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來自海洋的食物-從過去到現在
藏品放大鏡
  臺灣原住民的刀 (一)

話題‧話語

 

分享‧成長與學習─東南亞文化月外藉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下)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刊出由主編執筆的「來自海洋的食物-從過去到現在」,由於對蛋白質的需求,人類會從生存的環境中取得食物,在靠海很近的地區,便捕捉海裡的魚、貝來當食物,這是人類跟海洋發生關係的第一步。本篇介紹史前人類的海洋食物種類,由「鵝鑾鼻公園地區史前漁撈活動研究」報告中一窺端倪,另介紹現今臺灣南島民族阿美族與達悟族對於海洋物種利用的面貌。

藏品放大鏡單元本期由方鈞瑋先生主筆「臺灣原住民的刀(一)」,刀是臺灣原住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不同的場合會使用不同形式的刀,例如上山工作使用的工作刀或參加儀式時所配戴的禮刀等。另外,不同族群也會擁有不同形式的刀。本期將介紹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和布農族的刀,精彩的內容不僅描述了刀的材質、型態與外觀,還與您分享其背後的文化意義。

本期另介紹由林頌恩小姐撰寫的「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下)」,「東南亞文化月」的內容主要為6場系列親子動手做內容。其中5場由外籍配偶姊妹們分組研發,主題涵括越南、印尼、泰國等三個國家,動手做主題則有彩繡麻布筆記書書套、紙絲捲製黏貼圖畫、斗笠切割貼飾、染布吊燈製作、縫製象形布偶吊飾等,林頌恩小姐特地整理擔任講師的姊妹們的訪談心得與大家分享。

 
  博物館花絮
 

2007年10月9日上午由史前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合作展出的「微笑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特展台北巡迴場舉行開幕儀式。馬漢忠只是個13歲的孩子,甫出世即罹患第四期原始性外胚胎惡性腫瘤,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弱小的身軀承受著化療的極大苦痛,一路走來十三載,沒有自暴自棄,在他身上只看得到生命的光彩。他創作的詩、文、圖畫,記述著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人生的期待。

此特展自台東開始,巡迴至台南,並於10/9~12/10在台北展出,展出地點為臺大圖書館1樓多功能室。開幕當天除了媒體朋友的支持,漢忠一家人的表演、外婆的絕活口簧琴及弓琴表演外,漢忠的祖母及教會朋友們更專程遠自韓國前來參與並獻唱祝賀,場面溫馨感人。

特展以簡樸自然的方式呈現,除了紀錄片、漢忠和同班同學的創作外,也加入了生命教育和全校師生給漢忠祝福的創作展示,希望此一展示能鼓舞大家勇敢積極的面對生命旅程,並從中獲得啟發。

(文 / 史前館資料 圖 / 李虹妮、張至善)

 
 
 

 
史前館電子報第117期 2007.10.15 
 

來自海洋的食物-從過去到現在

 文‧圖 / 張至善


飛魚:達悟族人視飛魚為天神的恩賜

  從古早開始,由於對蛋白質的需求,人類會從生存的環境中取得食物,在內陸中,可以由獵捕飛禽走獸而求得;而靠海很近的地區,便可捕捉海裡的魚、貝來當食物,這是人類跟海洋發生關係的第一步,出自於一種原始的需求。那麼史前人類要如何從海洋中取得食物?而又有哪一些物種是常被捕獲而食用的呢?今天在此我們針對後者來進行探討,我們可從「鵝鑾鼻公園地區史前漁撈活動研究」報告*中稍稍看出端倪:

詳全文▲TOP

 
 

臺灣原住民的刀 (一)

 文 / 方鈞瑋‧圖 / 史前館


魯凱族禮刀

  刀是臺灣原住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不同的場合會使用不同形式的刀,例如上山工作使用的工作刀或參加儀式時所配戴的禮刀等。另外,不同族群也會擁有不同形式的刀,但大致上,刀的外型都差不多,屬於單刃,刀之頂端略微上翹。北部族群如泰雅族,刀尖上翹的幅度較大。刀之握柄通常以木頭製成,握柄頂端較為突出,一方面可便於施力,另一方面可防止滑落。刀鞘通常以木頭製成,屬單片鞘,另一面則釘以銅條或鐵片。有時,刀鞘的末端會以人髮做為裝飾。

  詳全文▲TOP

 

 

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
 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下)

口述 / 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成員 
文字整理 / 林頌恩 圖 / 李德仁

活動單元:輕柔飄逸‧越南印象組


「越南風情」動手做講師群

何氏金慧

  這次做這個用紙捲的單車少女還蠻難的。剛開始老師要我們想一個東西來教,不知道要教什麼就一直想。後來美玲老師說這個會比較容易做,可是做的時候還覺得東西很複雜、很難。做的過程跟同學一起討論,就會覺得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去買東西訂東西的時候也會有困難,有時候還買不到想要用的材料。

  史前館的課,第一次是玉鳳他們那組,教得很好。想到接下來換我們就很緊張,材料包還沒準備好,做得還不是很好就很緊張。回家之後就跟我們這組同學討論,我們要趕快做好因為教的時間要到了。

詳全文 ▲TOP

連結: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上)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10/21,14:00~16:30,樂陶一下。實地探訪臺東的東鳩窯,體驗「柴窯」,並教小朋友創造出自己的陶器。材料費200元(含來回車資) ,限額30名。
  • 10/28,14:00~,【影片欣賞】我的妹妹小桃子。小桃子是個好強且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即使患有身體方面的障礙,卻對萬物充滿豐沛的熱情。

  》卑南文化公園

  • 10月20日,14:00~17:00,卑南玉飾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
  • 10月27日,14:00~17:00,南島民族的香料世界。讓我們尋著原味的美食認識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民俗植物,也歡迎您自製一樣香料食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一步一腳印.卑南遺址時光步道。透過腳印步道的設計,邀請對卑南遺址維護、卑南文化推廣研究有功人士或文化生態界知名人士與一般民眾刻下紀念腳印及簽名,可成為遺址公園展示廳的指標與地標,亦可增加遊客觀光旅遊的趣味,建立一條充滿趣味的生態文化步道。
    酌收活動費:1500元。申請辦法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 散播希望的種子─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贈送原生植物種子。即日起,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為推廣臺灣原生植物,提倡生態保育,館方收集園區的果實種子,送給到訪的遊客帶回家種植。藉由散播希望的種子,期待這些種子都能在各處發芽茁壯。

  》研習

  • 10/17(三)14:00~17:00,國小教師研習,於本館60人教室。主題:「東南亞文化校園推廣介紹」,邀請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理事長傅濟功副教授主講,搭配相關影像欣賞,並說明後續到校推廣教學申請辦法細節。有心申請此一合作教學計畫之校方教師,歡迎至臺東縣政府教育局研習中心登錄報名,名額60人。

  》特展活動:

  • 7/21~10/31,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配合「百年觀點特展」,本館與南天書局合作籌劃了「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精選一百種相關主題書籍,陳列於本館紀念品書店。探索臺灣的過去,史前館主要從考古學、人類學等面向,讓大家了解在沒有文字記錄的萬千歲月中,臺灣如何變遷演進。

特展: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 「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展出期間自 96年7月21日至10月21日止。「百年觀點」所展出之古籍、古地圖、文獻檔案與文物,是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之清代宮廷文獻檔案為主軸,加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中研院胡適紀念館及原住民部落共襄之文史素材相輔而成;同時,為凸顯歷史材料的珍稀與悠久性,遂將主題與選材界定在距今百年之前,因此,時序將會橫跨明末至荷據、明鄭、清初至臺灣割日前後為界。
  • 「豬齁齁的叫」豬年特展,96年2月13日起於本館二樓迴廊展出。史前時代的臺灣人與豬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魯凱族為什麼讓山豬英雄戴上象徵榮耀的百合花?在鄒族的傳說中,山豬的數量為什麼一下子減少了?夏威夷的原住民又有著什麼樣的豬的故事?此外展出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館的收藏,有難得的山豬牙臂環、祭祀用的豬頭骨,還有中了一槍的山豬頭骨。
  • 「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95年12月22日起於卑南文化公園展出。曾經沉睡千年的卑南遺址文物,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保存多年後,在各界人士努力奔走之下,於94年起陸續移轉本館。 經過繁瑣的典藏作業後,精選218件文物,再加上研究人員考古研究成果,重回卑南遺址與世人重逢,鄭重在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展出。
  • 「微笑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巡迴展-台北場,96/10/9~12/10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展出,邀請大家一起發現馬漢忠的畫風文采和歷經癌症千錘百鍊的精彩生命。漢忠11個月大時,出現惡性腫瘤,生死面臨一線之隔。13年來他勇敢對抗病痛,掛在臉上的永遠是小太陽般的微笑,讓人深深動容。歡迎拜訪微笑小太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boy_nmp。
  • 「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96年2月17日開展,於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遊客服務中心展出。本館與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東管理站合作,規劃設計「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由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揭開序幕,依時間之早晚分別介紹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史前遺址,民眾可在遺址現場擁有更深入的知性之旅。

表演:

  • 謝秀莉鋼琴獨奏會,10/20(六) 19:30~21:00,本館視聽中心。此次音樂會中,謝教授將詮釋多首法國及西班牙精選樂曲,期望藉由不同樂風之展現,引領觀眾進入繽紛多彩的鋼琴世界。
  • 呂超倫大提琴獨奏會,10/28 (日) 19:30~21:00,本館視聽中心。呂超倫出生於高雄市,在台期間,接受陳哲民老師、林敏媛老師指導,赴美深造期間,師承Ardyth Alton , Aldo Parisot 及Andras Diaz 。2006年受義美藝術基金會邀請和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得主李欣芸合作史擷詠監督製作的台灣部落的新世界音樂 部落之心 音樂專輯。
  • 南島樂舞SHOW,每週六、日10:00、15:00各一場,邀請原住民到館展現樂舞之美,也讓週末假期遊客能分享體驗。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張至善│編輯助理: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