美族人為了保護穀物不受鼠患,穀倉建築上有哪些因應的防鼠設施?
    蘭嶼達悟人的傳說故事中,老鼠怎麼變成了魚?
    南王卑南族人所稱的古拉寶,又是如何神奇的老鼠?
    「2008--如鼠家珍」將一一為您解說。
    觀眾並可透過展板上播放的影片,學唱卑南族人稱頌老鼠的有趣歌謠。
  • 遠古臺灣的故事—探索史前文化,展出時間:7/1~9/30
    展覽地點:知本老爺大酒店B1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有3-400萬年之久。通常我們把有文字紀錄的時代稱做歷史時代,文字紀錄之前稱為史前時代。
    臺灣早在2-3萬年前已有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即是過去人類生活所留下的生活遺跡,它包含了生活物質的遺留堆積,我們稱為「文化層」。文化層中通常保存了建築、其他構造物及生活器物的遺留,其中最常見的為陶器、石器、骨器等史前器物。
    史前時代依時間順序分為以漁獵、採集為生的舊石器時代;農耕、畜牧、製作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有金屬物出現的鐵器時代。
    讓我們想像搭乘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器,回到遠古的臺灣史前時代,一起看看史前人類的生活。

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

  • 一起走一段:與原住民文物館合作 原民會大館帶小館合作計畫
    展覽主題:Taupas‧日本軍─布農南洋軍伕回憶錄
    展出時間: 97/09/20~11/30 09:00~17:00
    展出地點: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台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平2鄰56號, 聯絡電話:(089)931638, 部落策展人: 達亥,
    開幕式:97/09/20 上午 10:00,歡迎參加!
    教育活動:97/09/20 下午3:00布農族童玩竹槍製作
  • 部落的史前館日特別活動
    魔法精靈說故事、教育活動 97/09/20下午2:00
    原住民族樂舞巡迴交流:杵音文化藝術團 97/09/20 晚上7:00於館前廣場
  • 原住民族文化展演暨樂舞創新培植計畫
    系列一 常態樂舞文化展示
    演出時間:每周六14:00
    地點:本館玻璃屋餐廳
    系列二 展演團隊巡迴交流
      9月20日,巡迴地點: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舞團:杵音文化藝術團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曾聖元│執行編輯:劉世龍│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