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洋的食物-從過去到現在
臺灣原住民的刀 (一)
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下)
史前館電子報第117期 2007.10.15 
   

文化分享.成長與學習─
 東南亞文化月外籍配偶姊妹教做心得(下)

 口述 / 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成員 文字整理 / 林頌恩 圖 / 李德仁

 活動單元:輕柔飄逸‧越南印象組


「越南風情」動手做講師群

講師何氏金慧

講師黎氏玉青

講師陳氏釵

講師黎氏菁竹

志工蔡美瑛(左)與外配協會理事長傅濟功(右)

講師劉亭欐指導參加者進行吊燈製作

吊燈製作實況

講師以影像講解越南文化

何氏金慧

   這次做這個用紙捲的單車少女還蠻難的。剛開始老師要我們想一個東西來教,不知道要教什麼就一直想。後來美玲老師說這個會比較容易做,可是做的時候還覺得東西很複雜、很難。做的過程跟同學一起討論,就會覺得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去買東西訂東西的時候也會有困難,有時候還買不到想要用的材料。

  史前館的課,第一次是玉鳳他們那組,教得很好。想到接下來換我們就很緊張,材料包還沒準備好,做得還不是很好就很緊張。回家之後就跟我們這組同學討論,我們要趕快做好因為教的時間要到了。

  然後我們那個禮拜就每天晚上去協會趕工,不管是下大雨還是怎樣大家都準時到,很感動。那幾個晚上我們不只把材料包準備好,還要練習做,因為要教學生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他們會碰到什麼樣的問題跟困難。

  等到來教的時候,看到這麼多人,覺得很安慰。因為這個東西蠻難做的,看到這麼多人都認真做,心裡也鬆了一口氣,大家都做得蠻不錯的。我要謝謝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老師跟同學,一起幫忙完成這件事。

陳氏釵

  一開始覺得做這個很困難,後來越做越有興趣。我們一邊做一邊研究怎樣比較好,怎樣做才會比較漂亮,做這個要很細心在弄。從準備到要教的時候,沒有多少時間了,希望到那時材料包都可以完成,也可以教得很順利。

  要教之前的那個星期,每天晚上都在趕工,每天都下雨,還要叫朋友幫忙載我跟小孩去協會趕工,做不完還帶回家,做到兩點多。教的那天又下雨,就很擔心沒有人。來到現場還好還有蠻多人。看到大家在做,覺得好困難的樣子,我們也是很認真去幫忙。

黎氏玉清

  剛開始做,不知道要做哪一種主題。太簡單的怕找不到材料,困難的又會想說那做的人會不會不會做……等到要教的時候那一天下雨,又擔心會不會有人來。

  剛開始大家看到說:「啊~~很漂亮。」可是等一下就聽到:「啊~~這個好難喔。」又聽到有人說:「啊,我不要做了啦~~頭很痛、腰很酸,還有眼睛瞇瞇的。」我就跟他們講說:「不會啦,我們的頭腦動一動也好,這也是很有意思的做。」有人膠水全部塗完了,可是只有做一點點,或是紙絲還沒繞完就剪掉,覺得做到那樣就可以了,我就繼續幫他們做。真的選這個做很難,可是看到他們有的小朋友很認真在做,也有大人很認真在做,我就覺得很高興。

黎氏菁竹

  第一次做手工藝,很緊張,不知道怎麼做。當老師教,我也不會,不知道要怎麼做。一段時間之後,我會做了,感覺沒有那麼難,很喜歡。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活動可以繼續參加。

  事實上剛開始也有些簡單的東西可以做,但是美玲老師建議做特別一點的,比如像越南國服這樣有特色的特徵,要怎麼去做成美工作品。因為國服有很多照片、繪畫可以參考,用紙絲來做就有手工藝的味道。

  這次的手工藝製作,我負責用複寫紙把圖案描在底板上,很辛苦。去買東西時,有的東西還不好找到,還要先去訂貨,這個過程學到很多。

  整個一段辛苦過來,現在可以當老師了,越做越感覺有興趣,現在可以教大家做手工藝DIY,感覺很高興、有信心了。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可以學習很多,像是上台講話啦、當老師啦,可以多學習要怎麼做,也可以學習手工藝。

蔡美瑛

  在傅老師的邀約下,我未加考慮,就答應加入「史前館多元文化親子動手做手工藝教作」的行列,與十多位外籍配偶姐妹們,一起探索、發掘並分享她們家鄉的精采文化。

  從毫無頭緒,到終於選定題材,再到手法熟練、技巧進步,最後完成精美的作品,這十個星期六下午的所有點點滴滴,成了我生命歷程中一段難忘的回憶,也讓我們彼此的心、彼此的情更加緊密。

  新移民祖國的文化價值,需要在地人的了解、接納與欣賞。看到史前館六十人座的教室,坐滿參與活動的大朋友,小朋友,前些日子的辛勞與疲累,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心的喜悅與感動!

朵朵開‧印尼染布吊燈組

劉亭欐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頭痛不知道要做什麼,怕太難、怕人家做不到,或者是沒有那個材料,就是要慢慢找。從網路抓了一些參考資料,可是也不好決定。後來找的時候看到印尼吊燈,覺得OK,就決定做了。我拿這作品給先生看,他是做木工的,就問他,他就幫忙想,過程中他也幫忙想,碰到的問題他也幫忙解決。

  第一次當老師教人家做手工藝,看到有的人很會做,做得很漂亮,就很高興。

(本篇文字整理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