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Vaka Moana特展
從記憶的庫房,再次萌芽出發的力量─2007宜花東地方文化館館際交流參訪有感
從國家法律看原住民儀式的進行
史前館電子報第125期 2008.02.15 
   

從記憶的庫房,再次萌芽出發的力量
  ─2007宜花東地方文化館館際交流參訪有感(下)

引言 / 林頌恩 文/ 那麼好‧阿讓、蘇啟華 圖 / 花蓮縣地方文化館輔導團提供


學員漫步在鐵道藝術村月台上

學員參觀本館典藏庫聽取說明

連結前文:
從記憶的庫房,再次萌芽出發的力量 ─2007宜花東地方文化館館際交流參訪有感 (上)

蘇啟華 / 花蓮宜昌國小會計主任

  這兩天行程真的很趕,南島文化館有大南部落古明德頭目的解說,對原住民樂天知命的生活方式與風趣的表達方式是欲罷不能,我還嫌吸收知識的時間不夠,好想再多了解一些地方資訊與館與地方人士的互動狀況。晚上夜宿富南窯場民宿,也是我一輩子第一次睡在炕窯上的經驗,那種住在古早時代的感覺與穿越時空的幽靜,是無法言語,但談到要如何保存與經營下去,確實是要花費無比的財力與勞力!而政府對他們是否有一些扶助措施呢?第二天到史前館看完簡報,知道館方把展覽活動從史前館內往外深入社區,在經費很少的配合狀況下,所規劃營造的場域氣氛與動線讓人由衷佩服,也反思自己實在該花點心力去交一些義務工作伙伴!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也是期待很久的一次參訪活動,尤其我是一個門外漢,雖然參觀過全國各地博物館或美術館,但都只看到亮麗外表的成果,從來不曉得文物的背後,還有一群幕後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多少的心力與勞力,去克服各種場地、經費、技術上的困難,來呈現出他們所想要傳達文物的意境及感覺出來。這次參訪確實是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當然相對的也感受到所有文物館工作人員的活力及無助感。有些私人文物館,因沒人解說只好走馬看花,似乎告訴我:「藝術與文物無法滿足他們的民生問題,現實社會阻礙了這方面的發展」。地方文化的傳承教育如何因應政府預算縮減所造成的後續問題,而地方又如何用最少成本邀約左右鄰居來義務參與,同時又可推廣地方文化達到社區總體營造的效果,幾乎是大家的心聲!

  以功能論的觀點而言,博物館是一個具有典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以及娛樂等功能並存的地方。這些功能的發揮為的就是使我們能有機會透過眼和心,領會與體驗人類與自然的物證,以滿足探索、學習與遊樂的慾望。我發覺各館收集的物品聚集一定數量與質量之後則面臨保存與利用的問題,以一定的空間保管維護經年累月收集的物品,再將收集的物品加以研究整理後公諸於世,各種不同型態的博物館以不同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市場導向與大眾需求直接影響博物館的經營發展與生存命脈。宜蘭夥伴所言:以產品行銷方式實在是館務推展的經濟來源,不禁讓人擔心成了「居民」與「文物教育」的絆腳石?卻又無可奈何!也失去非營利常設機構的宗旨。

  參觀博物館的經驗如人飲水,不同人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所感所知所得各有不同。博物館是供人看故事、聽故事、講故事、創造故事的場域,人們在其中看別人的故事、聽別人的故事、講別人的故事,同時也看自己的故事、聽自己的故事、說自己的故事、創造自己的故事。「觀眾留言」也是博物館瞭解觀眾需求與心聲的直接管道,博物館參觀經驗以及實質可見的導覽DM、手冊,從單張、折頁等與心中的所感所得,都會被我們收藏在記憶的庫房中,正如博物館的收藏的目的在於「利用」,我們記憶庫房中的博物館參觀經驗也應常常溫存,豐富我們的生活。

  我的感想是,博物館素養是博物館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在博物館所得所感不應只是知識層面的 know what,應是方法上的 know how。每一次的參訪經驗都有助於我們從博物館的參觀者到博物館的使用者,進而將博物館所學的學習方法與對於歷史文化的關懷放入生活中,在社區中產生效能,希望未來也有機會付出一己之力的工作經驗!

( 本次活動感謝以下單位協力促成: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承辦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藝術廣場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協辦單位─花蓮縣富南磚窯故事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台東縣政府文化局 )

(本文引言人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作者為花蓮太巴塱文化園區負責人、花蓮宜昌國小會計主任 / 蘇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